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走进社会(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仲夏中的湖城,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火红的阳光把嫩绿的新叶照得是滋润娇柔;街头的美媚们竞相比拼着琼肢,那摇曳的身姿散发着无限的娇媚;公路上的车水马龙喘着粗气,踏着夏的足迹向前迈进。(网友手打文字更新
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来说,那繁荣程度更是不必说了。湖城的经济也正在以令人结舌的速度朝前迈进,发财的机会自然是铺天盖地、源源不断地从上而降!可是,机会真要是落实到个人头上,就不知被蒸发到哪儿去了!这也是现如今不太稀罕的高校学子们所面临的尴尬,好的机会满天飞,刚出校门的学子们却无处追!
排山倒海的莘莘学子们都想抢个光鲜的金饭碗,可粥少僧多的现实,不得不让他们抢得是“你死我活”、争得是“头破血流”,到头来还是一家欢喜几家愁!
刚步出校门的赵松也将加入这群抢饭碗的“饿死鬼”行列!他有可能成为一个可怜的“饿死鬼”,因为他学的是冷门专业。他是刚从湖城大学哲学系毕业的一名学生。
湖城大学在湖城算得上是最好的大学,可在全国来说,就只能排在二流之列了,而且排得还比较靠后。一个二流大学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在这名牌名牌到处飞的时代,他的处境就可起而知了!
可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饿了就得吃,困了就得睡,该咋的就得咋的!再说了,赵松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他上无老下无小,就是根父母双亡、老婆不知在何方的小杂草,在哪不能生存!
赵松之所以学哲学,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母亲的遗愿。现在毕业了,也可以说,母亲的遗愿也基本实现了。就这样,赵松赶往父母的安息地。
湖城郊区的一个陵园,一排排松柏象征着万古长青的生命,在这里长眠的那些灵魂仿佛也随着那些松柏长青下去了;幽静的环境让陵园带着一种肃穆的气氛,让身处此境的人倍感生命的庄重。(网友手打文字更新
赵松的父母就葬在这个陵园里,而且还是合葬在一起。赵松带着毕业证来告慰父母的亡灵了。
赵松走进陵园后,看见别人墓碑前都有放花,再看看自己两手空空,就只有借花献佛了。不对,应该是借花献亡亲才对。这一切都怨他囊中羞涩!
赵松在心中向天堂的父母说,“爸,妈,不知您们在天堂过得好不好?您们的儿子长大了,大学也毕业了。您们可以放心,我会好好的活着,活出个人样来,为您们,也为我自己!”
赵松到了莫远那里。莫远知道赵松已经毕业了,就问:“赵松,你想好要做些什么了吗?”
赵松顿了一下,如实地回答:“没想好!”
莫远关切地说:“那你想不想我们武校来?”
赵松听后,说道:“谢谢!我想到社会中去学习一下。在这里有您的照顾,我会过得很舒服。但太舒服了,就会失去很多精彩!”
莫远脸上露出一个赞赏的笑容,然后说:“好!你在外面不如意了,就到我这里来。我这里的大门永远向你开着!”
赵松心中涌起一股温暖,无语地点了点头。
赵松拜访完了莫远后,就起程去罗老那里。赵松坐在汽车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心里有一种很舒服的感动。这种感动是来自心灵的放松。
盛夏的山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气息,郁郁葱葱的树木在尽情地享受着阳光,路边的野花绽放着灿烂的笑脸,空地上的碧草莽密青葱,清澈的小溪在欢快地歌唱,彩蝶狂蜂在花丛中舞蹈,青蛙也不甘寂寞地在角落里鸣叫。(网友手打文字更新偶尔碰到一两个山里人向赵松点头微笑,赵松不认识他们,也只好礼节性地向他们点头微笑。可能是他们到罗老家拜年时,看到过赵松,这样就因为罗老而爱屋及乌了。
赵松走在这样的“自然氧巴”里,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惬意!赵松走到那熟悉的院子前时,罗老刚好提着个桶从外面回来。罗老看到赵松时,脸上立即灿开了花,加快脚步进了院子。
赵松一看到罗老,就亲切地叫了声,“爷爷!”紧接着就接过罗老手中的桶。
赵松迅速打来水,让罗老清洗。罗老脸上挂着笑容,舒舒服服地洗了把脸。
赵松把水倒掉后,跟着罗老坐到了沙发上。赵松微笑着问:“爷爷,孙叔呢?”
罗老喝了口茶,然后答道:“还在菜地里。你放暑假了?”

赵松点了点头,又说道:“爷爷,我大学毕业了。”
罗老笑了笑,点头说:“哦,对,你说过的!你看我这记性,不服老还真不行!毕业了,你想好要做什么了吗?”
赵松摇摇头说:“没想好!”
罗老又关心地说:“要不要我帮忙?”
赵松微笑着说:“谢谢爷爷!还是不要麻烦爷爷了。就让我自己到社会上去滚一滚,这样才能滚到点实在的社会经验,也才能滚出自己的精彩。”
罗老露出满意的笑容,鼓励地说:“好!这才是个男子汉该说的话。你放心地去打滚,如果滚出点什么麻烦,就来找我。我这个糟老头子还是有些道道的!”
赵松无语地笑了笑,然后又说:“爷爷,这次我来,一是想念您了,来看看您;二是想向您讨些经验,也不至于在社会中迷失了自己。”
罗老的眼中闪过欣喜的光亮,赞扬道:“很好!你能有这样的想法,真不白费大学里的那几年时间。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又有无限能量的黑洞。人是不可能不受社会的影响,只是各人受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有智慧的人被社会影响后,他能把社会对他影响积攒起来,而后又去影响社会;没有智慧的人,就只能被社会影响,还在那里怨天尤人、骂世道不公。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淹没,首先就得有信仰。这个信仰是指正面的,如信仰正义,信仰善良,信仰道德等。
有了信仰后,就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了。社会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无论这个人有多大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是说,只有人来适应社会,而没有社会来适应人。这就需要人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了,要有包容异类的大肚,还要有包容复杂多样性的心胸。当然,对原则性的问题是不能包容的。
社会上的诱惑是无穷的,如果没有把控自己的能力很容易深陷当中不能自拔。比如社会上的名利诱惑,有多少人在它的面前败倒。当然,名利本没有好坏,在使坏的是人的。名利到了有智慧的人手里,就可以造福社会;它如果到了没有智慧的人手里,那就将会祸害社会。
所以,你先不要急着追名逐利,而是先要去做一个有真正智慧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必须具有高贵和朴实的气质。朴实可以从平民百姓中去学习,高贵则可从那些贵族中去学习。这当中也要注意,平民百姓的确是朴实,可是朴实过头就会陷入庸俗;贵族的确是高贵,如果高贵过头就会陷入腐朽、奢靡。这也是个人的修养问题,一个有修养的人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别人!”
赵松听了爷爷的话后,如醍醐灌顶,心中释然,真切地说:“爷爷,每次跟您说话,都比我看十本书的收获还要多得多。能认识爷爷,真是我最大的幸运!”
罗老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他听到赵松的话感到很高兴。的确,一个老人比常人更需要温暖,需要认同!
这时,孙叔从外面进来了,他看到了沙发上的赵松,笑着说:“好小子,什么时候来的?”
赵松赶快站了起来,为孙叔打水,还一边说:“刚来没多久!”
他们三个坐下来又聊了很久,他们聊家常生活,聊赵松的未来。赵松住了三四天后,就又离开这里回城去了。
赵松回来后,就开始忙着找工作了。他开始往各种公司寄简历,但回复率简直低得可怜,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他经常往返于人才市场,可基本上都是空手而归。他还辗转于各大招聘会现场,大都叫他等答复,可一等就成了无声的等待!最后都是无言的结局。
赵松并没有因屡遭拒绝而颓丧,只是现况不容许他无限期地战下去,他快弹尽粮绝了!他毕业时,口袋里就没有几个钱了。在学校倒还好,有食堂,可现在他一日三餐都得掏现钱。
赵松好好地分析了下自己当前的情状况,先别说自己想干什么,自己最先应该解决的是吃饭问题;而后就是把那两万块钱的助学贷款还上,然后才可谈自己想做的事情。赵松不讲要求,也不限条件地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可是,还是拿着简历去,却空着双手而回。
这时,赵松的口袋里连坐公交车的钱都没有了。当然,他一般出门不坐公交车,都是用走或跑的。他空仓了,没办法,只有尽快续上“补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