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亲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说守言小看了这新来的千总大人。”几个把总远远地站在一边,张庭安望了一下正在同几名刚被选出来当亲兵交谈的李信,笑着同李世华说道。
李世华尴尬地苦笑了一下,看来自己还却是小看了新任千总,见张庭安打趣自己,也没回口,只是接着张庭安的话题继续说道:“但我看老兜那厮怎么也在辅兵里头,还被咱们这千总大人选作了亲兵?”
“哈哈!”粗声大气地沈贺年笑了起来,看着陈睿的眼神充满的敬意,不过被陈睿一瞪,声音顿时小了许多。“国轩早就把人安排了进去,可怜那大人居然以为拆穿了我们,自顾自地得意!”
张庭安和李世华都惊诧地瞧了陈睿一脸,陈睿波澜不惊地脸上也流露出一丝笑意,淡然道:“仲庸还是高看我了,我手下几人也只是想去碰碰运气。”
“得了吧。”张庭安再度看向李信,然后笑骂道:“国轩这话也就能骗骗孩儿,还能骗得了我们。”
李信满意地看着自己挑出来的几人,从矮个里挑高个,这几人虽然不能说比那些战兵要好,但至少在辅兵里算是出众的,特别是其中一个消瘦黄脸留着一缕山羊胡子的高个,外号老兜,人虽然不够壮实,但在人群里也算是显眼的,问了几个问题后,都回答得极其精准,更为可贵地是对于军中的许多事物都挺熟识。
见李信已经把人都挑选完毕,李世华等人才走了过去,一面向李信道喜,一面又对几名新挑选出来的亲兵恭喜了几句,这些人在兵营里一向被人瞧不起,现在飞上枝头做凤凰成了新任千总大人的亲兵,自然喜不自胜,连连向着几位把总叩头回礼。
等到一切都交待完毕,天色也都暗了下来,李世华等人在宁远内都有自己的家,在人群散开之后,也都趁着城门未关赶了回去,至于李信,因为今天已经任职,大可以留宿在军营中,至于在驿馆的包袱,明天吩咐人取来便可。
晚上的军营凉风丝丝,虽然仍旧带着一丝寒意,但却比李信刚到辽东之时温暖了不少,灯盏初上,李信将几名亲兵叫到自己的大营。
“在下参见大人。”
几个亲兵恭敬地喊道,上额紧紧地贴在了地上,身子一动不动。这群新贵现在心里满是期待和兴奋,从今天开始,李信就将是他们未来的一切,换句话说他们从今天开始就都是李信的私有财产的。
明代兵制虽经历了卫所制,营兵制,募兵制多种制度的变化和融合,但是丝毫改变不士兵和将官的相互依存的性质,对于将官来说,士兵特别是手下的军官和亲兵,不但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更是自己今后人脉和权力的最大执行人和继承者。

这种情况在辽帅李成梁执掌辽东时期得到了最典型的体现,现在辽地东西两镇特别是辽西高层将领,不是李氏故旧就是李氏曾经的下属或者是这些人的后代,而这些人在李成梁的庇护下又不断地扩充着自己的势力,通过婚姻,结亲,提拔等一系列措施同当地将门结成了后世所称的辽西将门体系。
当然,这种生死相依的上下级关西由于建州女真的到来已经岌岌可危,就像先后继承辽镇总兵的李成梁之子李如松,李如晦,李如梅,同努尔哈赤作战,不是战死就是被明庭下令处死,威震一时的辽东李氏几乎被连根拔起,但是就是这样朝廷却不能彻底地消除李家在辽地的影响。
正是出于这种数百年来一直持续的潜规则,能够被上官选为亲兵是对于许多辽东士兵最大的恩宠,在宁远这块地方,只要自己的上官不犯大事,不碰女真,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他们这些人极其后代很可能融入新一代的辽西将门。
“都起来吧。”李信脑中还没有这种意识,没有像这些人想得那么多,在他眼里,这群人只不过是他无奈之下挑出来的下属,无非是可信度比较高点,而这种可信度他也不能够完全肯定,虽然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没有可保密的地方,但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滋味也是不好受的。
“是!”几名亲兵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见到李信年轻的面孔都掩饰不住激动,李世华是何人他们也明白,但李信却能安然接手他的权力,可见李信的背后实力也小不了,对此,几名久混辽东的士兵当然是心知肚明。
在李信地一再坚持之下,几个亲兵才惶惶不安地坐下,李信重新坐回道自己的座位上,笑道:“我初为千总,许多事情还不甚明白,因此许多军务上的事情还要劳烦诸位了。”
“不敢,不敢!”一名年岁最大的亲兵立刻代表几人急忙说道:“吾等既为大人看重,乃是大人眷顾,大人从此之后便是吾等父母!”
李信听他说话,有几分书卷气,被选为几人的代表看来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见识过祖大寿在城门口那一幕后,听他称自己为父母,也不觉奇怪,笑着点了点头。
见李信的态度平易近人,几位亲兵顿时除了感激之外更是感叹自己运气只好,一名年轻一些的亲兵大胆地打探道:“听说大人并无家眷,不知道这事是真?“
“长了你的臭嘴!”年轻的亲兵刚问完,先前说话地亲兵就狠狠地拍了他一下,在李信面前也不敢大声,低声呵斥。“大人的家事岂是你可以多问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