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军官学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整编军队的同时,杨修按照王琦的授意,给他的父亲,最高军事长官杨彪写了一封信哭穷,说辖境不宁,缺少兵卒,没有武器,没有甲胄,甚至连发军饷都困难云云。王琦再三告诫杨修,杨彪毕竟是国家重臣,千万不要和他提起追随自己的事。
杨彪爱子心切,接信后立刻调动步兵5000人、骑兵500人、弓2000张、箭10万只,以及大量粮草、辎重,到冀州报倒。暗地里,命令统兵将领,直接到真定就行了。同时,把这件事修书告诉了冀州刺史韩馥。
杨修收到这些兵马后,把士兵和低级军官留下,高级军官每人准备一份厚礼,打发回京城。那些高级军官本来不愿意离开京城,这下正中下怀,再说还有东西拿,兴高采烈地打道回府了。杨修又另备厚礼,送给韩馥。
新添的5500人,骑兵划归第1师,拨1000人给第3师,剩下的4000人和第2师混合后重新遍为第2步兵师第4步兵师。第2师仍由高顺任师长,第4师师长却没有可用之人。令狐翀尚待继续锻炼,典韦又能武不能文,无奈只好让赵云兼任师长,调令狐翀改任第4师副师长。
这样一来,第1军已经达到了16000人,但和王琦预想的人员结构大部相同,各部分人员比例不是很协调。不过,怎么说第1军也有了两个步兵整编师和一个整编弓兵师,还有半个骑兵师。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军官学校的建设。
光和三年十一月,第1军军官学校正式成立。
王琦认为培养人才是领袖最重要的工作,因此,王琦亲自担任军官学校的校长,赵云、杨修兼任副校长。军官学校的教员由王琦、杨修、赵云、颜良、高顺、张郃、典韦担任。严格来说,在第1军,王琦唯一担任的职务就是军官学校校长和教官。
在第1军,团长及以下的各级军官由早期参加王琦军队的士兵和原来常山郡军队的各级军官担任。王琦规定,在他们任职之前,必须经过军官学校的论训,合格者颁发由王琦亲笔签名的证书。令狐翀也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王琦亲手颁发给他军官学校第1号毕业证书。
培训内容包括各兵种战术、各种武器的使用、训练士兵的理论和方法、对两个条例的深入理解、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掌握、24小时计时方法、战场救生术、野外生存技能等。
为了储备后备力量,军官学校组建了童子军,招收10岁以上,13岁以下的男孩。童子军穿军服,佩带列兵军衔,班长由大家轮流担任,不带士官臂章,只带士官头盔。第1军除了不给这些男孩发薪,一切待遇等同于正式军人。
以当时的经济条件来说,养大一个孩子可真是不容易,偏偏穷人点不起灯,晚上没事干,又没有什么措施,这样一来,越穷孩子越多,孩子越多越穷,进入恶性循环。
第1军这项举动让贫困人家欣喜若狂,以为第1军的长官疯了,纷纷送孩子参加童子军,这就难免虚报年龄。赵云无法,只好亲自面试,看着实在是太小或太大的一概挡驾。
根据王琦的亲自命令,童子军每天日程如下:早晨出早操;上午学习文化课,内容从启蒙开始,然后主要学习军事知识、管理知识、科学知识;下午以战斗技能的学习为主,内容和军官学校的轮训内容相似,不过更加系统,更加深入;晚上进行短时间的体能训练以外,可以自由活动。
招收童子军的工作进行了一个月,竟然共招收童子军3000人,而且不是要求严格,人数远不止此。
至于王琦,不废分毫就得到了大批后备战士,看着络绎不绝的报名参加童子军的人流,不禁露出老狐狸般的微笑。
随着大批童子军入学,急需大批教材。在王琦的亲自领导下,军官学校下属的造纸厂、印刷厂、文具厂成立了。
造纸厂用除了用当时造纸用的麻、桑皮等原料,大量采用新的造纸原料如麦秸、稻秆等,大大降低了纸张的成本。
印刷厂直接采用了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选用纹质细密的坚实木材为原料,进行雕版印刷。
文具厂大量制造欧式羽毛笔、墨汁。其中墨汁用瓷瓶盛装,不再现用现磨。这些文具配发到排以上单位和军官学校的学员、童子军。王琦在22世纪,绝大多数文字都在电脑上输入,除了签字以外,很少亲自写字,因此,他的字写得实在不敢恭维。好在大家写字也不是为了美观,工整易于辨认才是主要的。至于原来的毛笔书法,逐渐向单纯的艺术转化。

第一批印刷品是军法条例和奖励条例,这批文件被分发到排,由排长负责,保证每个士兵通晓条例所有内容。前两批书籍都是王琦亲自编纂的培训教材,用于军官轮训和童子军文化课。所有书籍都一改自右到左竖排为自左到右横排,学员和童子军的书写也一律采用自左到右横排方式。
军官学校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对重步兵方阵的研究。
古代战争同现代战争一样,战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欧洲的很多著名战役,
胜利者之所以获胜,主要是在战术上占了上风。
原始步兵打起仗来像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直到希腊、马其顿、罗马先后组成重武装步兵,采用方阵战术队形,这种情况才有根本转变。
步兵方阵具有严格的阵法,队形严紧,层次分明,其威力在于步兵的重装备和阵内步兵们的同心协力,团结对敌。因此,具有严格阵形的重步兵方阵能轻易地打败即使数量上占优势但比较混乱的敌人。
在三国时代,王琦率先在中国采用了重步兵方阵,这在当时是战术上的绝对创新。
在此之前,第1军的步兵在训练中非常重视队形的操练,士兵们全副武装,操练长矛、刀剑的攻击方法和盾牌的防守技巧,在操练中尽量按照军官的命令保持整齐的队形。
按照王琦的要求,长矛是主攻武器,一旦需要肉搏,则使用剑攻击。步兵攻击和骑兵正相反,马刀不如双刃可以砍杀,兼具刺击功能的剑,因此步兵以剑为主,但目前剑不够用,只能刀剑并用。
在军官学校里,赵云、高顺等亲自组织军官研究步兵方阵战术,王琦也亲临现场。研究的内容还涵盖了战场指挥、协同作战等。
其实,对于步兵方阵的实际运用,王琦也不甚明了,他此前对步兵提出保持阵形的要求,目的在于打好基础。现在第1军的军官都是部队中的佼佼者,王琦把他们组织起来,就是要他们根据自己提出的思路,集思广益,研究步兵方阵战术。
军官们被王琦的战术思想深深吸引,按照王琦提出的“同心协力,团结对敌”的基本理论,认真研究具体的战术,每有新的思路,立刻组织士兵演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这一战术。
根据王琦的安排,军官们在军官学校的研究一有进展,军官马上回到自己所在的部队,率领各自的部下进行实战演习,在演习中继续改进。这种方法,无形中也在演习中提高了士兵的对抗能力。
王琦颁布命令,对在步兵方阵战术研究中有所建树,提出创造性意见的军官、士兵,一律破格提拔,这极大地提高了将士们研究战术的积极性。
很快,步兵方阵基本有了个雏形。
步兵方阵以团为单位组成。每团标准编制为1000人,其中参谋、司务长、后勤人员共37人,这些人员不列入方阵。每次方阵出击,由一名副团长在前敌指挥部待命,加上副团长的负责传达命令的警卫员,共39人。除了这39人外,其他961人正好组成31×31的方阵,各营从左到右排列,统一接受指挥。方阵中每个士兵前后、左右间隔均为1米。
在方阵中,团长位于方阵正中心,负责指挥整个方阵。另一个副团长位于方阵后部相对安全的位置,一旦团长阵亡,将接替全团指挥权。三位营长列队于第3排,负责方阵前部战斗。三位连级指挥官的站位要求分布在各连的前、中、后部,具体位置不做要求。两军接触以后,排长及以下的军官在方阵中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因此,对低级军官的站位不做要求。副营长和团部警卫人员都站位在方阵中央,位置在团长周围。
在方阵中,每个团打出自己的团旗,由团部警卫班副班长任旗手,紧跟在团长身后。为了便于指挥部和士兵识别,团旗上只有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
这样,每个师可以组成3个方阵,每个军可以组成9个方阵。不过,以第1军现有实力,只能编成6个方阵。
在演习中,发现长矛的长度至关重要,于是,紧急生产了一批长达5米的长矛,用来装备前四排部队。其他部队仍然装备2。5米的长矛,不过,新生产的步兵标准长矛已经改为3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先发制人,后排的士兵还可以从前排士兵的缝隙里伸出长矛,扩大攻击面。
为了保证方阵步伐整齐,使方阵队形统一,第1军专门建立了鼓号队,让步兵们踏着鼓声的节奏前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