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子抗争 众饥民抢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回
王法难犯红娘子抗争饥饿难当众饥民抢粮
却说第二日,洪一绳父女起大早,空着肚子来到市上想挣口饭吃.街上人并不多,许多都是流浪到此的饥民,三三两两的就聚了过来。洪一绳高喊着江湖套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人还是不多,人们都无心看杂技了。虽然如此,不演还不行,红娘子饿着肚子就走了个龙套,甩了十几个响鞭。谁知没招来人,倒把公差给招来了。
三四个如狼似虎的差人冲进场子里,不由分说,把链索往一绳的脖子上一套,拉着就走。这种情况,父女倆经常遇到,知道又是要钱了。从前遇到这种情况,掏出碎银子,把公差们打发了也就没事了.可是进入河南之后,处处闹灾,父女俩连饭钱都挣不出来,实在是掏不出银子来了。一绳与红娘子陪着笑脸再三央告,公差们大呼小叫的就是不肯放人。拉扯到了县衙,徐县令装模作样的盘问一通,查一查他们是不是贼寇的眼线?见他们确实是走江湖卖艺的,徐县令开口说道;‘按朝廷法度,尔等应当先到县衙备案,得到准许方可上街卖艺。如今不经本县,胆敢擅自招摇,该当重罚。看汝父女也不是什么有钱人,本县从宽处理,交五两纹银准许你们在本县停留一个月。如不交银,定当按大明律法,治汝父女流人罪,罚做苦役三个月,本县也不敢徇情。’
一绳父女叫苦道;‘自进入河南,我父女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银上交罚款?除了身上的衣服与卖艺的道具外,一无所有。还求大老爷高抬贵手,放我父女一马.我父女马上动身赶赴湖北,再不敢在贵县逗留一日’。
徐县令大怒道;‘你们想的倒美,想一毛不拔就从本县脱身而去?没银子把那些个行头都留下来,啥时候送来罚款,啥时候还你们那套行头。’说罢把手一挥,差人们从父女手中抢下了所有的东西,就把他们往县衙外面赶。
红娘子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破口大骂道;‘好你个狗官,百姓饿的人吃人,为民父母官你不思赈救,只琢磨怎么捞银子。把东西都扣下了,我父女拿什么出去挣钱?难道也像河南的百姓一样等着饿死?’
一绳拦阻不住,徐县令被骂得恼羞成怒,也撕下了朝廷命官的假面具,拿出了从前泼皮无赖那股劲,指着父女俩大骂道;‘没银子让你女儿卖身去,保证财源滚滚,嫖你的能排上队。本县是狗官,你是个母狗,是个发了情的母狗。你把裤子脱下来,我现在就干你,就顶五两银子罚款了。谁饿死谁活该,本县来这儿可不是来当善人的。’
别的事一绳都能忍,就是有人糟蹋女儿,他不能忍。见徐县令满嘴喷粪,一绳心中大怒,眼中冒火,恨恨的骂道;‘你们这帮贪官污吏,吃人连骨头渣滓都不吐。如常今四处闹饥荒,百姓哪个有银?你家就没有姐妹,难道也任人糟蹋不成?哪个不是父母养的,说话不如放屁。我要是那些饥民,就带人先除了你这狗官,把你吊在县衙活活饿死。’
徐县令威风惯了,何曾被流浪艺人指鼻子骂过?不由得勃然大怒,一连声的怪叫,衙役们一涌而上,就要收拾父女俩。洪一绳见躲也躲不过去了,只好抡起扁担一顿横扫,衙役们便不敢靠前。红娘子也一脚踢在差人的小肚子上,拿出绳鞭,连连抽倒三四个公差,让父亲拎着行头夺路而走。徐县令啥时候受过这个?别的风尘女子,想玩哪个就玩哪个,灭门的知县,在这块地面上哪个刁民敢惹他?徐县令一阵咆哮,涌进来一二十名公差,个个都是彪形大汉,喝得醉熏熏的。徐县令喝道;‘把那个小贱人给我抓住剥光,老家伙吊起来,让他瞅着怎么当老丈人的。这样的我干过无数,今天倒想尝一尝野丫头的滋味。’
公差都是徐县令的老弟兄,从家乡带过来的,也就都成了徐县令的铁杆帮凶。一阵怪叫拥上前去,红娘子就有些招架不住了。按说他们父女二人,抵敌十几名公差还是不在话下.其中有个缘故,就是进入河南后,从来没吃过一顿饱饭,肚里无食,身上发虚。公差们整日里大鱼大肉的,吃着个个膘肥体壮,当年也是地痞无赖,杀打不怕,皮肉坚硬,抽几鞭子也伤不到筋骨,所以不是公差们的对手。父女二人退到了墙角,已是退无可退了.一绳连忙命令女儿;‘上肩。’红娘子一跃跃到父亲的双肩上,父女二人一上一下对着不断冲上来的公差们乱抽。
公差们拿木枷做盾牌,渐渐逼了上来.见实在抵敌不住,一绳对女儿吆喝道;‘抛绳上墙。’红娘子将钩绳一抛,挂住丈二高的围墙,三步两步窜了上去。等往下一看;父亲已被三四个差人按住,挣扎不开,连喊快走。红娘子只好跃出墙外,飞奔而去,另想办法搭救父亲。
李公子人是个好人,但搭救父亲却借不上力,还得借助于江湖势力。离杞县最近的就属袁时中,来杞县之前,父女二人曾与袁时中有过一面之交.袁时中力劝他们父女留在队伍里,跟着吃大户,他们没有答应。女人的感觉是敏锐的,红娘子心里清楚;袁时中对自己有意思,所以才再三挽留。洪一绳是个老江湖了,一搭眼就清楚袁时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不愿意留下.宁可带着小女一路卖艺,赶往江南富裕地区,躲过江北的旱灾。
袁时中本是个土寇,起先只有二三百弟兄,轻易不敢下山.也就挑中等户勒索些钱粮,也没有什么大的野心。河南连年大旱,想要活命就得吃饭.袁时中的人马迅速增加,连他自己都觉得吃不住劲了。人数少时,打粮容易些.人数一多,非得打些硬仗不可.原来啃不下来的大围子就成了进攻目标。袁时中命新入伙的在前面打头阵,老弟兄在后面押阵,一顿把式攻破了三四十个土围子.饥民越聚越多,最盛时超过十万。
人数虽多,战斗力并不强,大多数饥民都是全家全族入的伙,就是为了寻条活路,并没有别的意思。袁时中表面上是个大当家的,其实前来投奔的人只听命于小首领,都是家长,族长一类的人物。小首领们都用的浑名,真名实姓袁时中也不清楚,历朝历代乱民起事都是如此。
袁时中名气一大,野心也就大了起来,也想当一当李自成,张献忠那样的枭雄。袁时中没有威望,也镇唬不住下边,真正铁杆的不超三四百号人,还谈不上什么军令军纪呢。事实上,这就是饥民联合起来吃大户,只是需要有个号召中心就是了。袁时中手下虽有十万人,却无法与只有几百号残兵败将的李自成相比。李自成,张献忠的声名如日中天,到了哪里都一呼百应,数万饥民闻风而至。

事出无奈,红娘子只好前往袁时中处求援,以解燃眉之急。红娘子装扮成一个小男孩,一路飞奔而去。手中有绳鞭,野狗与歹徒也近不了她的身。行走一夜赶到了武桥镇,袁时中带着数万饥民正在这里连吃带住呢。见到红娘子,他感到有些意外.听罢红娘子的述说,袁时中一口答应帮忙.挑选了三十名身手敏捷之人,随同红娘子到杞县救人。大队人马随后就到,在城外策应。军中有百余匹新缴获的骡马,就分给了大小首领,袁时中组成了五十骑的护卫,当起大王来了。袁时中正愁粮草接济不上,有心攻打杞县,心里还不托底.这些饥民一败就散,几万人攻打三五百守军的县城,也不一定能攻打下来。听红娘子一叙说城中的状况,看起来饥民是一哄而起,杞县可以到手。袁时中也想拿下几座城池,壮壮声名.他还没打过硬仗,有了钱粮就能控制住手下这些弟兄们。
红娘子略事休息,众人都骑着马,天黑之前已来到了杞县城下。杞县是个土城,城墙不高.半夜时分,红娘子抖擞精神先爬了上去,众人拉着绳子也进入城里。来到杞县县衙,见县衙前排了三个站笼,里面站着的人已是半死了。另有带长枷的,短枷的,每个木枷都有几十斤重,被枷的人也都奄奄一息。红娘子明白;这些都是拖欠赋税的穷人,在此站枷示众呢。众人赶跑了看守的士兵,把那些人放了出来,一齐杀向县衙大牢。
十几个狱卒已喝得半醉,正在折磨犯人消闲取乐呢。见一伙贼寇杀了进来,狱卒们慌忙迎战。红娘子挥舞绳鞭,接连放倒了三个.众弟兄也各显神武,把狱卒们打得狼哭鬼嚎,抱头鼠窜。狱卒们折磨无辜百姓,无所不用其极,家里想要收尸都得勒索钱财,狱卒们早已经习惯了,没有半点人性,眼里只认得钱。这些土寇与百姓不同,见了狱卒毫不手软,狱卒们见了硬茬连忙逃命,顾不得那许多了。众人寻找到一把大锤,将铁门砸开,里面全是恶臭,能熏人一个跟斗。
众人打开了牢狱,只见十间牢房关押了二三百号人,死人与活人混在一起,狱里臭气熏天,让人无法容忍。屎尿与死尸活人混在一起,这就是人间地狱,在这里不饿死也得瘟死。寻到洪一绳时,已经被打的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了。见到老父,父女抱头大哭,众人帮着把洪一绳先救出牢外。
一绳对女儿道;‘牢里关押的都是拖欠抗税的贫民,不给饭吃,不给水喝,生死由天,每日里都拖出去几十具尸体,再塞进几十个活人。若是过了三四天,咱们爷俩只能是地下相见了。’狱中的人们相互搀扶,走出牢狱,却不知道应当到哪里去?想要回家又不敢,怕连累全家.回家之后也是个死,还不如就死在城里算了。
洪一绳对众人道;‘与其饿死,不如拼杀而死,尚可死里求生。官库存粮甚多,我等抢他娘的。’众人齐声叫好。前来救人的好汉们都是吃大户的老手了,敲起铜锣满县城吆喝道;‘吃大户了,没粮的都到县衙粮库去取粮食。’这一喊可不要紧,不到半个时辰,满街出来的都是饥民,不下三千人,都汇聚而来。在洪一绳父女的率领下,众人涌到了官粮存放之处,赶走了看守的士兵,打开了粮库。饥民们一涌而上,用衣服兜的,脱了裤子装的,把生米当下吃了不少。每人背了些粮食,就往城外走。饥民是惦记家里人,想把粮食先送回家去,再想法子逃命。官兵闻讯赶了过来,将城门把的严严实实的.徐县令下令不准放出一人,乱民格杀勿论。这一下子饥民们乱了套,红娘子也吆喝不住,饥民分头奔逃,全城到处都是抢粮的乱民。
正在众人着急的时候,城外喊声震天,原来是袁时中带着大股人马已经赶到。守城的三四百官军,见数万贼寇黑压压的涌来,吓得变了颜色,一哄声就没了踪影.乱民们蜂拥出城,全城大乱。李信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也怕饥民胡来,授官府以口实,穿好衣服走出门来向人们打探。正巧红娘子路过这里,让众人半抬半架的把李公子裹携而去。李信没做什么坏事,心里也没什么好怕的,就是弄不清这帮人的用意何在?
回到武桥镇,新老弟兄们重新相见,自不必说。李信被安排到一个干净的宅院里,有专人侍侯。早饭之后,袁时中,洪一绳,红娘子,还有二三十位首领来到李公子处,一齐跪拜,向李公子谢罪.袁时中开口道;‘河南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百姓饿死无数。朝廷不但不思赈灾,反而加紧催科,赋税较从前多了三四倍,敲骨榨髓,无所不用其极。常言道;王法难犯,饥饿难当。为求活命,大伙只好铤而走险,联合起来吃大户,以延性命。眼下饥民遍地,豪杰并起。陕西张献忠横行七省,所过残破。李自成屡败屡战,距河南不远。天下早就流传‘十八子,主神器’之说,我众人以为除了李公子,无人有此德才。得人心者得天下,李公子盛名远扬,义旗一举,天下归心。以有道伐无道,以顺伐逆,此乃汉高祖,明太祖之伟业,千载一时矣。我弟兄三十五人,缺一首领,无以号众。李公子乃三十六天罡之首,我等唯李公子马首是瞻。事成则封侯拜相,共享富贵.事之不成,身首异处也绝无半句怨言。’
李公子闻言大惊,向众人道;‘在下有功名在身,贱内乃是世家望族,焉能做出那等大逆不道之事?我劝赈只是为了救人,别无他意。若是随众作乱,李某就是个阴险小人了,被天下人所唾骂。家父身陷逆案,在下只是苟活人世而已,岂可妄生他念?此事万万不可.李某宁愿在此就死,决难从命。饥饿难当,众人寻求活路李某也能理解。只是任何事都得有个限度,千万不要铤而走险,否则悔之晚矣。’
洪一绳进言道;‘李公子乃是大仁大义之人,尽人皆知。十万饥民没有个领头的,势必胡作非为,河南一带都将糜烂。袁首领德望不及李公子,难以服众。恳请李公子看天下苍生,此处十万生灵的面子上,振臂一呼,天下可传檄而定。朱明气数已尽,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百姓需要一位仁爱之君,与民休息,李公子再合适不过了。老夫行走江湖二三十年,李公子乃是天下第一人。明失其鹿,天下共逐,有德者居之,拯救天下黎民百姓,不强似区区赈救千百饥民乎?’
数万饥民在外面一齐跪倒,高呼;‘李公子救我,’喊声震耳欲聋。众首领一齐叫道;‘人心归附,大事可成,李公子快答应下来吧。’若知李公子能否应允?且容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