第一章 山脚下的爷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园林里的小山捋着胡子自顾自的悠闲度步吟诗,小山最喜欢这身在世中的世外桃源,这首诗曾是他的年少轻狂后的梦,如今他能安然笑对天下忙碌无为的功名人,园林里有自己种的菜,有自己的一片果园,还有茶园,小山时常为此自鸣得意,悠哉,悠哉。
坐落在山脚下的小屋子,屋顶冉冉升起白烟,现在只是清晨,屋子里有也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他正忙碌的煮着茶。
忙碌不是急躁,相反,男孩很稳重,微凉的天,男孩只身一件短衫,他专心的泡着茶,这是每天早上他都要做的一件事,男孩虽然年幼,但小山显然很放心,他现在只需要喝茶就行,想当初小山不知道多少好的茶叶毁在男孩手里,心痛不止,如今终于能教出这不成气候的的小子帮自己泡茶,果真咋费苦心。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小山陶醉在自己的茶园中,他感受的陆羽的三卷《茶经》,自诩陆羽第二,唯我无他。世俗多么好的茶在小山眼里形同垃圾,感叹着世人糟蹋了中国茶艺的高雅与文明。
煮茶前先要烤茶,碾茶要适度。当水温达86℃至88℃发生“一沸”时,按一定比例加盐;当水汽增加,“缘边如涌珠连泉”的“二沸”时,舀出一瓢沸水待用,并用夹有节奏地向同一方向搅水,当中心出现旋涡时,按量放入茶叶,至茶水“腾波鼓浪”的“三沸”时,加进“二沸”时舀出的一瓢水止沸,随即端下煮茶锅,舀茶汤分成3至5碗。这就是唐代茶艺的精髓。男孩在这几年小山的不断教诲中领略了其中的七八层境界。
小山对于男孩的泡茶并不似对世人的那般苛刻,但是对于品茶,小山的告诫了再告诫,虽然面带微笑,但是男孩能从小山的柔和安详中看到坚毅。
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
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包括留在研究会盖上的“盖面香”)
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
男孩必须先领会这些,这还是首要的。
品常饮茶按饮茶方式不同,可分为:品茶、喝茶、饮茶、灌茶四种,其中品茶,或称品茗,为饮茶之最高方式。
如何品茗?
小山对男孩说:你必须在现在这个时刻完全清醒,才能真正享受茗茶的滋味。只有在对现在非常珍惜的情况下,你的手才能感觉到茶杯传来的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温暖。只有在现在你才能闻到茶的芳香,尝到它那甜美的滋味,领略它美妙的所在。如果你还在缅怀过去或担心未来,你就会完全失去享受这杯茶的机会。你对茶不屑一顾,茶也不翼而飞。
生命就像这样。要是你不完全把握现在,瞻前顾后,而现在转瞬间早已无影无踪。你将无法体验到生命的感受,韵味,微妙与美好。
男孩或许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但是小山知道,聪慧的他将来必定让天下拭目。当他的诺言到期之时,将是男孩出山之时,那时苍生迎来的是希望?还是不幸?
小山不小了。小山已经是五六十的老头了,一袭雪白的山羊胡子让小山对世事淡忘了许多。小山也叫山子,性稳如山,和男孩相处时有种淡忘江湖的味道,但小山也觉得男孩就是男孩,不是女人,小山就只能回到了童年而已,这对于小山来说,淡忘江湖和纯真就是一回事。
十二年里,小山教会男孩习字,习武,男孩的天赋不算惊人,却也超出同龄许多,所以学得很快,也很开心,只是男孩身上时不时流露出来的野兽气息让小山担忧,十二年里,小山把男孩那股强大的气息给强制的压下来,小山要男孩在自己不能控制时候就念《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男孩每次都默默念着,心中也平静了不少,但是那股滔天的气息仍让让他双眼赤红,全身紧绷,青筋狂暴。

小山每次把男孩的那股烈性压下去的时候,就独自对天长叹:“明净,看来孩子终将会野马脱缰,你在天之灵就为她指明一条光明大道吧。”话语略带沉重。
虽然深处世外,但是小山把世上的形形色色都以故事的形式灌输给男孩,每次讲故事,男孩那渴求的眼神都充满了憧憬,眼珠子直愣愣的,听得发神。
那时候男孩就问:“爷爷,爷爷,什么时候我也能到世外看一看?”
小山就和蔼的抚摸男孩的小脑袋,慈祥的笑说:“小逍遥,等你到十八岁的时候你就可以出去了,到时候你可别太贪玩,那时候你就是一个人了。”
男孩就拍拍胸脯道:“哼,我就是男子汉,我一定会带整个天下来见爷爷的。”
小山震惊随之平淡的笑笑,说:“好好,我的小逍遥一定是站在江山顶端的爷们的,哈哈哈哈。”
男孩这时也学着大人一样很狂妄的站起来,嚣张的大笑。
小山无奈的拉着男孩,说:“你可要压压你的性子,不可太露锋芒,收敛你的锐气,在适当的时候给你的敌人致命一击,那样才能爬向高处。”
小山想到那叫逍遥的野性,眉宇间露出隐约的担忧。
这时的逍遥总会很高兴,因为逍遥已经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意气风发之时就跑到一片竹林里习武。
小山把一身武学悉数传授于逍遥,逍遥不知道此时的他要放在年轻一辈中几乎已经无敌。
小山迈步竹林中,看着逍遥的虎虎生风的拳法,小山说:“来,来,爷爷陪你练一下太极,太极能修生养性,你的性子以后出去了也要日日修太极,平稳你体内的暴性。”
逍遥自然喜欢和爷爷一起练习,每次都被爷爷给推倒,但是倔强的他从不服输,他心里一直都在研究爷爷的太极推手。
爷孙两人扎马步,弓步,一推一挡,推进。逍遥年小好胜,想要偷偷摸摸的给爷爷来一手,在逍遥推进之时,猛一加劲,小山微笑的借着逍遥的发力,手腕也偏向一边,突一使力,逍遥一个嘡啷套倒地,小山一拉一带,逍遥又站稳了,逍遥这时很是郁闷,但想到爷爷只不过多练了几十年罢了,自己再努力还能打倒爷爷的。
小山边打边说:“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逍遥跟着默念,谨记在胸。
小山打完看着逍遥,还见他在默默的念念有词,内心温暖的摸着花白的胡子赞许的点头,这孩子,必定让众生侧目。
中国书法,艺苑菁华,历数千年,史迹流衍,面目多端,难以尽举。
习字,关于书法,小山并不和逍遥讲历史,只让逍遥凭着感觉,自己挑喜欢的写,至于写成何种模样,这就是个人修养问题。
小山对逍遥的字体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颜体?宋体?草书?都不是,逍遥的字体那其实都藏着各家书法于一体,最难得的是逍遥的字体从骨子里透着狂傲,那笔锋煞是凌厉,小山颇为欣赏,更多的是担心。
和逍遥相处,花白胡子的小山从不把自己当成过来人,小山活着潇洒无比,和小山爷爷相处,逍遥更多的是梦想,因为小山的故事让逍遥思绪展飞,逍遥很多时候拉着小山的胡子:“爷爷,爷爷,你快讲故事,要不我要拔了你的胡子。”
小山这时候很无奈的急道:“别扯别扯,断了可长不出来了。爷爷给你讲故事,小逍遥快放手。”这时候的小山内心更是暖意盎然。但是在煮茶,在写字,在习武,那时候逍遥那专心样,贼可爱。
日子在两老小的各自开心快活中轰然前行。逍遥对外界那种心情按耐不住了,小山叹气着,这孩子,终究还是个孩子。
小山对外界人心好坏都以故事的形式传达,逍遥撅着嘴说:“都是人,还不是和我一样,我比他们强多了。”
那白花花的胡子随风颤动着,小山神情威严的站在小屋的山顶,双手轻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