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难合太庙生变 临战分心群龙无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回
九宫难合太庙生变临战分心群龙无首
却说大顺皇帝百般劝说,马世耀就是不肯执掌帅印。马世耀对皇帝道;‘臣乃一介布衣,至今还是童生,被乡人所耻笑。赌这么一口气,在诸葛营成立联防时,自荐做了参谋,研习武略,训练乡勇,保得三十六寨数万乡民未受战乱之苦,实属侥幸。蒙国舅爷错爱,保荐于圣上,臣诚惶诚恐,愿效犬马之劳,以报圣上知遇之恩。怎奈千里荆棘,粮饷短缺,即便武侯重生也是无可奈何的。大军百万,每名骑兵需要六七个人服侍,军中吃粮的不下三四百万。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丁壮无不在军中。剩下的老幼妇孺自顾不暇,哪里有能力开荒种地供养数百万大军?天下大乱就是因为饥民太多,如今兵民内外无粮,领兵大将均是圣上的老弟兄,各不相下,岂能服从我一个外人?大敌当前,唯有圣上不辞劳苦亲临潼关,方能扭转时局。臣在后方实施屯田,只需百日就可立见成效,供应大军潼关固守。’
李自成道;‘朕准备出动马步兵六十四万,后勤杂役少不了一二百万,屯田一事恐难兼顾。倘若一战而胜,大军进入山西就可因粮于敌了。满人按明初缴纳赋税,钱粮轻微,田无旷土,百姓家家都有存粮。军中金银甚多,足够使用。朕近来精神恍惚,常有金甲神人在梦中向朕头上猛击,不知主何吉凶?爱卿可担任护**师,赐爵平东伯,择日随朕出征。’马世耀无法推托,只好领命。
李自成并没有跟马世耀说真话,他不想御驾亲征别有隐情。他与高皇后悄悄商量道;‘最后一批藏银未能镇压[乾]位,眼看着一千零八十日期限已到,九宫难合,必生大乱。军中望气者找到没有?可速速带来见朕。’
高皇后答道;‘宋献策的大弟子在军中当马夫,略通一二。臣妾命他遥望过郝摇旗,没有黄白精气。近几日亢位金甲星异常明亮,清营有黄白精气上腾,必有大富之人,兴许就是那位不知下落的亢英。’
李自成摇头道;‘亢英与李公子,李牟情同手足,朕听信谗言,误杀了李公子,亢英必然记恨,不肯出手相助。’高皇后埋怨了一通,命河南营旧人秘密查访亢英的行踪。亢英走到哪里,黄白精气就显现在哪里,瞒不过大顺皇帝的眼睛。清营把守严密,七十二座营盘环环相扣,当年洪承畴未来得及使用的战车都被清军使用上了,构成炮火网,由洪承畴统一调动。潼关守军就连一只鸽子也休想飞过去,亢英就在清营,李自成无计可施。
誓师那一日,大顺皇帝正在辞别祖庙.只见太庙里走出七位神人,个个神情沮丧,一出来就随风而散了。众文武一见此情此景,个个吃惊,崇祯皇帝也是遇到这种怪事后国破身亡的。神祉不肯接受祭祀,三昭三穆,连同始祖一起消逝,可见大顺享国不长了。李自成大吼一声瘫软在地,如同中风,两条腿都站立不起了。崇祯昔日也是如此,众文武都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但是谁也不敢说出口。
大顺皇帝在病榻上赐马世耀尚方宝剑,代天子出征.不遵将令者不拘何人,可先斩后奏。贺锦,刘希尧,党守素等大将都怒目而视,谁也没有把马世耀放在眼里。马世耀知道众将不服,又无法推托,只好勉强领命。马世耀命令那三位担任先锋大将,各领本部,明早五更发兵,那三个人冷笑着退了出去。
将领们妻妾财物众多,一时安排不开。第二队乃是李锦,皇上准许他将功折罪,带领牛进才,党孟安,罗岱,郭登先四员大将统军十万随后接应。第二日中午,李锦前来请命道;‘三位先锋还没有动静,是否我军先行一步?’马世耀大吃一惊道;‘军情如火,岂可迟误?’派人前去催促,都以军粮未曾备足为托词,就是不肯开拔。
马世耀大怒,当即送还尚方宝剑,让皇帝别选贤良。皇帝怒不可遏,传下圣旨;将三将就地正法,号令三军。马世耀被迫收回尚方宝剑,已经把贺锦,党孟安,刘芳亮三位开国元勋给得罪了。
马世耀别选陈之龙,牛成虎,王老虎作为先锋,统兵三万进军潼关。马世耀派出筹粮小队,随时补充大军粮饷。出重金从私贩手中采购军粮,宁夏,甘肃,四川的粮车源源不断的送到,解了燃眉之急。大顺军不缺金银,缺的就是粮食。马世耀心里也清楚;当年明军不是战败的,是被饿垮的。解决军粮是重中之重,没有粮食无论攻守都先失一筹。
到了潼关远远望去,清营七十二座遥相呼应,如同天阵,无计可破。清军粮饷充足,军心稳定。大顺军郝摇旗部虽说有四万属下,却各据山头,没有合兵作战之意。大股两三千人,小股三五百人,攻打村寨还可以,与上万押运粮饷的清军正面作战,他们还没那个胆量。清军把他们也看做是土寇,并不太在意。郝摇旗袭扰清军,为的是解决自己部下的粮饷供应,专门挑清军防守薄弱的城镇发起突袭,捞一把就走,对西征清军构不成威胁。
马世耀心里清楚;过去这些人都是死中求活,三面都是死路,打败对面的敌人才有活路,现在则大不一样了。大顺皇帝封赏文武百官,仅五等世爵就有五六百人,家家都有娇妻美妾,财宝无数,早就没了当年的锐气了。能活着享福,谁肯冒着枪林弹雨去白白送死?皇帝是李自成当,老弟兄们享受几天还不行?
李自成这个皇帝与明朝,清朝的皇帝们大不一样,他还是个人,而别的皇帝已经是神了。既然是人就不比别人强多少,都是大伙捧上去的,跟老弟兄们就不要摆君主的臭架子,谁还不知道谁?撤了这三个先锋大将,就冷了许多人的心.都是亲戚连亲戚,人不亲土还亲呢,说杀就想杀,他咋不把养子李锦真的杀了?
牛成虎与王老虎是马世耀带到军中的,怕出闲话,才让开国元勋陈之龙担任先锋主将,那两位是副将。可是仗得靠副将来打,马世耀亲自来到军营,密嘱二人如何如何?二人领命带军而去。陈之龙对马世耀也是虚加应酬,心里并不服气。
第三日后半夜,关门大开,牛成虎,王老虎领着一万兵马背包扛篓的出了关。清营距离潼关约有两炮射程之地,火网密布,任何人也是难以攻入的。大顺军来到阵前,正是顺风,将所带的活物,老鼠,小猪,小狗等等,全身浇上油脂,将火点燃,拉起了一道火墙。浑身冒火的小动物们发疯般的向清营冲了过去.清军火药连连爆炸,全军大乱。大顺军只是喊杀,并不真的进攻。到了天亮,清营已是乱成一团,后撤十五里.大顺军夺得粮草无数,大军出了潼关,在清军大营驻扎下来。

李锦对马世耀很是佩服,愿意遵其号令,共退强敌。陈之龙见副将立功,自己寸功没有,心中很是嫉恨。他走动各营,动员下泽侯田见秀,太平伯吴汝义,下绵侯袁宗第,大将丘仕通,任吉祥,联合向马世耀提出建议;采用大顺军熟悉的作战方法,骑兵设为三堵墙,步兵使用排枪,与清军一决高低。
马世耀并不同意采用老战术,对众将说道;‘过去对阵的都是饥饿明军,没有战斗能力,一上阵都想逃命。现在清兵满蒙八旗不下十万,汉军也以孔有德的天佑兵,尚可喜的天助兵为主干。小胜一次见不出胜败,不可轻举妄动。’
陈之龙冷笑道;‘当年高闯王带领我等丁壮不超二十万,阵内全是老弱妇孺,横行天下无人可敌。当今圣上以三万精骑排成三堵墙,明军百万如同摧枯拉朽。圣上交给主帅精兵猛将六十余万,日需万金,岂可避敌不战?昔日军纪不整才败出北京,如今主帅令行禁止,持有尚方宝剑,哪个敢不服从军令?’
袁宗第道;‘主帅虽有御赐尚方宝剑,也不能把将士们一个个都杀了,要不让谁去打仗,就靠诸葛营那几个乡兵?潼关天险,有三万兵马关中可保。大军趁着气盛,一鼓作气,二次杀入北京,才见你我弟兄的手段。前番惨败,皆因军中主将被圣上陆续调回,押运了些没用的布帛丝绸,真不知道圣上是咋盘算的?当年我等若在北京,吴三桂早就没了性命,哪能百万大军让人千里追杀?’
马世耀对众将道;‘休要性急,本帅早已成竹在胸,旬月之内就可破敌。众位将军只要听从号令,本帅自有主张。’众将都心中不服,见马世耀不肯听从众将的建议,只好散去。
马世耀调整布署,按方位摆成了[九宫八卦阵],主帅坐镇[乾]位。选定吉日,大军方轨滚动而行,逼迫清兵退军,然后滚动追击,进兵山西。军内运粮车都盛上黄土,抵挡敌方炮火。大军分成八个方阵,左环右绕,军车每次环形前进半里路,渐渐逼近清兵大营。
大顺军以火攻为主,专门居高临下轰击清军火药,清军防不胜防。洪承畴下令将火药转移到土窖里,与大顺军长期对峙。只要大顺军一断了粮草就不得不退兵。
两军你来我往,相持了一月有余,大顺军的粮草供应不上了。二三百万兵马聚集于潼关,将领们对马世耀都不服气,不想让他建功,大军挨饿毫不奇怪。清军以逸待劳,坚守不战,马世耀也有些吃不住劲了。马世耀秘密下令;全军虚设营寨,陆续撤回关中。将领们可是不干了。陈之龙率先行动,将牛成虎,王老虎杀死,斩断了马世耀的左膀右臂。全军呼啸着排成了三堵墙,每堵墙三万精骑,共有精骑十万,向清军杀了过去。
大顺军都是兄弟兵,父子兵,每一营都是亲戚连亲戚,基本上是一个地方的人,就听从主将的命令。跟随李自成打仗时,从来没这么窝囊过,或是胜,或是败,来得痛快。这些人早就习惯了流寇式作战方式,败中有胜,胜中有败,机动灵活作战,打得赢就追,打不赢就走,没有不打就败退的道理。退回关中还得挨饿,皇上还得治败军之罪。与其不战而退,不如拼上一下,败了也没什么好损失的。
马世耀被软禁在军中,将领们几次想结果了他,给兄长出气,都被田见秀给救下了。田见秀粗通文字,有些见识,与众将不同。众将发达之后,亲朋故旧前来攀附的不计其数,只有田见秀不通情理,连亲戚来访都装作不认识,顶多出点钱财打发走算完事.军中都骂他没人味,连父母都不管,谁也不清楚他的家乡是哪个地方?大顺军败后,所有将领的亲朋故旧都受到了牵连,只有田见秀没牵连一个人,也是预先准备了退路。田见秀对马世耀也很佩服,叹其生不逢时。
马世耀请求田见秀火速派人给圣上送信,阐述军心已变,此战若败关中不保等等.田见秀不敢犯众怒,怕惹火烧身。田见秀是开国元勋,什么都清楚,他对马世耀说道;‘全军上下都欲一战,胜则自不必说,即便战败也可立刻回到关中,继续做关中侯,与家人团聚,对圣上也有个交待。出师四五十日,都有些受不住了。将士们出生入死拼出今日,何等容易,谁愿意苦战而死,谁又愿意全家问罪而死?众将士都是可进可退,只有主帅进得退不得。二三百万人把关中吃个一空,无功而返,强敌叩关,皇上又能怎么样?’
马世耀与李自成相交还浅,田见秀却是熟悉李自成,退军马世耀就是找死。马世耀说道;‘自古以来,进兵容易退兵难,我虽浅薄,这个道理还是清楚的。我军小胜几次,未伤元气,军心可用.回军固守关中稳如泰山,只须尽快筹措粮食就是胜利。倘若一战而溃,那时候军心已散。草木皆兵,望风溃逃,天下就不可收拾了。’
田见秀摇头再不言语。他很清楚;李自成自任统帅,这场恶仗也是非打不可的,退却不是李自成的习惯.从北京败逃时,人人腰里都装了个小富贵,都想尽快西逃,离家乡越近越好,没有人真正出力气打仗.否则百万大军也不可能被吴三桂三万兵马追着跑,七战七败。眼下情况不同,关中军民都在挨饿,四川张献忠处也是如此.百姓不敢种地,种了也收不到粮食。当兵的抢惯了,宁可上阵拼杀,也不愿意务农.百里荒田,千里平原,到处都是处于半饥饿的军民,有钱也没地方买粮去。清军占领区粮价每石一两二三白银,一进关中最低价就是十两银子.据说重庆与成都高达五十两一石,军民都在人吃人。退守关中后,没有一个人想到粮食问题,那时候军中尚有些存粮,等粮食吃光了现种可就来不及了。潼关一方面挡住了清军,一方面也断绝了秦晋的粮运通道。李自成讨厌读书人,现在又离不开读书人。那些人认为李自成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用人脸朝前,不用人脸朝后。李公子的前车之鉴尽人皆知,李自成回到陕西之后,真就没有人给他出主意了。
李自成密令田见秀活捉叛贼亢英,给他的军中调过来十几位认识亢英之人。只要抓住亢英,逼其交待出藏银之处,派员设法运回。如其不然,就把亢英镇压在[乾]位,关闭九宫,时限已经快到了。马世耀不明情况,盲目下令撤军,田见秀也不赞成退兵.六十万大军群龙无首,向清军阵营轮番发起了猛攻。若知两军交战胜负如何?且容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