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突出重围(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杨辅清的欣喜不同,当韦俊听到这阵阵渐渐临近的马蹄声后,顿时面如土色,一坐在了地上,将脑袋深深的用手裹了起来。见到韦俊如此情形,黄藩忙劝说道:“元首、元首,咱们还有第一师呀,还有七千余人,以咱们的战斗力完全能够拖住太平军的骑兵。等到消灭了杨辅清、黄文金,就是再想要消灭太平军的骑兵也是轻而易举的。你大可不必如此。”
侯文若虽然也面有忧色,但见此情景,也强自忍住,和黄藩一起劝说其韦俊来。
良久,韦俊终于抬起了头,沉着脸命令韦以德迅速带领第一师前去准备抵抗即将出现的太平军骑兵部队。
果然,来的正是吴如孝率领的太平军骑兵,经过连续几天的奔驰,在今天清晨,他终于率军到达了(黑多)县城。知道杨辅清已经率军前往与韦俊作战了,他本来当时就想出发前来支援的,但是骑兵们和马匹都累的实在是走不动了,所以他只好命令全军休息半日,喂马吃饭,直到快到正午才领兵出发杀奔而来。
正当韦以德忙忙碌碌的指挥着手下的士兵结阵时,奔驰而来的太平军骑兵已经狠狠扎在了第一师的阵型里。骑兵的战斗力果然不是盖的,虽然第一师已经基本作好了准备,但还是被吴如孝的骑兵突进了很长一段距离。虽然盾枪结合的步兵阵型很有利于对抗骑兵,可是也得需要弓箭手或者火枪手配合才行,而且还是只能防守无力进攻的。可是由于和杨辅清、黄文金部的战斗早就成了胶着状态,所以大部分的弓箭手都加入了正面战场了,留在后方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因此,虽然第一师还是遏制了太平军骑兵的冲击,但这完全是靠人命换来的,第一师付出了远比黄山攻城战更多的代价。
还好,付出的这些代价还是值得的。毕竟,他们挡住了五千骑兵的进攻,这就为正面战场歼灭杨辅清、黄文金部减轻了压力。一方面,因为敌人骑兵到来而带给自强军战士们的压力因为第一师英勇的表现减轻了;另一方面,太平军因援军到来而增长的士气也随着援军的久战无功而逐渐消减了,所以,胜利的天平又再一次的向韦俊倾斜了。
但是,局面的好转并没有使韦俊的情绪重新高涨起来。这一仗即使最终能胜,也还得付出多大代价呀。我就这么三万人的家底,不要一战就给我掏空了。后悔呀,本来战前就考虑到了吴如孝的骑兵的,可是随着战场局势的一番风顺,所有的人都掉以轻心了,最终造成了现在这种难以收拾的局面。难道,我也要上演一场“皮洛士般的胜利”吗?
不得不说,战场的局面是复杂多变的,正在这时,又一场意外发生了。
此时,远处竟然又传来了阵阵由远及近的马蹄声,听这声音,只怕又不下数千骑吧。
这又会是哪来的骑兵呢?反正不会是我的,因为我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骑兵。难道,难道是陈玉成追来了?他,他有这么快?来到以前一日仅行二三十里是为了麻痹我?难道他真的就不顾安庆了吗?难道是天要绝我?不容我这异类活在世上?
实际上,韦俊并没有郁闷太久,因为,很快的这支骑兵就进入他的视线了。他很快就被这支骑兵给吸引了。这支骑兵非常怪异,他们没有旗号,也没有统一的服装,但是他们的气势却并没有因此而逊色,甚至,看起来他们的气势和骑术比太平军的骑兵还好。
不信?你看,那么多的骑兵都是一手倒提着长刀,一手高高举起,嘴里还喊着杂乱但响亮的调子。虽然看起来只有两千人的样子,但那气势丝毫不比吴如孝的五千人逊色。
本来韦俊已经作好了准备,甚至给黄藩和侯文若和其他的一些刀笔之吏也发放了武器,准备做拼死一搏了。但是,很奇怪,在他们快要冲到韦俊的本队附近时,他们突然从旁边绕了过去。然后向着吴如孝的骑兵杀了过去。
这一下顿时让韦俊给懵了,但很快他就清醒过来了,来的看来是战友呀,虽然不知道是什么部队,但是既然一起打自己的敌人,而且也没有想自己表露出敌意,那只能是战友了。所以,他一把扔掉佩剑,从鼓手手中抢过鼓锤,亲自为战士们擂起鼓、助起威来。
吴如孝也懵了,这是什么人呀?应该不是韦俊的部队呀?他不是没有成建制的骑兵吗?但是很快的,吴如孝也清醒过来了。没办法,这股不知名的骑兵已经快要打到他跟前了,不清醒能行吗?
看来今天是败局已定了,那就只有对不起杨、黄二位兄弟了。如果我自己带骑兵跑的话,应该就跑掉了;可是如果加上你们的话,恐怕就一个也跑不掉了。所以,在安排了手下的一队骑兵牵制这支不知名的骑兵后,他连忙带领主力脱离了战斗,往回便跑。
那队神秘的骑兵也不追赶,只是和第一师一起配合着将剩下断后的数百骑兵给消灭了。然后就又调转马头,向着正面战场的太平军攻去......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韦俊也趁势攻取了(黑多)县。原来,城中的防守力量极为薄弱,仅仅只有千余老弱守城。而在战场上逃跑的吴如孝根本就没有来(黑多)县停留,而是绕他路率部逃跑了。所以(黑多)城中根本就不知道前方战败的事实。所以,也就自然没有准备,很轻易的就被韦俊给攻克了。

在率军前往(黑多)县的路上,韦俊见到了那队骑兵的首领,从而也才知道了这队骑兵的来历。原来这个带队的首领叫韩奇峰,是捻军大首领龚得树手下的大将,他是奉龚得树的命令率部前来投靠韦俊的。一边说,韩奇峰还一边从怀里掏出了一封龚得树的亲笔信给韦俊。
原来,自石达开出走天京以后,韦俊便成为了太平军中声望最高的将领,自然的,他的名声也传到了和太平军有密切联系的捻军那里。龚得树对于韦俊守九江、攻武昌、闪击扬州、进保安庆、计克庐江等经典事迹所展现出来的惊人才华而佩服不已。同时,他也对洪秀全和太平军自天京变乱以后的行为失望不已,他认为韦俊就是太平军中最后的希望之星,因此,一直希望能结识韦俊。没想到还真的有机会,韦俊在放弃庐江时送给了他大批的战略物资,还和他并肩击败了德兴阿。虽然和韦俊的相逢仅仅只有短短的两日,但是却让龚得树对韦俊的敬佩上升到了崇拜的高度。要知道,韦俊以前根本不认识他呀,就送杂货年略物资给他;而且在见到他后的温和态度也使他有如沐春风日之感,还十分尊重他的意见,这些都让龚得树十分感动,所以,他就一直考虑着要报答韦俊的赠礼之恩。
后来,韦俊起兵自立的消息传来,他本来就想率众依附,但是由于部下多为安徽本地人,不愿长期离乡所以不得成行。后来又听闻洪秀全欲兴数路大军剿灭韦俊,他便自动请缨,希望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韦俊以帮助。没想到,加入了陈玉成的追剿军,他才知道陈玉成也不想打韦俊,而胡以晃也和他一样心向韦俊。所以他就主动自请为前部,带领本部带到了黄山。打听到韦俊此时已率主力出走,可能已与杨辅清开始大战了,所以他就自领大部于黄山佯攻,而命手下心腹大将韩奇峰带领他从全军中精选出来的愿意跟随韦俊的两千骑士前往相机相助韦俊。
考虑到自己以后还得在皖地转战,少不得用到太平军的地方,所以也不能明里帮助韦俊,只好宣布韩奇峰变节,和自己撇清了关系。
听了韩奇峰的介绍,韦俊不由暗叫侥幸,没想到这龚得树还是个追星族,还追的这么可爱,实在是让韦俊感动不已。他当即就修书一封,派一个机灵的亲兵秘密送往龚得树军中,以示谢意。又一面召集众将,就于中军帐中为韩奇峰接风洗尘,欢迎他加入本军。当日狂欢一夜,众人皆醉不提。
第二日,此次会战的详细战报送到了韦俊案前。此次战役全歼杨辅清、黄文金部,并予吴如孝部以重创。毙伤敌近两万,俘敌自杨辅清、黄文金以下三万余,余者逃散,并缴获马匹近千,刀矛无算;损失也近万,死亡、重伤丧失战斗力者四千余,轻伤暂时丧失战斗力者五千余,其中多为韦以德部和黄元济部,韦以德部伤亡近四成,黄元济部伤亡过半。总的来说,以伤亡万人的代价歼灭五万余敌军,已可谓难得的大胜了。
此战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战功卓著的人才。除外来的韩奇峰外,最著名的一个就是黄元济手下的一个旅长,叫林虎,就是那个领一旅之师拖住五千太平军的旅长。他是湖北黄冈人,才二十二岁,是韦俊在攻略湖北时加入韦俊部的,其人英勇善战、头脑灵活,短短数年就由一小兵升至旅长,成为韦俊手下有数的大将了。
因此论功行赏时他就排在了除几位主要将领外的第一位,韦俊当即提升他为黄元济师的副师长。此外,带兵来投的韩奇峰也被韦俊任命为新成立的骑兵独立旅的旅长,骑兵旅下辖三个骑兵团,每团八百余骑兵,全旅战斗兵员两千五百余人,还有马夫、杂役等千余,所以全旅共近五千人。而其他几位主要的将领,虽然功劳也很大,但因官职已无可再升,所以仅仅奖励了一些财物,因此,他们二人就成了此次大战最大的赢家(当然,韦俊不算)了。此外,还有一些人受到了批评,首当其冲就是韦俊和黄藩、侯文若等主要领导,考虑不周导致部队损失严重,都当众做了检讨并通报批评。另外就是第一师的师长韦以德了,他攻黄山损失大有罪,拼死挡吴如孝骑兵有攻,两者功过相抵,不奖不罚了事。
战后,我们再来统计一下韦俊此时的实力:韦俊所部民族自强军本来有四师一旅,再加上韦俊的亲兵部队等,一共大约有三万两千人左右。此战,战斗减员(轻伤不算,只算阵亡及重伤者)四千余人;非战斗减员(疾病、伤势恶化等)四百余人,减员共计五千人左右。而此战补充的人马则由经过动员教育从三万俘虏中补充的近七千人,韩奇峰带来的骑兵两千余人,增加共计近万人。减员与增长抵消后,还有五千人左右的结余,除新建了一个骑兵旅外,其余千人则分散补充到了各部。因此,此战后,韦俊的实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由四师一旅三万两千人左右增长到了四师两旅三万七千人左右,他终于完美的达成了重出太平军重围的任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