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与武结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德清撒手人寰后,就剩下李青婉和赵松他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传章节,千载中文网特此申明)其实,担子都落在了李青婉一个人肩上,其中的辛苦更不用说,李青婉表现得万般的坚韧,这是因为她是一位母亲,也是因为她在丈夫弥留的最后一刻答应他的一个承诺!
李青婉坚强地送走了丈夫,接下来就是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丈夫因心脏的先天性缺陷而去世这件事一直在困扰着李青婉,她担心儿子会不会发病?儿子现在是她生活的全部,也是她生命的全部。她想到了医生的话,她要让儿子锻炼身体。
就这样,李青婉每天拉着儿子去晨跑。这样一来,李青婉更是辛苦了,因为她每天还要到工厂里上班。她坚持了三个月,自己有随时要崩溃的感觉,可是自己此时又不能出问题,就是为了赵松,她也不能垮!李青婉得想一个办法,既能让儿子继续锻炼身体,又不至于把自己身体累垮。
赵松从看到父亲被白布盖上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长“大”了,他知道自己成了家里唯一的“男人”,自己是妈妈的全部,妈妈也是自己的全部。赵松没有看见妈妈放声大哭过,他也没有看见妈妈尽情地渲泄过,他知道妈妈把深深的伤心都埋在了心里,他也知道妈妈是为了自己而强忍着,他还知道妈妈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泣。
自从妈妈让赵松去跑步,他再辛苦也从不说一个不字,在他心中自己已经是一个要承担责任的“男子汉”了。当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陪着他去跑步时,他心中更有一种要好好爱妈妈的坚定。赵松小心翼翼地不让妈妈生气,他不想在妈妈那压抑着痛苦的心上面再加什么负担。
一次晚饭时的餐桌上,妈妈只顾给赵松碗里夹菜,而自己碗里还是一碗的白饭。赵松看了眼妈妈的脸,妈妈脸上的幸福不见了,留下的只有疲惫和憔悴。赵松往妈妈的碗里夹了些菜,李青婉抬起头看着儿子的脸,李青婉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的表情,儿子的举动让李青婉想到了丈夫,当她看到儿子那张和丈夫有些形似的脸时,有那么一瞬间真觉得丈夫就坐在面前!
在李青婉母子遭受丧亲之痛时,隔壁的王大妈尽心地帮扶着,她帮着操办赵德清的后事,还帮着料理家务,又还一边安抚李青婉的情绪。(千载中文网她在这方面是过来人,所以很能理解李青婉的心情。赵松也在王大妈那里得到了很多照顾和爱抚,这让王大妈在赵松心里有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李青婉在中午下班时,听到一辆宣传车发出的声音,这个声音让她一下子想到了什么似的,从而让她停下了自己的脚步。那辆宣传车是在为本地是最大的武校——“湖城武校”在做校庆宣传。这让李青婉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这不就是自己要找的让儿子锻炼的好方法嘛!
翌日,李青婉带着赵松去湖城武校报了名,这样赵松就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赵松和武术就此开始一段不解之缘。赵松首先进入了武术初级班,班里面的同学大多数都比赵松小,也有小数几个比赵松大。
练功房里,几十个男孩子排列成方阵,在练武术基本功——冲拳。赵松排在队列的后面,跟着他们练。教练拿着一根一寸宽、一米长的竹条在队列中来回地走着,看到谁站得不正,出拳不够有力或不够标准,不由分说,就是一竹条抽下去。也许是赵松刚来的原因,教练没有用竹条抽他,而只是用竹条矫正他的动作。
休息时,教练对大家说:“到对面去看看真正的男子汉,他们就是你们的榜样!”
赵松和同学们来到另一个练功房窗前,透过窗户,看到里面有很多青年在练功,有练对打的,有练刀的,有练拳的,……,他们英姿飒爽、虎虎生威,每招每式都充满着阳刚之气。赵松脸上露出羡慕的表情,他很想做个那样的男子汉,这样他就有力量照顾妈妈了!
赵松没有在学校寄宿,而是睡在家里。这不是李青婉对赵松过分的照顾,而是她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想让儿子睡在学校里,是想让自己每天有些时间和儿子交流,这是儿子在成长路上必需的情感教育。(网友手打文字更新
在初级班里,主要教的是武术基本功,也教些简单的拳术套路,每周还有主教练的一次讲课,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兴趣和正确的武术观。
赵松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还没挨过一次教练的抽。赵松对一些武术基本功的动作已慢慢地熟悉起来,如果要做到熟练的程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有一两个动作着实让赵松吃了些苦头,那就是劈叉,一个满了十岁的孩子的身体肯定没有几岁的孩子那样柔软,不过难度也不是很大。
第一次劈叉,是教练按住赵松的肩膀,由两个同学在两边连拉带按把赵松的双腿拉直。就在快拉直的那一瞬间,赵松感觉双腿都快要断了;紧接着就是一阵胀痛、酸麻,喊了一声后,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这一关是比较大的孩子都要过的。
这些基本功的运动量对赵松来说,算不了什么,这也得益于他那几个月的跑步锻炼。赵松在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中,慢慢地喜欢上了武术。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不仅仅再是为了成为一个男子汉。这些改变,主教练的讲课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主教练姓莫,名是单字一个远。他是一个很阳刚的男人,不仅仅是因为他那魁梧的身躯,还有他那很男人的讲话语气和很霸气的眼神。他身上有种典型的练武之人的气质。
主教练给赵松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很让人震动,当然也给了赵松很大的触动。莫远一上来就作了个简单而有力的自我介绍,“同学们,你们好,我叫莫远,我是你们的主教练!”每个字都铿锵有力,透着一种练武之人的英武之气。
莫远继续说道:“同学们大声地说出你们的名字,从这边开始!”他指了指右边。
右边的第一个同学报了自己的名字。那位同学的话还未落音,莫远就用斥责的语气说道:“不行,声音太小了,这就像一个病怏怏的人快不行了那样有气无力。你们要有自信,你们是最强的!我们练武之人是最强的!强,就要无所畏惧,大声地喊出你们的名字!从你开始!”他指了指原先那位同学。
那位同学大声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后面的同学也跟着用最大的声音喊出了自己的名字。赵松喊出自己的名字后,心中有种释放的感觉,把自己心中的胆怯、畏缩、自卑、颓废都喊了出去!
莫远看了看大家,说道:“对了,这就是一种自信,是我们练武之人必不可少的自信!也是做人必不可少的自信!我们练武不是为了打人,而是为了自强!自己不打人,并不表示别人不打自己,自强了,就不怕别人来打,也才不会挨打!我们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最强大的民族!可是,就在一百多年前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摔了一跤,这一跤让我们民族在地上趴了一百年,痛了一百年,到一九四九年才真正的站了起来!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民族那时没有了自信,没了自信也就没了自强,没了自强也就只有挨打的份了!我们今天要自信、自强。这样,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才不会再摔跤!你们要不要自信、自强?大声说出来!”
大家异口同声的喊道:“要!”这声音震动了练功房,震动了华夏九州,也必然会震动世界!
莫远用坚定的目光扫了大家一眼,说道:“好!这个自信、自强要怎么来呢?当然不是一句话或一个承诺就能得来的!它是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要流汗,甚至于要流血!你们怕不怕,这样你们还要不要自信、自强?大声地说出来!”
大家又异口同声地喊道:“要!”
莫远接着往下说:“你们所要付出的实际行动就是学习!这个学习不只是读书,还包括练武,还包括生活,也就是包括做一切事情!练武可以让你们有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读书让你们有做人的智慧,有了这些就有了自信、自强的基础!有了自信、自强,你们的梦想就会实现,也可以做到一切你们想做的事情!你们要不要有梦想?你们要不要做强者?大声地说出来!”
大家又齐声答道:“要!”
莫远又说道:“好!现在我给你们展示一下!”说完就开始摆开拳势。
此时,莫远那魁梧的身躯显得那样的灵活,动作是那样的干脆利落、刚劲有力,而且又带着超强的韧劲。每招每式都似乎是自然天成,那出拳如风,出腿如劲雷落苍穹,步法如凌波展微步,身形如飞雁、惊鸿。这让赵松他们这些不懂武术的孩子们看得是目瞪口呆,这是他们从来没见到过的。这不仅仅是让他们看花了眼,更是让他们有了一种心灵的震撼。
莫远打完一套拳后,拿来一个画有圆圈的靶子,也就是环靶。大伙以为他要射箭!其实不然,他要演示的是比射箭更神奇的武器——暗器,也就是飞镖。
莫远把靶子靠墙角放好后,走出十来步,然后背对着靶子,他做了个练武的预备式;随后他腾空而起,向右旋转,就在这一瞬间从他的手中飞出一样东西;他旋转一周后,稳稳地落在原地,恢复原来的预备式。赵松和同学们还没来得及惊叹主教练的动作,就好奇地把目光都投向墙角的靶子。不看不知道,看了就吓一跳,在靶子的靶心上有支小巧玲珑的飞镖。
这时,同学们把惊叹的目光齐唰唰地投向主教练,莫远没有理会同学们的目光,而是侧身出右腿,向后扫出,又是一支飞镖飞向靶子,扫腿一周后恢复成预备式。同学们的目光又齐刷刷地转向靶子,第二支飞镖紧挨着第一支插在靶心上。同学们的眼里不再是惊叹,而是崇敬。紧接着,莫远边做武术动作边掷飞镖,一连又向靶子掷了三支飞镖,而且都是紧挨着插在靶心周围。同学们真是看傻了眼,眼里不再是崇敬,而是变成了崇拜。
莫远讲的道理,同学们或许是似懂非懂,但那催人奋进的语气,着实让同学们增添了些自信心。而后莫远的演示更是让同学们震动,他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人,他的话当然也就成了金科玉律。俗话说,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先赢得别人崇敬;要想赢得别人的绝对信服,就先赢得别人的崇拜。
赵松也对莫远有些崇拜,他对莫远身上的功夫更是崇拜!赵松这时并不知道,他和自己所崇拜的功夫竟有一段不解之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