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分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最重要的涉及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是后勤部的分拆。
廉政公署署长沮授职责所在,对掌管全部家底的后勤部非常重视,也确实查处了多位贪污腐化的后勤部高级军官。后勤部部长陈群当然也在廉政公署的注视范围之内,但一切证据表明,陈群除了个别待遇有些超标外,绝对没有贪污、受贿、吃回扣等恶行。
对于沮授的汇报,王琦一笑置之,指示沮授说只要没有往家里运钱,其它小事不必深究。对于沮授另外设立机构,把财权收上来的建议,王琦觉得没有必要,没有采纳。
第二个提出类似建议的却是陈群,这确实是出乎王琦意料之外。
沮授守口如瓶,王琦否决了他的建议后,他从未和任何人提起,陈群当然不是因为听到风声,为了避嫌而提出建议。而且,陈群廉洁自律,从来没想过有人会想到削减他的权力。
后勤部现在不但管兵,还要管民,工业、农业、商业、税收全要陈群负责。谁找陈群,都只有一件事,就是要钱。随着王琦的家业越来越大,陈群实在是招架不住了,经常顾此失彼。因此,陈群找到王琦,希望能把后勤部分拆开来,让他不至于累死在任上。
如果分拆后勤部,整个冀青幽都会震动,带来连锁反应,影响深远。但是,以现在的形势和日后继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势在必行。如果一定要分拆,早拆比晚拆好。
自从陆军成立以来,说这件事是最大的一件也不过分,怎么拆,拆成几部分都是难题。
圆桌会议开了好多次,拿出了好几个方案,但都有问题,不是拆的不合理,就是首脑人物无法安排,或者不具前瞻性。直到开到第19次会议,才拿出了一个大家基本上都满意的方案。
后勤部拟分拆为财政部、农业部、后勤部、装备部四个部。
财政部负责收钱和管钱,冀州银行、曲梁造币厂将划归财政部管辖,各郡的税收也由财政部负责。今后,无论军民,要花钱时都要向财政部提出申请。官员和军人的薪金,今后将由财政部发放。今后,王琦以及家人的办公、生活费用也将全额由财政部划拨。
农业是立国之本,军民人等都要吃饭。所有耕地、农具、耕牛都划归农业部管辖,各郡屯田事宜也由农业部负责。
后勤部负责保障全军和各地官府的辎重、粮草的供给,商团、道桥局、矿山、酒厂、水泥厂、砖厂、娱乐城、被服厂、奴隶都归后勤部管辖,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维护,城市的扩建、城墙的维修都由后勤部进行。
装备部仍然完全面对军用,钢铁厂、兵工厂、火药局、研发局这些机要部门都划归装备部管理,所有武器、防具、战马、车辆的制造、保管、配发都是装备部的职权范围。
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廉政公署、教育部、卫生部一样,财政部、农业部、后勤部都从陆军独立出来,只有军令部和装备部仍然受陆军司令部节制。当然,各部官员仍然都是军人,军衔、待遇全部一致。在战时,军令部有权直接调动。
此外,为了统一称呼,廉政公署更名为督察部。
陈群经过认真选择,决定担任四部中权力最大,职责最重的财政部部长。
荀攸被任命为农业部部长,程昱被任命为后勤部部长。
现在问题是新的装备部部长的人选。原来后勤部的两位次长马均和蒲元虽然是甲于当世的一代宗师,但是两人搞研究、做学问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和华佗一样,对管理事务根本没有兴趣。他俩转任了装备部次长,但装备部部长的人选一时没有选定,虽然舍不得,王琦也只好先让郭嘉暂代。王琦派徐庶的师弟李健为部长助理,不但给郭嘉打打下手,也让郭嘉考核考核。
王琦早在真定制定军衔制度时,还只有2400人,很多设定只是推测。现在看来,低级军官的军衔设置没有问题,军级以上军官和高参、各部部长的军衔明显有些混乱,比如新任命的4位部长,就正好有4个级别,装备部的次长比农业部部长级别还高。但是,造成混乱的原因是军队发展速度太快了,很多事情难以预料,因此暂时无法改善,只能听之任之,有机会再加以理顺。
根据王琦的命令,陈群每三天一轮换,在新成立的各部轮流办公,直到新任部长完全熟悉所有工作为止。这么做陈群虽然辛苦,但是他也知道后勤部这个大摊子繁杂无比,不这么做实在不行,因此,任劳任怨地穿梭在各部之间。

根据王琦的命令,四部主要办公机构仍然设在曲梁,办公地点邻近,以减少四部之间公文流动的时间。
原本由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可能通过几个部门,必然对效率有所影响。因此,暂时总管四部的陈群颁布了一个条例,所有公务不得拖延,必须在当天予以解决或者予以驳回,暂时悬而未决的要上交到部长处。
四部联合办公的第一项公务是陆军司令部发来公文,根据主公亲自主持的圆桌会议纪要,要求为后勤部在两年内准备齐全10个整编军的所有装备,包括武器、防具、车辆、辎重、粮草等,为今后的扩军做好准备。
要求制造装备的公文发到装备部,装备部核算完一共需要多少武器、防具、车辆后,做出预算,上报给财政部。财政部立刻进行核算,核准后把所需钱款拨到装备部。装备部再把钱分配到得到订单的工厂,开始生产。
准备辎重、粮草的公文发到后勤部,后勤部进行核算后,上报给财政部,财政部审核后,拨款给后勤部制造辎重,拨款给农业部按照预计的粮草数量,加购种子、农具等。
这些步骤虽然烦琐了不少,但各环节清楚,各机构职权明确。虽然暂时不太习惯,但如果面向未来,这一步还是必要的。
新成立的财政部继续负责原来后勤部的任务,为孔融在三州普及教育的行动支付费用。
孔融走遍三州,已经在各郡治所建立了公立学校。孔融一点也不注意节约,只知道要质量,公立学校建设得整齐坚固,窗户都安装了平板玻璃,室内亮如白昼。
根据军令部最新颁布的法令,所有军人、官员、公民的正常男孩,长到10岁时,必须进入各郡公立学校住校学习4年。每年只能在寒暑两假离开学校,学校配备了保健医生和护士,负责学生的身体健康。
学习是完全免费的,包括教材、纸笔、文具,全都由学校提供,甚至连食宿都不用家长掏钱。平民家的男孩也可以参加学习,不过,所有费用都需要由家长支付。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常山军校学习。
公立学校的学习内容包括文学、数学、自然常识、基本军事常识等内容。其中,数学和自然常识的课本由王琦亲自主持编撰,文学课本由孔融负责,军事课本由杨修主编。所有教材、文具都由常山军校的文具厂、造纸厂、印刷厂提供,费用由财政部划拨。
军令部规定,4年后,三州选任官员,只在公立学校毕业生中选拔,没有参加过公立学校学习的,连资格都没有。三州的科举考试,同时停止。朝廷颁布的各种资格,4年后自动失效。
各郡学校在九月陆续开学,如果发现有不来学习的官员、公民家的儿童,将追究其家长的责任。
在邺城,还建立了一所女子公立学校,军人、官员、公民的10岁女孩可以自愿参加学习。成灵素的任职,给三州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送女孩来学习的家长也不在少数。
不少人不明白花着大把的钱,这么做为的是什么,王琦道:“是为了培养未来的骨干力量,为了提高我治下百姓的素质,为了多给跟着我出生入死的战士一份保障。”
后勤部分拆得还算顺利,学生也陆续入学了,可是张角偏要给王琦添点麻烦不可。
张角从原来的后勤部领了钱,带着20位随从,装成商人,到处游历。张角一行先在乡村游荡,遇到官兵的机会较少,即使遇到了,盘查的也不严。
张角一行好不容易到了巨鹿郡,张角觉得自己这一路行来,伪装得可以了,就决定到廮陶城里转一圈。不料,刚进城不久,就被守军看出马脚,一窝端了。
张角等被带到衙门,严加审讯,张角等咬紧牙关,坚决不招。万般无奈之下,张角只好承认了王琦的主公地位,再三要求把他们送到邺城见主公,自有分晓。等到张角等被送上开往邺城的高等级公路时,他的随从只剩下了19个,差的那位受刑不过,触柱自杀了。
由于王琦一直倡导民主,想见到他的人一般都能见到,张角被送到邺城后,也得以面见王琦。王琦已经听完了汇报,看着打得伤痕累累的张角,忍俊不止。
张角老脸通红,也不知从何说起,只好一语不发。
王琦也不说什么,让田豫给张角准备了一份公文,交给张角,告诉他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以此脱身。然后,亲自把张角送出大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