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忍卓绝百炼成钢 一衣带水旧情难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三回
坚忍卓绝百炼成钢一衣带水旧情难忘
却说下人们帮着郑成功换上了衣服,这一回他与所有的男人都一样了。所有男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这是武功的排列而不是辈份或是地位财富的排列.尚武精神在这里是唯一的,大和武士的精髓就是尚武。考核是从柔道开始的,败者居于下位,胜者居于上位.郑成功败给了七八岁的表兄弟,对方鄙夷的眼神使他受到很大的刺激。击剑郑成功是学过的,但跳跃一阵之后,体力不支,步履混乱,被小武士们打败了。骑马射箭也是如此,东洋高头大马与闽南的小马不同,很是欺生,郑成功是驾驭不住的。对于这个豆芽菜外孙,田川武士越来越不满意,形于言表。他指示关闭小姐的府第,不允许外孙进入.郑成功唯一可以存身的就是这个武馆,还有那些对待他冰冷的表兄弟们。
他分到了一匹马,这是需要他自己照料的。武器弓箭可以自由选用,每天清早小武士们都要跑马射箭,射到的猎物就是自己的菜肴,否则只能吃白米饭。郑成功感觉出小武士们对他的鄙视与冷漠,面对着他们故意丢下的带骨头肉不屑一顾,只是吃自己的干饭。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站不起来没有人会扶你,只有成为强者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他开始苦练了,摹仿着小武士们,一点一点的学习着。他驯服了那匹烈马,成了一个合格的骑手。他开始有了自己的肉食,在丛林田野中纵横驰骋,不比任何人逊色。他的柔道,他的剑术快速的进步。到了第三个月,他已从末位提前到了倒数第三位,居于十岁的表亲之下。
七八岁的小武士对他有了应有的尊重了,但十岁以上的表亲们还是拒绝与他切磋武功,脸上明显的表露出;‘你也配?’郑成功的回答是更加刻苦的努力.他的身体强壮起来,他的精神坚毅起来,他的表情也出现了冷漠与高傲,但只是对于不如他的人。
郑成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一年之后,他已与同龄人并列在一起,可以争夺排名次了。随着他的进步,外祖父眉目间对他的态度有些改变.这是不易觉察的改变,只有郑成功一个人能体会得到。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不给母亲丢脸,让外公看一看,这个来自于异国的外孙没有给他脸上抹黑。
接下来的强化训练是残酷的,小武士们被驱赶到了荒山野岭里,没有住处,没有食物,有的就是凶猛的野兽,还有自己携带着的武器。他们要在这儿呆上一百天,差一天也是不许走出大山的。带路的武士丢下他们自己回去了,饥饿与寒冷逼迫他们分工合作,搭建茅屋,猎取动物,剥取动物的皮毛裹在身上取暖。
他们集体猎取山猪,黑熊,野狼,糜鹿,鸡兔,退缩是不可能的,胆怯也是不可能的,否则只会饿死,被野兽所撕碎。他们学会了团队作战,学会了野人的一切。他们会钻木取火,会敲石出火,会空手抓鱼,会下网捕鸟,会追踪目标,会致猛兽以死命。这是血与火的洗礼,是一场生存搏斗。失败者将永远葬身于深山,勇敢者将活着走出深山。疾病,伤痛,群狼的攻击,寒冷,种种考验接踵而来。蚊虫叮满全身,暴风雨中沐浴,骄阳下的裸晒.吃生肉喝生血,这些小武士们都像个野人,个个精壮.面对危险与死亡,无所畏惧。
在大陆时,郑成功是一点也不了解日本民族的。父母的讲述他只当个故事,从来也没有真正的相信过。他听过倭寇的凶残,几十名倭寇就敢横行天下,杀人如麻,无恶不做.人们骂哪个人坏,都说他‘快赶上小日本了。’五百名武士就敢于进入大明京城,谋夺大明天下,这在过去是不可想像的。京城将士不下二十万人,就是再有勇气,区区五百号人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的。经过这几年的小武士训练,郑成功开始相信了.只要组成一个团队,武士们是无所畏惧的.哪怕一百人面对十万人,也不会有退怯的念头,武士的勇气是不可想象的。每一个日本男孩最高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武士,这是一种骄傲,一种荣誉.尚武精神在日本是根深蒂固的,是最受社会尊敬的一个阶层。
日本的神道与中国的不同,神道也是尚武的,而不是积德行善。人死而神存,战死的都已成为了神,子孙后代要世代祭祀的。懦夫是最让人看不起的,背叛那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可以投降,降后还可以反叛,反叛后还可以投降,全都视情况而定。而在日本那是可耻的,是不配当个武士,连猪狗都不如,全家全族都会为其感到耻辱,没脸出去见人。日本经过了战国时期,武士集团是国家的核心,政权的象征.文官是武士们的附庸,一切都是由将军说了算。而中国是文官当政,轻视武人.金榜题名后,就有机会进入权力中心,使用谋略是远胜于使用武功的。一个是以武立国,一个是以文立国,真正到了战场上双方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中国是个大国,有着亿万人口.日本是个小国,只有三百万人口,但这个小国有着足够的骄傲与蛮横.他们目空一切,不把任何国家与民族放在眼里,而且从未被异族所征服过。武士们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是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的。
对于母国,日本人是有着天然的敬畏心理的,如同一个尚未成年的男孩子,有着强烈的恋母情结,希望自己还能够回到母体,与母体结合在一起。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语系来自于古老的百越山地,还有土著虾夷人。古语音节很少,往往一个字就代表了诸多的含义,语言随着日本民族的逐渐成熟而发展了。
隋唐时期是日本人向母体吸取营养最重要的时期,遣唐使十三次来到天朝,送客唐使大规模交往六次,民间往来不计其数了。日本与辰韩相隔一道海沟,通过朝鲜很容易的就可以来到大陆。海路顺着琉球一直向南,来到宁波,逆江而上,进入中原腹地,就接触到了人类的文明中心,天朝是当时最完善的政治经济体系。精神财富极度贫乏的日本,如饥似渴的学习着中原文化,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他们照搬了大唐全部的典章与管理模式,实行了大化革新。[大宝律令]几乎与唐制完全一样,[田令]里面的口分田,职分田等等,只是换上了日本称呼,怕下面看不懂。京都完全仿造长安模式进行建设,天朝也册封日本国主。空海,吉备真备等学者采用汉字与唐乐谱,草书等,创建了片甲文,使得汉文字与日本音韵很好的结合起来,不用学汉语日本人也能够学习天朝文化。日本民族从童年走向少年,有了一种极为强烈的民族感。日本第一个朝代是大和,日本人把本民族称为大和民族,并试着书写本民族的历史。
隋唐时期中原最盛行的是神道,帝王将相,皇家公主,相府千金,学者雅士,无不醉心于此,佛教是以禅理的形式传进大唐的,很快的与神道融合在一起,成为新的神道。神道无处不在,无论是人的身体内部还是万事万物,无不有神道存在,就是茅厕也有厕神,神是形体之外的真我。神道是与人类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自从有了智慧,就对上天产生了敬畏。神道的流传不是几千年,几万年,而是与人俱来的。就是狐,黄等动物也是拜天的,上天赐予高等生命以神灵。
‘在天为气,在地为形’,每一个学者都深信不疑。天上的星云聚成星宿,在大地上映射形**体。天地人三元,三位一体,‘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人的精神是来自于上天,为三魂,形体衰竭后,还归于上天。七魄来自于大地,属阴,阴阳相交化为人形。每一个人都各有星宿,世间的万物也都禀上天之气而成形的。日本学者修撰了[古事记],与天朝的神话传说有所不同,古越人自有它们的口语文化。大洪水之后,随着大夏季,大秋季,大冬季,洪水逐渐消退,西面的高山已经变得寒冷,动植物与人类随着消退的洪水,自西而东,从高处走向低处,走向平原,走向海边。数千丈高的山巅上残留着水生贝壳,水冲的痕迹,大洪水冲积出广阔的平原。日本是与大陆连在一起的,洪水不再退了,数百个海岛成为小的大陆。日本学者摹仿盘古开天地,让神生出日本的海岛,他们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越人是祝融之后,是太阳神的子孙。学者们籍古传说,尊奉神武天皇为第一代天皇,名子为‘彦彦火火出见’,在大和亩旁即位,统一了全日本。天皇是天神之子,受命于上天,日本人以天皇作为民族中心。
日本知识的贫乏,资源的贫乏,使得日本民族不拒绝任何外来的进步文化,只要对发展壮大本民族有利。中国的工艺品,服装,丝绸,瓷器,铜镜,刀,笔,墨,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最先流入了日本。日本从中国采购大量的铜锡等金属,打造倭刀,作为贡品献与天朝。日本的能工巧将把倭刀打制的薄如纸张,却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天朝重加赏赐,倭刀得到的价值是日本本土售价的五到十倍。对于倭刀,倭剑的巨大需求,成就了日本的加工业,成千上万把倭刀在沿海快速销售,持有倭刀是一种夸耀,大陆的刀剑一碰到就折。日本贡使不再仅仅是朝贡,而是经商,牟取暴利。日本国内需求最大的不是别的,主要是天朝图书,天朝文化。日本的玛瑙,琥珀,珍珠,宝石等等,大量的输入到了中国,换回了文化,换回了进步。

日本民族走向了成熟,出现了晁衡,粟田等可以与天朝最有名的文士李白,王维等人吟咏往来的文人。没有雄厚的汉学基础是难于侧身于文士名流之间的。唐朝以诗文取士,寻常百姓对诗词格律都很精通,人人都会咏诗,歌女们也以吟咏新诗互争高低。日本与母体越来越紧密,鉴真大师的东渡,更兴起了新的文化交流浪潮,两国之间的交往数不胜数,汉人并没拿日本人当外人。
中原是文明的起源,农耕使得人类得以定居,可以发展文化,社会相对稳定,人类的文明是从农耕社会起源的。人类走下了高山,来到了平原,起初还是以游牧为主的。人口的迅速繁衍,草场的退化与不足,逼迫人类种植牧草。聪明的神农选择出五谷,人类即可以食用籽粒,牲畜又可以食用秸杆,农耕开始出现了。远近的部落都来依附神农氏,尊其为主,学习农耕。继学会取火的燧人氏,善于烧造器具的陶人氏,人类更需要的是神农氏,他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早期人类社会是聚族而居,土地财富公有的,帝王臣僚都是公仆。夏启之后化公为私,天下都成了帝王私家所有了。‘王畿千里’,纵横一千里的耕地都直接隶属于天子,辖区内的百姓向天子交纳赋税。天子的家族,功臣,拱卫王室,分封五等诸侯;公,侯,伯,子,男,各有封国,食其赋税,定期向天子朝贡,以示臣服。早期的诸侯国都不大,如同个大部落首领,少则三四千人,多则几万国人,天下人口一千余万,大小诸侯国三五千个,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王畿之外五百里内为侯服,都是王室的兄弟之国,同祖同宗。再五百里为甸服,为王室的叔伯之国,隔了一层。接下来就是男服,也相距五百里,与王室大宗之间的血缘又疏远一些。采服,卫服,要服,既有王室之后也有功臣世家之后,形成了华夏的核心。天下是分九服的,在卫,要之外,是一些不开化民族,还没有进入农耕,有的是游牧,有的是山野。南方的为蛮,为夷,大多是山地民族。北方的为戎,为狄,大多是游牧民族。日本属于藩国,可以自称为王,属于化而不征之国,可以接受王化,但不隶属于天朝的直接管辖之内。
中国是天下的中心,中国的皇帝就是天下万国之主。天下的土地都是王土,天下的人们都是王臣。在世界其它民族尚在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汉民族就已经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并且极力向外界辐射这种文明,希望野人们都接受王化,成为中国式的乐土。对于向心王化的远人天朝是很慷慨的,赏赐极厚,待遇极厚,对于贡品并不计较,日本按规矩十年一贡,贡品只是象征性的,天朝估算贡品的价值,多赏赐五七倍,也许一二十倍。后来日本的刀剑贡品急剧增多,理藩院就限制了贡品数量,不许超过二百二十把。日本等不了十年,恨不能一年十贡,每一次都携带超过规定十倍,百倍的贡品,皇家不收就自行销售,天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阻挠远人向化之心。
郑成功亦文亦武,他的精神世界越来越成熟,学会了独立思考.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有利于成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郑成功在日本真正的活着,与那些生活于大陆的豪门贵族子弟大不相同.董先生循序渐进,传授了[四书]之后每三年传授一经,郑成功的学问功底非常扎实.在学问上哪个日本武士也无法与郑成功相比,郑成功成了小武士们的先生,在讲解[春秋]三传的过程中郑成功也多了许多的感悟.通常男子是三十而立,郑成功立誓之时不满十八岁,属于少年老成.他赢得了普遍的尊重,是小武士们发自于内心的尊重,都认为郑成功将来肯定大有作为.
百日期满,少年武士被接出了深山,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他们已经是个合格的武士了。郑成功以他的毅力,果敢,坚忍,谦和赢得了少年武士们的敬重,他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体内有母族的血。田川武士公开承认并接受这个外孙了,郑成功可以到各家作客,接受武士般的款待,并以傲慢与冷漠来保持武士的荣誉。来自异国的美少年引起了少女们的注意与爱慕,他不但是玉树临风,而且谈吐文雅,很有才学,眉目间隐藏不住他心里的多情与温柔。这是让少女们喜欢的男人,她们愿意为他献出一切。田川氏那位守寡的小姐与郑芝龙的恋爱故事传开了,如同传奇一般,传遍了整个贵族阶层,传遍了全国。谴责的声音是微弱的,更多的是羡慕与赞叹.田川氏小姐与她的儿子,已成了全日本最有影响的人物,许多贵族想招郑成功成为女婿.连德川将军的爱女也跃跃欲试,想要捷足先登。
田川武士越来越喜爱这个外孙了,他传授自己的一切,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郑成功已从一个柔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武士,过去他害怕见到血,如今他不再怕了。面对强敌与叛逆,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把刀剑刺入对方的胸膛,割下对方的首级。他已经成熟,可以成为一名战士冲锋陷阵,视死如归。他有着正直,善良与仁爱,启蒙老师所传授的中国道德观念;忠,孝,仁,义,礼,智,信,廉,耻。还有儒,释,道,大同思想,都已经深深的扎根于他的脑海里。他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一个小世界,他是不容易改变的.已经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辨,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并不想留在日本,尽管他的前程无量,是社会的宠儿。他思念故国,思念家乡,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德川将军的爱女是很泼辣的,她羡慕田川氏,主动向郑成功发起了进攻,情诗不断飞了过来.她惊人的美艳,令人绚目的高贵地位并没有打动郑成功的那颗骄傲的心,他对初到时所受的侮辱记忆犹新.支那狗,中国猪是他经常听到的字眼,他并不因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羞耻.中国官员的腐化堕落,荒淫无耻,并不能代表整个民族。流贼与满人的交叉进攻,已使得大明江山就要倾覆了.郑成功没有听到父亲有什么作为,那位熊文灿因为吹牛,被调离东南沿海,上了剿贼前线,剿抚两失掉了脑袋。武士们议论起中国政局,那种漠不关心,幸灾乐祸的口吻,让郑成功感到心凉。那是自己的国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哪里还会有家?
田川武士希望郑成功能留在日本,与德川家联姻,那样一来田川氏就有了振兴的希望,可以恢复昔日的神武。郑成功念念不忘远在南安的董雪梅,时间越长思念越是强烈,也不知道董小姐是否已许配了人家?在大陆十六岁的女儿就应当出嫁,十七八岁已经是大姑娘了,不出嫁是不行的。郑成功已经十八岁了,雪梅也十七岁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郑成功想的并不是男女之情而是寻求知己,用自己所学到的兼济天下。人生是很短的,每个人都应当选择自己的道路,并为此而不懈的奋斗。郑成功选择的是救国救民,挽救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在大陆上生活的人们,对于国家与民族是很模糊的.在人们的心目中,皇帝就是国家,就是民族,就是一切.而在东洋生活了五六年的郑成功更鲜明的知道了什么是国家与民族,什么是民族尊严。大和民族的坚忍与果敢,争强斗狠与傲慢,都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像。对于民族的荣誉,家族的荣誉,一个武士的荣誉,郑成功都很明了。这不是用语言教会的,而是用刀与剑,血与火。
郑成功请求回到祖国,德川将军的亲自挽留,德川小姐的殉情举动,都没有阻挡住他的脚步,他乘船回国了。他不是回去成亲也不是想念父母,而是要上阵杀敌,去赴死。若知郑成功将会遇到些什么?且容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