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民族融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十一月中旬,王琦平定了中华帝国的东北部,所辖五州境内的政治、军事形势一片大好。因为后勤部商团取得的成功,经济危机也解除了,城市、港口、公路全部恢复了建设。
以王琦目前的实力,实在是不再担心勃海郡的袁绍敢轻举妄动了,因此,在幽州,天津港的建设也开始了。根据王琦的设想,要充分发挥幽州渔阳郡的盐铁之利,天津港将成为这一区域的商品流通中心,发挥巨大的作用。
幽州玄菟郡沈阳府由于位居东北地区的要地,和东州、黄州毗邻,附近有新开发的抚顺煤矿、本溪铁矿、鞍山铁矿,又是来往于韩国、大连港的货物中转中心,也在王琦的安排下,向商业大都市发展。
位于冀州中心的安平郡信都府,也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了整个冀州的商贸中心,整个冀州的物资都汇聚到信都,在此流通。当然,在冀州,邺都市和邯郸市也发挥着大都市的重要作用。
在青州,济南郡历城县因为毗邻冀州,又有黄河水运之利,大批货物都由此通过,在整个青州的贸易地位日益提高。经过王琦批准,历城县升格为历城市,担负起青州贸易的主渠道重任。
为了继续贯彻执行自己的“中华民族”学说,在五州境内的所有因为战争而沉沦的高句丽、羌胡、鲜卑等各民族的奴隶,同时获得了自由。不过,和早些时候获得自由的汉族奴隶不同,他们没有得到作为奴隶期间工作的补偿。
至于当年为补充军费,由陆军卖出的奴隶,他们必须继续在主人家工作,直至应得的工资能够折合当初主人购买这个奴隶所付出的身价为止。
同时,根据军令部颁布的法令,所有各州的原住民、经过允许进入各州的流民、获得自由的各族奴隶都统称为平民,享有相同的政治地位。
根据法令,平民的地位在公民之下。平民可以通过参军、当选为议员、成为官员成为公民,长子还有可能继承战死的父亲的公民资格。不过,一般说来,各级官员都由老兵充任,平民很难直接成为官员。
所有的公民早就登记备案,现在,所有的平民也由当地官员和卫戍部队进行了统一的人口普查,不但也登记备案,还发给了统一格式的身份证。这些身份证统一在军令部新成立的位于邺都市的保密造纸厂和印刷厂用加厚的特种纸张制作,按照各郡上报的人数,逐级发放下去,由地方官员填写姓名、住址、出生时间。和后世的身份证最大的不同是,王琦颁发的身份证没有唯一的个人编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同时,军令部还颁布了法令,对于胆敢私自伪造身份证的,一律处以死刑。
黄州境内的各族人民,大多以游牧为生,不事耕作。来自未来的王琦也知道毁弃草场种地给生态平衡带来的重大危害,因此,在黄州境内,实行的是草场国有化,放牧牲畜的各族牧民要向官府交纳合理的税款。此外,毁弃草场改种粮食的行为也被禁止。
在东州,土地国有化之后,大批屯民开始了有组织的屯田,肥沃的黑土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在林区,森林资源的采伐被统一规划,采伐的同时必须补种相应数量的树苗,而且,私自采伐树木也被列为非法行为。
随着耕地、草场、森林的国有化,王琦让生活在东州和黄州的鲜卑、沃沮、挹娄、高句丽、夫馀、乌丸等民族知道一个道理,接受以汉族为主的官府的领导,遵守陆军颁布的法令,就不会受到歧视,完全能够与汉族和睦相处。
陆军已经展示出强大无比的实力,向草原上的一切游牧民族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四方蛮族,若有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自从王琦崛起于冀州,大汉威名远播,凡是敢于冒犯者,都遭到了汉军更加残暴的报复。
陆军也告诉各路异族,何必要冒着巨大的危险,付出高昂的代价去劫掠呢?只要通过公平的商品交换,就能得到自己缺少的粮食等物资。一旦战事爆发,各民族的战士完全可以和汉族战士一样,得到军人的待遇和公民的身份,去对付共同的敌人。
在王琦的推动下,一场新的民族融合拉开了帷幕。当然,这次民族融合是以汉族为主体,让其他民族融合进来,为汉族所同化。
军队中的融洽气氛,使其他民族的官兵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同样的待遇、同样的穿着、同样受到平民的尊敬,更让他们逐渐遗忘了自己曾经是异族。受伤的老兵回到家乡后,有机会成为地方官员,战伤更成为了荣耀的象征。

后勤部组织的商团,和其他民族的贸易,真是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各族的盘剥大不相同。各族人民通过和商团的交易,慢慢都明白了花钱买东西的好处,谁还会拎着脑袋冒险去抢呢?
孔融率领着教育部的官员,进入了东州和黄州,在那里建设和冀青幽三州一模一样的公立学校。在学校里,入学的标准、学员的待遇、标准学习课程都和冀青幽三州完全相同。
公立学校里可没有什么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员除了要学习标准课程以外,还要补习汉语。事实上,这是促进民族融合的第一步棋。
此外,学员生活在公立学校里,饮食习惯、衣着习惯都在日夜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各族学员长大以后,必然成为各地的栋梁之才,他们幼年时在汉族文化环境中成长,这更是民族融合的未来基础。
各族官员、战士、公民的儿子和汉族少年一样,必须入学学习。另外,根据法令,没有在学校学习的人,不能担任公职,因此,各族平民也逐渐明白了要想自己的孩子今后有所发展,必须上学。因此,只要家里有钱,平民也尽量送孩子上学。
为了解决无力支付学费的平民家庭适龄学童的读书问题,不让孩子因为没有钱而失去学习的机会,王琦指示冀州银行,发放专项无息贷款给贫困家庭,资助学童上学。接受贷款的条件首先要由家长申请,而且学童要经过难度不大的考试。贷款的偿还可以由家长偿还,也可以等到学生挣钱后偿还。随着这项政策的实施,想上学的孩子都得到了学习的公平机会,不至于还没有起步就被富人子弟远远抛在后面。
公立学校的校长,都从常山军校的资深优秀教师充任。他们受陆军的熏陶时间比较长,在学校里大搞对王琦的个人崇拜。任教的老师中,很多是从常山军校的高年级童子军学员中选派的,他们更是不知道皇帝吃几碗干饭。负责教习儒学的,虽然也有地方知名仕子,心中还有尊崇大汉天子的正统思想,但毕竟人微言轻,不是被主流同化,就是回家关起门来苦读圣贤书去了。
在此之前,王琦搞舆论宣传主要靠军队和常山军校,随着各郡公立学校的陆续建立,形成了公立学校、常山军校、公民、地方官员、军队全方位的舆论攻势。随着宣传力度的增大,宣传范围的无孔不入,无论是各路豪杰还是普通百姓,逐渐抛弃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观念,改为信奉“王琦有奶,他就是娘”这一朴素的原则了。虽然在士大夫阶层还一时无法改变,但是,他们被剥夺了土地和私人武装之后,势力已经大为削弱,已经无法和以王琦为首的新兴统治阶级对抗了。
在充分重视舆论攻势的同时,王琦还从平民的切身利益抓起,关注大众的健康问题。华佗虽然还呆在卫生部部长的位置上,但已经不问琐事,呆在邺都市,专心致志地研究医学。成灵素则亲自率领卫生部官员,深入到黄州和东州,建立和冀青幽三州同样规模的公立医院,为公民提供免费医疗,对各族平民提供无利润的廉价医疗。
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看,公立医院的设立,对于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意义重大。在公立医院里,以汉族为主的医护人员为其他民族的病患服务,无形中拉近了各民族的距离,使其他民族的平民不再产生自卑感。少数民族的老百姓从来没有享受过如此正规的、与汉族平民待遇相同的医疗服务,谁还非把自己放在异族的地位?
兼任第24军军长和黄州牧的柯忠,在这次民族融合的历史大潮中,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虽然身为鲜卑族人,但军政大权在手,成为方面大员,不但和汉族高级将领平起平坐,手下也有大批的汉族官兵。尤其难得的是,柯忠在郭嘉的游说下,把自己的名字按照汉族的习俗予以更改,更起到了榜样作用。一时之间,各族人民改名者众多,尤其是担任军职的,更纷纷仿效。
此外,苏仆延、尉仇台、简位居以及沃沮族太守的任职,也给各族人民敞开了希望之门。就算难以出任高职级官员,中低级官员的丰厚待遇和政治地位也让各族人民趋之若鹜。
王琦吸取了后世各国的经验教训,让各族享受平等的同时,除了各族自有的节日以外,不再给他们任何额外的特权。虽然各族相对于汉族来说,很多方面起点比较低,但是王琦在暗地里可以给予一定的照顾,但明面上绝对不提。按照王琦的想法,起点低可以慢慢培养,一旦明确了特别的待遇,将来要取消可就不容易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