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土地政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家屯一个小小的客厅里集中了十数位当今中国的实权人物,这些人在商讨着能决定国家命运的重大政策,恐怕这个破落的小地方也会名流史册吧。
“各位同仁,大家需要知道我们的制度和英国德国法国都不同,也不同于美国俄国日本,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这里我就不跟大家探讨这个原则的得失了,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在大学堂里探讨,我也是很乐意参加的,实际上我现在在京师大学堂读书,打算混个文凭,我知道在座有人在学校客串个教授,还是我的老师,因此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交流,多多给我些指导,免得国家出了偏差走了弯路。”
众人心里好笑,你说这人,到京师大学堂学习就学习呗,还非得说混个文凭,好像生怕没人知道你是个文盲似的!在场哪一个不知道您杨先生一天书没念过却能读书看报、制定国策,还懂得什么预算什么利率什么货币管控?!这玩意儿确实全国上下没一个能比得了。
梁启超说道:“杨副总统可是大才,叫我们这些学究汗颜啊!我们还是应该多听听您的高见,比方说这个《国有荒地承垦条例》,您提出原则来没有问题,可到我们制定和执行的时候就出大毛病了,我们都应该向您学习啊!呵呵——”
其实这个梁启超就在京师大学堂客串些角色,时不时跑去讲上些东西,由于他名气非常之大,每次都是学生满堂,反响非常好,但要是让他做杨威的老师他可有些不自信。
杨威的学问他也知道,不懂四书五经,字迹也差的一塌糊涂,但对于现代学识可是异常精深,尤其是在经济之道,还真没见过有谁能压过杨威一头的呢,而且听说此人还通晓行军打仗之法,绝对是个饱学之士,如果是个真正的学生也就罢了,给他们讲些虚头八脑的思想、主义之类也能说得过去,可杨威是谁?是制定立国政体,成立统率办事处、政事堂,改革财政税收的大家人物,梁启超自问差得远。
杨威听梁启超打哈哈,面色一整:“我这可不是客套话,我是真心希望能跟大家学习的,大家集思广议、群策群力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我可不认为自己是个圣人,如果我独断专行,所有事情都由我拍板定夺,那国家非乱套不可——我可跟大家说啊,我不喜欢阿谀奉承,我要的是勤于动脑、敢于提出意见的人,到时候我去学堂学习,你们可得有什么讲什么,别弄些虚了吧叽的东西糊弄我!”
大家哈哈大笑,纷纷说:“那是那是!我们想糊弄也糊弄不了啊!”
杨威点点头:“既然我们来考察农业,我就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土地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始终不能下定决心,那就是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反正这是我最终想要达到的根本目标,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底下众人面面相觑,这可是了不得的一个政策,在他们看来,这个想法太疯狂了。
梁启超眉头紧皱苦苦思考,周自齐说话了:“杨副总统,您需要知道全国绝大多数土地都是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将土地收归国有可是从来未有的,您想过这样做的后果么?”
杨威沉重的点点头:“我想过,阻力肯定非常非常大,这将颠覆整个国家的结构,我杨某人可能不成功而成仁。”
“呵呵,所以嘛——您何必找这个麻烦呢?一直以来不是都过得挺好么?”
杨威可不同意他的话:“中国的农民太苦了,几百上千年来不停的劳作,却总是一贫如洗,政权稳固与否得看人心向背,平均地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还可以牢牢抓住农民们的心,否则一旦有人首先提出来这个政策,老百姓必然支持他,那我们的政府可就危险了——

远的有太平天国提出均贫富的思想,所以才有那么多老百姓支持他,近的有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所以他们也能在南方闹得轰轰烈烈,这样的教训我们不能不吸取,况且这样做确实对大局有利,只有把所有人都吸收到社会生产中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经济,不管是生产机器还是种庄稼还是捡垃圾,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多的把老百姓纳入社会经济活动中来——
你们看现在的社会,土地被地主、豪绅、军阀把持,一半农民给他们做工,另一半农民流落街头无所事事,明明土地空着,可就是不能去种!如此下去,国家希望渺茫啊!”
梁启超说道:“孙中山确实在他的三民主义中提出的相似的观点,但这不过是口号而已,并没有具体的措施和纲领,大家都心知肚明,一旦他掌握了政权就不一定这么做了,可您不一样,您向来是想到就做的,我也是要提醒您,这土地国有化可是根本性国策,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一旦搞不好,可能整个国家都要崩溃啊!”
其他官员也都点头称是,看来他们都同意周自齐、梁启超的观点。
杨威也知道,要让他们一下子接受是不可能的,当初他就跟宋教仁说过这件事情,可连宋教仁那么理想化的人物都不赞同,更别说别人了,如果不是有人做到过,杨威自己都不认为有这个可能完全成功。
他连连点头:“大家说得有道理,这件事确实需要慎重考虑,我一时半会儿是不会鲁莽行动的,而且还要请示大总统,但是有一点我必须强调,赤贫农民的民生权利我们一定要保障,有学者说得好,效率和公平要兼顾,不可完全注重公平也不可完全注重效率,否则都会引起国家的衰退,我们的农业目前就处在一个需要强调公平的时候,大家要多想一想怎么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
梁启超忽然说道:“杨先生,我有一个意见不知可否行得通?”
“嗯!说来听听!”杨威最高兴的就是别人能主动献计献策了。
“承垦土地是很好,可绝大多数赤贫者承垦了土地还是熬不过一个成熟期,他们没有工具也没有种子,家里更没有存粮,最后还是不得不求助于地主,以至于将土地典押,我看能不能责成各省农业银行特设农业扶助基金,以年利五厘贷款给农民种植庄稼啊?”
“好!”杨威鼓掌喝彩,梁启超这个建议真是不错,就连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都没有彻底实现这样好的政策,有了国家的支持,农民的积极性可就调动起来了。
“好啊!这个建议非常棒,你马上责成财政、工商、农林等部,划拨专项农业扶助基金,但是资金的来源需要仔细设计一下,这可是一笔大款项,现在全国都需要建设,不得不节约使用,我建议由财政部出资购买省银行的农业贷款,再将这些贷款打包证券化发行债券,再把债券拿到交易所发行,吸引工业商业和金融资本参与,而且还要发行到国外资本市场吸引外资,五厘的债券已经很有吸引力了,相信那些国际巨头们非常乐意购买的!”
梁启超心说:“得!又来了!总是弄出一大堆东西来,什么证券化什么外资内资的?绕来绕去听不懂啊?不过貌似挺不错的样子——”
在场诸人都是一副苦相,没人清楚具体怎么回事儿,这年头谁学过资产证券化啊?
杨威呵呵一笑:“没关系,不懂慢慢来,我给你们推荐杨氏资本有限公司,那里边有不少专业人才,你们可以听听他们的意见。”
欢迎大家热烈讨论啊!小生也不知道该实行什么样的土地政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