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走进社会(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当赵松发愁时,有人在敲门,赵松去开了门,原来是王大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传章节,千载中文网特此申明)赵松迎进了王大妈,并给王大妈倒了杯水。
赵松坐到了王大妈的一旁。王大妈看着赵松,关切地说:“毕业有一段时间了吧!”没等赵松说话,王大妈就拿出了一叠钱,放到赵松的面前。
王大妈用慈爱的目光看着赵松,关爱地说:“不要说什么,只管收下!这是大妈的心意,大妈一直都把你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大妈知道找工作是需要钱的。这不是白给你的,你以后出息了,再还我。”
赵松看着面前的那一叠钱哽咽了,眼里泛出了湿润。赵松没有拒绝王大妈的心意。他的现状也不容他拒绝!
送走了王大妈后,赵松数了数那叠钱,足足有两千。雪中送炭的这份感动足以让赵松铭记一辈子。
赵松总结了一下这么多天来求职的见闻,他觉得一般的公司对“哲学”两个字都是敬而远之,可能是因为他们把哲学当成了高不可攀的“大学问”,或许他们又认为这种“大学问”是很难管理的。这就使得学哲学的人遭遇尴尬,一种被束之高阁的尴尬。
众观那在些学哲学的前辈们,他们在政治界、企业界、传媒界、艺术界、学术界、教育界等都有“混”成响当当的人物,这说明哲学还是有用的。可是,要是到街上随便找个人问,问学哲学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十有会说不知道,这足以见得哲学在民众心里的知晓度是何等的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传章节,千载中文网特此申明)或许有人会说去当哲学家,可是不能所有学哲学的人都去当哲学家吧!
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哲学系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要想很快找份工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而且,那些从更知名的大学出来的学生,还是热门专业的都成山成海。这就更轮不上一般重点加冷门专业了。
有句话这样说,“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一天!”可是,人不是金子,金子可以等上百年、千年,可是人等不了那么久,等太久人就没命了!人没有“发光”,也得吃饭穿衣;所以为了生存,人有时不得不放弃心中的理想。
赵松又一次从人才市场空手而归。他在心里思索着,自己原本就是想到社会中去打滚的,去认识和学习社会的,就没什么原因地跟大多数大学生一样想进公司当白领。可是自己一圈下来尽是吃闭门羹了,自己把找工作的条件降得很低很低了,不讲工资,不讲福利,可还是无人问津。
赵松想,自己是不是非要从白领开始走入社会呢?肯定不是。那么又从哪里开始呢?做公务员,那更难,听说抢着做公务员的人都把门给挤烂了,把墙都挤倒了,还得等着被挑选,到最后还要比一比“后台”。就是这样,大家还是乐此不疲。自己和这个“大家”去挤抢,或许连人群都进不去,就算挤进了人群,一轮轮选拔下来,自己早就饿死了。去干个体户,自己又没本钱。看来,还得把标准降低点,咱就把标准降到最低吧。这个城市门槛最低的行业是哪行呢?哦,民工!咱就去卖劳力。劳力咱倒是有一大把,问题是这不就屈了那四年的大学教育吗?应该不屈,认识社会就应该从最底层开始。(网友手打文字更新
赵松决定了,就从民工开始!做民工又该从哪里开始呢?赵松想到了劳动力市场。于是,赵松就来到劳动力市场。
赵松一走进劳动力市场,就有些民工向他围拢过来。这阵势倒让赵松有些不知所措,以为他们要干什么不光明的勾当!原来,他们以为赵松是来要人手的,他们把赵松当成了小老板。他们还一个劲地管赵松叫老板!
赵松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对不起!我不是老板,我跟你们一样,也是来找事做的。”
那些人以不屑的眼神再扫了下赵松,就散开了,还有人在嘴里嘀咕,“细皮嫩肉的,出来做什么事,还不如去当‘小白脸’呢!”

赵松听了后,一脸的尴尬。接下来,赵松就看到一些挎着小公文包,腰里别着手机的包工头来挑人。而那些包工头根本没瞧见赵松似的,也许他们也把他也当成了小老板了。赵松就主动出击,找那些工头推荐自己。可是,那些工头看了看赵松,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眼中露出那种好像看到骗子似的眼神。赵松问了十多个工头,没有一个人要他。
赵松在劳动力市场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离开那里。赵松走在街上,他心里好笑,原来自己在民工那里都没有竞争力。
突然,赵松看到了一个建筑工地。赵松就认准了这里,不在这里找到活干,就不走了。赵松朝工地走去,一到门口就被门卫给拦住了,问他要出入证。赵松好说歹说地进了工地。他进入工地后,见工头就问,可工头看了他后都摇头拒绝。
赵松终于问到一个好说话的工头,赵松对那个工头说:“我需要做事养活我自己!”
那个工头听后说:“那你会干什么?你可以干体力活吗?”
赵松肯定地回答:“可以!”然后,赵松就证明给工头看。他用双手抓起地上的一包水泥,一下就扔出去两米远,而且是脸不红、心不跳。那工头看赵松还有点力气,就留下了赵松。
赵松就在工地上打起了杂,拖,抬,挑,扛,这些让赵松累得是喘不过气来。这可比他练功辛苦多了,也许是从来没干过的原因。头三天,赵松犹如在地狱一般,把他累得都快麻木了,他觉得那简直就不是人干的活。过后,赵松慢慢就适应了。过了十来天,赵松就是工地干杂活最麻利的人。
二十天后,赵松就在工地上认识了很多人,有几个大工看赵松很勤快,就想教赵松做大工活。接下来,赵松就学起了大工活,这比做小工要轻松多了,而且工资也比小工要多得多。
赵松留心地观察着民工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条件是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了。可是他们却不怎么在乎,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进城来是为挣钱的,而不是来享受的。他们谈话的内容大多男女间的,这都可以理解,一个大男人常年累月的在外面忙碌,一年也摸不到几次老婆的身子。当然,也有带着老婆在外面的,但这只是少部分。
赵松和一民工在聊天,赵松问:“你怎么样看街上那些豪华轿车和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城市美女?”
民工回答道:“那些车子,咱看不懂,就知道它很贵,咱可能花一辈子挣来的钱也买不起。至于那些美女,也只有看的份。看一看,不犯法吧!”
赵松笑了笑,又问:“你不想过那样的生活,开着那样的豪华轿车,再娶个千娇百媚的老婆!你不想这样?”
民工又答道:“想有什么用,又不能真得的到!再说,白送辆车给我,我也不会开,即使学会开,咱也养不起,如果那车是烧水的还差不多。至于娶个那样的漂亮的老婆,好倒是好,可是咱也养不起,听说她们一瓶香水就得花去我两三个月的工资,那我一年只能给她买三瓶香水,大家连衣服都没得穿,饭也没得吃了。这样想来,还是我家中的那个粗手粗脚的老婆好,她好养活,不要花钱,还会种地。这样的实在才会让我放心。”
赵松听了后,哈哈大笑起来!笑过后,赵松又有些感触,朴实的老百姓并没有多大的;即使有,也只是比已经拥有的多那么一丁点而已。
三个月后,赵松已基本能独立做大工活了。砌、粉、贴等有点技术性的活,他都能干得来。
这时,赵松却离开了工地。这是赵松的第一份工作,离开时他还真有点不舍,可是又不能因为不舍而长久地呆在工地上,工地上的生活的确让他成长了许多,可这种成长不可能达到一种很高的高度,他只得放弃这里另谋去处。他已经找好了下一个要去的地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