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谈判(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这个顾虑在,可以说陈福这个一百万开价的合作条件基本上没有那家纺织业主敢于答应下来。想想看,陈福这边一百万对应到投资方来说就必须投入不低于四到五倍的巨额资本才能掌握到股权上的绝对优势以取得利润分配上的巨额回报率和最快的资本回收速度。
而这种技术优势,投入了市场之后所能保持的先发垄断时间能有多久呢?他们是资本家,虽说不是什么科学家,具体的时间长短估算不出来,但是一个大概的估算还是能够做到的,最乐观的估计也不过是两年半到三年。要知道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专利保护制度可远远没有后世那么严密!
而他们的资本回收所需要的时间就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真正能够留下来让他们从市场上取得巨额利润的有效期实在太短。
思前想后之下,樱木幸竹率先表示了遗憾之后告辞而去。在他想来,梁家也好还是其他任何人也罢都是不可能接受这个条件的,把这个陈福晾上一段时间,不怕他不降低自己的条件,到时候再来谈才是合适的时机。
梁家父女二人在樱木幸竹离开之后,也遗憾地表示陈福的条件过高需要回去认真考虑之后再做答复,就要起身离去。走到门口的时候,梁菲菲一时间随口无意地问了送他们出门的陈福一句:“陈伯伯,你的条件开的这么高,要是有人虚高估算了自己的成本投入,比如说那个樱木,下次再来的时候,他要是算厂房设备、人工成本等等这些非现金资本的时候把实际价值吹嘘个一番半倍的,你怎么办?要知道,我父亲这次前来真的是抱着万分的诚意而来的,计算我们这方的资本投入时,可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虚高估计半分的!”
“呵呵!前面梁先生你说起准备投入的各类资本合计起来才一百五十万的时候,我就吃了一惊,正准备问个仔细的时候,那个小日本又来了,一打岔也就忘记问了!”陈福笑呵呵地说了一句。
“哦?陈伯伯怎么会这么说的?”听到陈福的说法稀奇,梁菲菲和梁子华两人都是当下就停住了向门外迈出的脚步。
“具体的说不清楚,反正觉得你们把事情考虑的太简单了一些,要不,你们先回去,明天再来听消息?想来我们之间的合作成功性在你们先前所提的条件基础上是很有可能成功的!”陈福怎么可能说的清楚其中的具体关窍,只不过是因为昨天晚上和陈子民商量的时候,听到儿子把自家的本钱算出了一个一百万的天价之后给吓了一跳,问及缘由并且担心算价太高吓跑了投资者该怎么办的时候,陈子民大大咧咧地表示,明天上门的人里面,外国人不予考虑,本国投资者只能是梁子华为代表,在梁子华的身后则是肯定会汇合了数家国内纺织业的实业巨头,他们到时候前来洽谈的时候,只要能够表现出足够的合作诚意,就可以确定合作成功了!
“看来!这是要等到那个神秘的背后人物做决定了!”梁家父女二人心里都是暗暗猜想了一下,脸上都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意连连表示明天再来聆听佳讯之后,也离开了陈家。
接下来的半天里面,陆陆续续地又来了几家洽谈合作事宜的投资者,陈福一律的就是照葫芦画瓢,问过对方的合作资本之后,给出自己的那份合约让对方一看,然后表示明天再给出答复。基本上每一个前来洽谈合作的投资者都在了解了情况后,生出了和樱木幸竹一样的想法,认为陈福的开价太高,晾上陈福一段时间等他明白了形式松口降下了条件之后才是恰当的投资者之间的龙争虎斗时间。
所以,到了第二天,再度上门问消息的人就只来了梁家父女这一对,陈福没有让他们失望,笑眯眯地拟出了一份只等着签名公证的正式合约。
一个星期之后,陈、梁两家签订合作意向书的消息一经传出,所有人都是大吃了一惊。心里都在暗暗揣测,两家是怎么谈拢了条件的?毕竟陈福一开始开出的那个一百万的天价折算,太过吓人,没有一家不觉得这个价格夸张的过分的。可是,也没有听说这个陈福有松口的消息,那梁家的华胜所代表的四巨头联盟怎么就和陈福那边谈拢了条件达成了共识的呢?
撇开了这些无关人等的想法不谈,在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的那天晚上,由梁子华出面请了陈福到自己家进行会谈,华昌的董其真、大民的张子初和昌达的余伟原也是当然的参与者。
还是在梁家的那间书房里面,等到人都到齐之后,就由梁子华率先问出最关心的问题,“陈老板,按说起来我们之间现在既然已经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也就算得上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的合作关系了,有什么话也都可以敞开了谈,你老兄既然有意选择跟我们合作,为什么开出那么一个天价折算的噱头出来?”
“呵呵!就像梁先生你刚刚说的那样,大家如今也都是合伙人了,所以今天趁着董先生、张先生和余先生都在,我也就把话敞开了说一说。
你们事先所预作的合作方式,坦率的说太原始太落后,资本的利用率一低自然在价值估算的时候就算不出真正的合理价位了!
喏,我今天特意带了一份合作开发计划书过来,大家仔细看看就明白了!”陈福话一说完就从随身的公文包里面拿出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出来。

随着这份计划书在在座的四人手中各自传阅了一遍之后,梁、董、张、余四人的心中都是掀起了滔天巨浪!不约而同地想到:“资本运作的方式还能做到如此的出神入化?”
按照这份计划书,大致上来说他们四家名下的所有产业需要在名义上整合成为一个超级托拉斯联营体,然后将各家的印染分厂剥离出来,组建一家专业化的印染子公司,与此同时,各家原有的包括纺纱设备在内的所有生产设备都要进行改造升级,并且统合人力资源进行规范化生产管理,这是第一步。
然后,四大巨头将本埠闻人虞洽卿给拉拢进来,这位有着赤脚财神美誉的著名资本家手下经营掌握的船务运输将极大扩展新集团的销售渠道,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虞洽卿这个财神爷还是本埠第一号民族金融资本家,在股市和银行业有着广泛而雄厚的实力,相当有利于集团公司最为重要的资本扩张计划,如果能够成功将这位赤脚财神拉拢到奔放阵营之内,等到企业重组完成之后,大家齐心合力地大肆宣扬造势,进行增股上市融资完成资本扩张的计划就能顺利实现。
这样的一套资本运营方式,完全颠覆了他们最初所想的合作开发理念。按照他们最初的想法,大家其实还是各做各的生意,只不过是由陈福提供技术支持,各家投入资金改进设备和生产工艺等等老套落后之处。
陈子民那天晚上听过了各方前来询问的投资者说出的条件后,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资本经营者的经营开发理念统统鄙弃不已。按照他们的那种落后理念搞合作开发的话,未来肯定是扯不完的皮,了不完的麻烦。大家各做各的,成本核算制度怎么搞?盈利分红怎么保证合理公平?
话说起来,毕竟是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当时的民营资本家乃至于世界各国的资本操作和经营理念比起陈子民这个后世之人的理念来落后了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倒也怪不得梁子华他们弄出了一份被陈子民所鄙弃的计划书出来。
好在经营管理理念这个东西不比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工业化水平的更新换代,改变起来难度不大,所以陈子民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整理完善了一份结合了后世经营理念的新计划书出来。按照这份计划书整合之后,上海滩上就会出现一个震惊世人的庞然大物,论资本实力达到七百万的骇人数目,论技术实力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毫无疑问,梁子华他们四个包括二世祖张子初在内都被这份计划书轻而易举地征服了,一致同意按照这份新的计划书进行他们的合作开发。多色套印的技术不值一百万的天价,但是,这份计划书里面的资产重组经营的一系列理念和实施手段绝对能值得上一百万的价格!作为十里洋场上打拼了多年挣下了泼天资产的这些个实业家们,完全具备足够的眼光来判断其间的可行性和将来能够创造的资本利润空间有多大!
一个月之后,正式的合约被大张旗鼓的公证签订下来,上海滩上新成立了一家名为中华实业的超级托拉斯联营集团,梁子华的女儿出面担任了这家集团的总经理,董事会成员自然是由陈、梁、董、张、余五位另加上著名的赤脚财神虞洽卿所组成。然后,新成立的这家中华印染实业就在所有人眼前表演出了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经营组合拳。
独家改进后世界上的首批多色套印生产设备、严密规范化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先进科学的营销手段等等完成之后,大力整合后正式成立的中华实业集团的各项资本总额合计达到了七百万的超级价位,成为了亚洲第一,世界顶级的轻纺业一条龙实业集团。
等到不知不觉间民国十五年悄然流逝到了年尾的时候,中华实业的所有设备升级改造全部完成,相关制度管理和生产工艺培训也全部到位,最重要的是,经过三个月的大力鼓吹造势,现在世界各国轻纺业的目光都被这家新成立起来的超级托拉斯联营集团给吸引了过来。
PS:看到书评区两则留言书评,提出了两个问题。关于专利申请,这点主角肯定会做,但是申请专利并非是最要紧的事情,专利技术的有效利用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以,文中没有浪费笔墨去写主角满世界各国的跑去申请专利,而是踏实留在国内把中华实业这个托拉斯搞起来再说,有了专利实用化的托拉斯联营体,还用担心专利技术的申请与保护问题吗?
另外,有读者认为民国时期主角呆在国内搞实业最后只能是镜花水月的落得一场空,什么效果都不会有。我给出的解释很简单,这条路或许很难,但是不能因为难走就大家都不去走了!按照该朋友的说法,跑美国去发展,那是很不错,但是将来的14年国难期,靠着主角在美国发点财捐献点资金机器的,又能帮到国家民族多少?自立才能自强,本国不能发展出自己真正拥有的一点实业基础的话,靠外援帮助终归不是解决根本的方法!
美国这个地方,主角肯定是要去的,我前面就写了,主角会将家人安排过去。另外29经济危机不去捞上一把也实在是愧对主角掌握的信息优势,所以不必担心主角会傻呆呆地只晓得闷头呆在国内蛮干。
最后,狂喊一声,伟光正的起点众啊!求票求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