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四州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陆军司令部的又一次圆桌会议上,新任廉政公署署长沮授提出了著名的战略理论——四州论。
沮授道:“主公起于常山,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忠义奋发;铁骑出奔,异族怀怖。振冀州之卒,携青州之众,威震中原,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举军东向,青州已定;还讨张角,则兖州可得;回众北首,则幽州必得;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号令天下,以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王琦喜曰:“此吾心也。”
按照沮授的战略意图,下一步就要拿下幽州和兖州,以幽、冀、兖、青四州为基础,进而号令天下。
王琦来到汉末,先后进行了军事、经济、政治的变革。
王琦不但要用武力获得政权,还想从教化万民入手,逐步彻底改造这个黑暗的世界。但是,这项工作毕竟没有军事活动重要,又缺乏真正的大儒主持,遂暂时搁浅。
教育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要靠提高全民的素质。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素质。王琦决心要面向平民,大力兴办教育,让大多数人都受到基础教育。
随同荀彧返回邺城的,还有王琦特地点名要见的北海郡太守孔融和北海郡都尉太史慈。孔融的到来,给王琦教育民众的计划提供了人选。
北海郡太守孔融来到邺城后,立刻被王琦委以重任,让他在冀州、青州境内申张教化,宣扬仁政。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家学渊源。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文章宗师,亦擅诗歌。孔融为人恃才傲物,有一种反潮流的精神风貌,是孔府中的奇人。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荐贤举能,评论人物,针砭时政。在艺术上,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
和汉末众多酸腐儒士相比,孔融要开放得多。王琦和孔融一番长谈后,孔融接受了这个流芳百世的光荣任务。
孔融着手编纂幼儿启蒙教材和**扫盲教材,并准备先在冀州、青州各郡建立公办学堂,免费发放教材,开设课程。课程设置虽然以儒学为主,但是对于那些迂腐的儒家礼教则尽量削减,重点放在建设良好的道德体系上。
美髯公太史慈被任命为第19军副军长,他也奉命参加了国防大学的进修。课程结束后,太史慈将到曲梁训练营先接受训练,熟悉陆军基本情况后,再训练补充兵。
田豫在青州战役中,参加了特种部队的行动,表现依然优秀,被晋升为大尉,破格允许参加国防大学军官进修班。
已经成为孩子妈妈的赵雨,仍然没有忘记要求升官,抱着孩子来到了荀彧的办公室。信任军令部荀彧部长给了她一副大尉肩章,可赵雨不干,轻轻地把宝贝儿放在荀彧的办公桌上,扬言让荀彧替她带孩子,她好放下负担,去军前立功,早点获得升迁。
荀彧一听,吓得晕头转向,眼看军令部长要改任托儿所上将所长了,当下不敢怠慢,赶快给赵雨换了一副少校肩章,亲笔写了委任状,赵雨才罢休。
在幽州,程远志所部黄巾军在公孙瓒、邹靖率领的幽州军的追逐下,虽然不断遭到打击,但程远志不断裹胁平民加入黄巾军,居然越打越多。
幽州黄巾军的战斗力,则趋于两极分化。老黄巾越打经验越多,但人数越来越少;新兵越来越多,但总体战斗力却在不断减弱。
公孙瓒和邹靖也从冀州军制里吸取了经验,为战斗部队配备大量的后勤人员,尽量延长每次追剿黄巾军的作战时间,增大作战范围,加强连续作战的能力,逐渐控制了局面。
现在,幽州官兵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兵员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越来越少。尤其是公孙瓒的王牌军白马义从,已经多次大换血,根本不是原来那支精锐部队了,可以说基本上是徒有虚名了。

幽州牧刘虞乃汉室宗亲,是东海恭王的后人。刘虞为人清静俭约,高尚纯朴,素有德义,不以名位自殊,以礼义化民。如果刘虞有幸生在和平年代,肯定使一方大治,但可惜的是,他生在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三国年代,虽有仁德,但无用武之地。
公孙瓒武力超群,和黄巾军征战多时,力保幽州不至于和兖州一样,完全落入张角的手中。时间一长,难免志得意满,居功自傲。
人的思想难免会不一致,公孙瓒作为前敌指挥官,和作为后方统帅的刘虞在战略意图方面也总有不同,再加上后勤保障经常出些问题,公孙瓒对刘虞越来越不满。
刘虞虽然仁慈宽厚,但毕竟不能忍受部下对自己的轻视,对公孙瓒也早有意见。如果刘虞不是要倚仗公孙瓒和黄巾军大战,平定幽州战事,早就拿他下手了。
邹靖身为校尉,按理来说,全州兵事都应该归他管理,但偏偏要和长史公孙瓒分享权力,心里当然也不痛快。他看出刘虞对公孙瓒有些不满,有时候就进些谗言,煽风点火。
邹靖的说词起了不小的作用,一来公孙瓒确实有点别扭,二来正好说到了刘虞心坎里,于是,刘虞给公孙瓒的补给越来越不足,邹靖所部分到的补给却恰恰相反,要什么有什么。
公孙瓒多精明啊,很快就察觉了情况不对。当他因为部队缺乏粮草,理直气壮地找刘虞索要时,听刘虞再次打起官腔,这困难那困难地罗嗦个没完,再也按捺不住,忘了官阶尊卑,勃然大怒,说了很多犯上的话。
刘虞闻言大怒,拂袖而起,退入后堂。
公孙瓒自觉失言,急忙退出州牧府,回到自己的家中,带上妻子、妹妹、儿女,立刻出城,逃回军营。
刘虞越想越气,终于忍受不住,派出亲信,带人前往公孙瓒家中,捉拿公孙瓒。
公孙瓒跑得飞快,刘虞谁也没抓着,盛怒之下,把公孙瓒的家财全部抄没,仆人婢女一律收为官府奴婢。
公孙瓒得报后,气地直哆嗦,大骂刘虞无情无义,当即召集手下亲信严纲、田楷、单经、关靖和堂弟公孙范商议对策。
众人议来议去,都认为刘虞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实在不能与之为伍,嚷嚷着要砍下刘虞的脑袋来。
刘虞静下心来以后,觉得公孙瓒负气出走,对幽州大局实在不利。刘虞渐生悔意,怪罪于邹靖的闲话,一气之下,就派人去训斥邹靖,让他回到蓟城接受惩罚。
如果刘虞打着奖赏邹靖的名义,叫邹靖回来,到时邹靖羊入虎口,只能听任刘虞宰割。可是刘虞正在气头上,难免考虑不周,居然出此昏着。
使者来到邹靖军营,仗着刘虞的州牧旗号,趾高气扬地喝骂邹靖。邹靖冷冷地听完,也不答话,自顾自地沉思。使者见邹靖不言语,更加生气,不知道小命即将不保,接着喊叫不休。
邹靖不发一语,走过去一脚踹翻使者,拔出佩剑,当场斩杀。随即召集部下,煽风点火。
军人在外征战,最忌讳主上猜忌,众将听了邹靖的一面之词,个个义愤填膺,都劝邹靖造反。
邹靖就等着大家这么说,当下半推半就,接受了众将的建议。
作者按:太史慈字子义,青州东莱郡黄县人,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少时好学,曾任本郡小吏。因为孔融曾经接济过太史慈的母亲,因此,黄巾军围攻孔融时,太史慈为报答孔融,前往救援。后来,太史慈投靠了刘繇,但不受重用。孙策消灭刘繇后,太史慈归附孙策,官拜折冲中郎将。孙权执政时,委派太史慈统管东吴的南方事务。
公孙瓒败于袁绍后,尽杀其妻子后自杀。关靖曰:“吾闻君子陷人于危,必同其难,岂可独生乎!”乃策马赴绍军而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