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大旱天下大乱 李公子赈灾救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回
遇大旱天下大乱李公子赈灾救民
话说明末崇祯年间,天下大乱,流贼蜂起,不知道能有几千百股?大股的如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等十几股,各有三四十万人马,全是乱兵与饥民.小股的三两万人到三五千人遍地都是,说不上能有多少股?都奉高闯王为首领,遵其号令,纵横天下。各郡县三五百人的盗贼不计其数,可以说遍地是贼,朝廷已是剿不胜剿,防不胜防了。
流贼都是从吃大户开始的,高迎祥等贼首原本就是行走江湖之人.高迎祥是个有名的盗马贼,与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等都是拜把子兄弟.逢此灾年也是看不惯,就拿出来了替天行道,劫富济贫那股子劲,鼓动饥民随他吃大户。百姓原本分散,胆子都很小.讲的是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成户成村的饥民活活饿死,吃观音土死的更多,到了后来死人都没人埋了,野狗吃的精壮,许多死人也被饿疯了的饥民们给分吃了。
陕西整整大旱了七年,是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流贼就先从陕西闹起来了。迅速的蔓延到山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处,山西等处也是连年大旱。明朝立国二百多年,朱明宗室遍及天下,按例都得朝廷供应钱粮的。算起来将全国征收的皇粮国税都分给朱明宗室缺口还挺大,更不用提军饷与文武百官的供应了。流贼一起,加上清兵多次入关,朝廷入不敷出,就连年增加赋税,将皇粮国税增加了七倍,还要增加。地里不产粮食,税赋却照常征收,把那些良民也都逼反了,全村全族的做了流贼。
河南杞县李精白,曾出任山东巡抚,乃是天下有名的大儒,贤良方正,为官清廉,很有官声。大太监魏忠贤的左右都是奸邪之人,难以降服天下之心,便尽可能招揽天下有名的正人入其幕中,成为将来的左辅右弼,帮着他治理天下。李精白并不了解宦途的险恶,锐意进取,追随着名人方家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等人依附上了魏忠贤,为其修生祠,歌功颂德,不遗余力。假话说来说去连自己都信以为真了,李精白就真的成了魏忠贤的心腹。看到别人马屁拍正了一下子就升迁上去,李精白也想出了个妙主意,谎报山东麒麟出现,绘图奉上。黄立极等人连忙票旨公告天下云;‘厂臣修德,故仁兽至’。六部大臣准备共请诰命,赐魏上公以九锡,准备荣登九五.因为天启皇帝**过度,病入膏肓,马上就要驾崩了。
魏忠贤虽然是个太监,权力却很大,比皇帝还说了算。魏忠贤不认识字,却头脑机灵,有出息的通常都是他那样的人。魏忠贤进宫之前是个美男子,喜欢豪赌。民间盛行玩叶子纸牌,上面印着梁山泊好汉三十六位,后来增加到了七十二位,进化到麻将牌时已经变成一百零八位了,玩麻将就成了人们的主要娱乐。魏忠贤是个孤儿,没收没管的,就成了个痞子。魏忠贤记性好,听过说书的就能把水浒传全本都讲下来,在痞子堆里人缘还不赖。
赌博是越赌越大,魏忠贤一伙设套没少坑崩拐骗,手里就有了些钱财。没曾想来了个赌博高手,先输后赢,将魏忠贤赌得红了眼。眼看着手里这付好牌肯定能赢,赌码就越加越大.魏忠贤不让翻牌,找他的那些狐朋狗友把所有的钱都借来押上了,赌咒发誓这回准赢,赢了之后按三分利返还借贷.那些痞子们就把钱都借给他了,讲好了还不上割他的鸡[]。
明明必赢的一付牌却输了,魏忠贤长长了眼睛。高手满载而去,狐朋狗友们可不让了,非逼着魏忠贤按约还钱不可。在赌场里敢于放贷的都不是一般人,在江湖黑道上得能叫得响.那么一大笔钱让魏忠贤上哪儿找去?魏忠贤把心一横,就割下了自己的鸡[]递与来讨债的,就这么着后来入宫当了太监。
乳母客氏做的一手好菜,天启皇帝是非她做的菜不吃,菜里大概放了特殊调料。就这么着,客氏在后宫就长呆了下来.见新来的小太监长的眉清目秀的,就把老相好一脚踢开,跟魏忠贤结成了对食,形同夫妻。魏忠贤待人义气,很快的就把后宫里的大小太监宫女们都交下了.在谋害了恩人大太监王安之后,谋夺了司礼监一职,大臣们的奏折都得经他之手.找了狗头军师来帮忙,就逐步掌握了大权。张皇后是河南人,河南人为此都很骄傲。客氏与魏忠贤操纵了天启皇帝,险些把张皇后给废了,连天启皇帝的亲弟弟信王都受到了牵连。本打算天启皇帝一死,魏忠贤就可以篡位做皇帝了.没曾想张皇后说动了昏庸的天启皇帝,将信王宣入宫中,继承了皇位,这就是崇祯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魏忠贤一伙没少设谋想要除掉信王,为篡夺皇位铺平道路,新皇帝岂能容忍魏忠贤一伙?随着魏忠贤的垮台,倒下了一大片,李精白也名列逆案,被革职查办。因其为官清廉,除了给魏忠贤拍马屁外,还没有什么大的罪恶.崇祯也不太难为他,就让他当个平民百姓,在家里读书就是了。
李家本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这一个跟斗栽的可是不轻,李精白一下子就病倒了。儿子李信昼夜伏侍,病情也不见好转。李精白对儿子道;‘我这是心病,吃啥药也没有用,你就不要费那个劲了。我读了一辈子圣贤之书,却没有学会做人.看起来应当先立品,后立学,你将来可不要学我这个样子,走错了路.上愧先祖,下愧后人,连自己回想起来都感到羞愧。当时天下人都赞颂魏忠贤,我也就当真了,以为他真的是什么大贤大圣呢?天下人都对魏忠贤崇拜不已,文武百官争着献媚,那时候人人都以为是真的。拨乱反正之后,才知道那不过是个卑劣小人,心狠手辣,专门铲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李家的脸面都让我丢光了,重振李家就靠你了,将来千万不要贪恋名利.要仿效孟子;‘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切记切记。’三日后,李精白气绝而死。
李精白膝下只有李信这一个儿子,妻子早死,不肯续弦,只是以书为伴,父子相依为命。父亲的死让李信悲痛欲绝,泪尽继之以血,连嗓子都哭哑了。他觉得父亲这一生活的太委屈了,死了也留下个千古骂名,人活着真是不容易。父亲没有坏心眼,就是误上了贼船,那时候哪个文人不是如此?替魏忠贤歌功颂德的诗文铺天盖地。等魏忠贤一垮,大骂魏忠贤的还是那帮子人,李公子深刻的领悟了’文人无行’这句词的含义,文人的骨头确实很软。李公子羡慕陶源明,为了不躬腰向乡里小儿,弃官为农,真是千古一人。如今为了钻营,人们无廉无耻,何况向上司弯弯腰?听说朝中一位监察官员为了向首相温体仁献媚,每日前往温府帮着温体仁洗那个硬不起来的阳[].壮阳散可是他妻子亲自调制的,被京城人称之为‘洗鸟御史’,连升了三级。上行下效,为了钻营县令的实缺,候补官员们展开了夫人外交,姐妹门路.经常有带着行李前往高官府第入住的家眷们,托言侍候有病的干爹。
李公子在父亲坟边守孝三年,饿了吃生米,渴了喝泉水.整日里就在坟前给父亲诵读文章,仿佛父亲还活着一样,早晚跪拜请安,听从教诲。人们都知道他是个大孝子,无不敬服。三年之后,当地的名门望族主动上门提亲的不下七八家,谁都想把爱女许配给这个德才兼备的年青人。
人在逆境中可以得到许多的感悟,守坟的三年是李公子苦读的三年,孤独促进了学业,李公子把许多事也都看透了,对于功利看的很淡。李家有个藏书楼,李公子流连其中一呆就是一整天,经常忘了吃饭。以书为师,以书为友,对于场面应酬往来能推就推,希望能多挤出点时间学些有用的学问。李公子很喜欢读[水浒传]那部书,这是部**,通常都是手抄本,是说书人用的。朝廷认为[水浒传]诲盗,将贼寇都说成了英雄豪杰,这就是大逆不道。

民间都喜欢听水浒,没人不知道武大郎,潘金莲的。朝廷禁是禁,百姓听是听,[武松传]讲遍了大江南北。李公子受其熏陶,也多有侠义之心。李公子最佩服的是李太白,剑术过人,替朋友报仇,刺死多名恶少,亡命江湖,天下乃是一绝。最令他拍案叫绝的是李太白为助朋友挥洒金银三十万,如弃泥沙,气得妻子儿女都不愿意理他。如今结交世人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太白那样的侠义之人已是绝迹了。
李信并不急于成亲,先求取功名,然后再选择婚姻。坟前苦读感触颇多,临场发挥,文如泉涌,考中了举人。李家与开国功臣汤家乃是世交,汤小姐秀外慧中,闺中待嫁。见李公子文武双全,品貌过人,产生爱慕之心,愿意下嫁。汤父一向最疼爱这个女儿,就托人说媒挑明了此事。李公子对汤小姐仰慕已久,只因家庭状况远不及汤家,怕的是齐大非偶,不敢下聘。汤家不要聘礼,只索了李公子一纸求婚书,就把女儿吹吹打打嫁了过去。婚后小两口如胶似漆,如鱼似水,自不必说。从那以后,李公子挑灯夜读,娘子红袖添香,夫唱妻随,自得其乐。李公子聪慧过人,所读之书过目不忘。汤小姐自幼读书,满腹经纶,诗文并茂,与李公子不分伯仲.人们都称他们这一对乃是佳偶天成,金童玉女下凡,再合适没有的了。
人世间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他们所处的正是明末乱世,人心惶惶,李公子也常到外面去打探消息。在籍官员按规矩是能看到邸报的,这是朝中的奏疏,皇帝的批复,从那些字里行间就能清楚的了解天下大事。李信是每报必读的,回去再向妻子简要的讲述一遍。这一日从岳父家回来,李公子显得忧心忡忡.汤小姐心里明白丈夫又犯那个傻劲了,杞人忧天,总想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管也管不了的事,这又是何苦呢?汤小姐拿起邸报,上载谏臣马懋才的奏疏[备陈大饥疏],疏中写道;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皮差善,杂它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则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储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冀城之处,每日必弃一二婴儿于其中。有好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至次晨,所弃之子已无一生,而又有弃子者。’
‘更可异者,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便无踪迹。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而食人之人,亦不免数日后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于是死者枕籍,臭气熏天,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以掩其遗骸。臣来之时已满三坑有余,而数里之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几许矣。’
‘有司束于功令之严,不得不严为催科。仅存之遗黎,止有一逃尔。此处逃于彼,彼处复逃之于此。转相逃则转相为盗,此盗所以遍秦中也。’
‘总秦地而言,庆阳,延安以北,饥荒至十分之极,而盗则稍次之。西安,汉中以下,盗贼至十分之极,而饥荒则稍次之。’
汤小姐读罢也心中惨然,劝李公子道;‘灾民甚是可怜,我也知道。但你我有心无力,如之奈何?赈灾本来是朝廷之事,如今不但不放赈,还催征粮税,敲扑饥民,也是有些太过份了’。
李信说道;‘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是君子所为。朝廷考核地方官员,决定升迁罢黜,先看粮税征收,迫使官吏们敲扑小民,这是上面的过错,不能全归罪于下面。先父曾任户部尚书,发现了许多积弊,正想改革,就已获罪,只好噤口不言了。太祖高皇帝定都于南京,居天下中心,漕运便利,粮饷发放容易,所以由户部统筹安排。江南富足,粮食过剩,可以调运西北等处,天下不愁无粮。俗话说;‘两湖熟,天下足’.国初天下只有两千余万人口,两湖所产的粮食就够天下用的了。太平年代,人口每过百年增加十五倍,历来如此。人多地少,如今迁都北京而旧例不改,路途遥远,漕粮十折六七.遇到连雨天漕粮入京就已发霉,折损无数。这样一来,江南无粮,京畿无粮,大面积受灾朝廷就措手不及了。’
汤小姐道;‘天下百姓亿万,按理说不应当缺粮。朝廷重农抑商,贩粮无利可图,关卡林立,层层盘剥,对于粮食管治甚严。连着几年大旱,民间也没有多少储粮,粮价年内翻了两三倍。朝廷号召乡绅捐献,那些有粮的大户都在观望,囤积居奇。我家竭尽全力,可捐三百石赈救秦中灾民,起个表率,公子之心,贱妾一听就明白了。’
李信大喜,向妻子深深一拜,然后兴高采烈的出去报了官.不移时官府就差人来搬运,李信家的储粮为之一空,夫妻二人这才安下心来淡泊度日。汤老爷闻知此事,长叹一声道;‘贤婿差矣,这个年头只能自己顾自己,李家那点家底能够救天下苍生么?福王占良田六万顷,富可敌国,何曾捐出一文?秦王积谷百万石,一石不捐,反倒借旱灾大肆低价购进良田。皇家如此,下面抽筋剥骨又有何用?皇宫大内太监十万,崇祯皇帝还招进去了七千,每年宫内没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二百万石的精米就过不下去。这个个无底洞,朝廷上下早就烂透了,无钱不行,干什么都得先送贿赂。我等独善其身即可,无能力兼济天下。饥民无数,四处逃荒,就是神仙也没有办法,不过是晚死几日就是了。’
李公子道;‘这个道理我也清楚,就是于心不忍。圣人教诲我等士子仁者爱人,我实在是看不过眼,只可先尽人事而后听天命了。饥民在外面饿死,我关起门来不闻不问,于心何安?我父名列逆案,我也不是图希什么.只要富户都献出些爱心,我处可以熬过灾荒,等来年就好了。’
汤老爷说不过他也就不多说了,汤家底子厚一些,也是仁义之家,佃户们没有跟东家作对的。汤家祖上立有大功,税赋减免大半,勉强还能维持下去。流贼起来汤老爷并不担心,来了讨粮的就打发一些,吃大户的流民们也就绕了过去,没有真正想要与汤家寻仇的。汤小姐经常回娘家,李公子也乐得安静,能静下心来读读书。李公子的善举传遍了四乡,百姓没有不知道李公子的大名的。
县令得到了升迁,李公子也得到了朝廷的褒奖,可是西北饥荒并没有减少,反而越闹越凶了。听说那些捐献的粮食并没有用于赈灾,而是挪为军粮,因为将士们已经拖欠粮饷六七个月了.户部拆东墙补西墙,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六部卿相更换的如同走马灯一般,哪个也不对皇帝的心思。到了崇祯十二年,已更换了三四十位了。
在此期间,李公子也是尽其所能,帮助牛金星等穷困朋友熬过灾荒。这些人应名是举人出身,都是贫家子弟,没有田产,又没有俸禄,举人的架子又放不下来,比穷苦人家还要难过。听说牛金星曾被逼得偷偷跑出去加入了流贼,没多少日子又回来了。也都是被逼的,供一饥不能供百饱,牛金星也不好意思总向李公子张嘴,一大家子人总不能等着饿死吧?
光听说朝廷颁令赈灾,却干打雷不下雨,反而加紧催收增加了七倍的税赋。流动的饥民越来越多,河南也闹了起来,李公子也沉不住气了。李公子没少赈救饥民,家里能卖的都卖了,还是九牛一毛。赈灾本来是官府的事,李公子有些个想不通,就做了一件傻事,闯下了塌天大祸。若知李公子所做何事?且容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