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石达开出走之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石达开为什么要在其人生的最高峰最位高权重的时候出走呢?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密闻内幕呢?且让我为你慢慢道来。
翼王石达开可以说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了。他十六岁时便“被访出山”,十九岁时就统帅千军万马,领兵作战,战功赫赫,二十岁时便于永安受封翼王,成为了太平军前期统治核心东西南北翼五王之中的一员。
在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中,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先后在战斗中负伤牺牲。到天京时,太平军前期的统治核心实际上仅仅剩下了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三人了。由于杨秀清需要坐镇天京,指挥全局,而北王韦昌辉也被洪秀全作为牵制杨秀清的一股力量,也常年居于天京,所以,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军中亲自长期领兵在外作战的高级领袖仅仅只剩下了石达开一人。
而石达开能够在初创的太平天国居于如此之高的位置,靠的便是他对天国的忠心和令人惊奇的军事才华。他的才华得到了战友和敌人的一致认可,例如太平军忠王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而英王陈玉成也认为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而清朝方面,湘军统帅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晚清栋梁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最终在四川击败了他的骆秉章也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是“首恶中最狡悍善战”。而他,也不负他所背负的盛名,西征之中三败曾国藩,数次将其逼到丧失信心,竟至自杀的地步,在后来的转战中也带领所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所以石达开在太平军中享有着崇高的声望和士兵的爱戴。
因此,当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相继心生不臣之心,意图叛逆时,天王洪秀全唯一能信任和依靠的就只有石达开了。而石达开也果然不负洪秀全的信任,毅然挺身回京,试图排解韦昌辉和天王洪秀全的矛盾,但是排解未果,竟至全族被韦昌辉诛戮,就连韦昌辉的亲兄弟韦俊也对韦昌辉的做法深感不满。所以,石达开又毅然兴师靖难。最终迫使洪秀全诛杀了韦昌辉以熄众怒,又诏命石达开回京辅政。
便是在这时,石达开第一次和天王洪秀全产生了矛盾。洪秀全在诛杀韦昌辉后,一心想将掌有重兵的韦俊骗至天京诛杀,以免异日韦俊起兵造反。但是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石达开和韦俊二人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情同手足。石达开知道韦俊为人向来讲忠义,识大体,而且也有着极高的军事才华,不愿他被洪秀全怨杀。所以他就力保韦俊,不惜和洪秀全当众顶撞。
洪秀全能够从一个落魄书生成为一众起兵造反的好汉的首领,自然也不是无能之辈。鉴于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后直逼于他的巨大声望,也只好卖他个面子。而且不久之后就从九江传来了在韦俊的指挥下九江的太平军取得了全歼杨载福、李续宾部湘军并击毙李续宾这一湘军悍将的前所未有的大胜,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韦俊的处理只好不了了之了。虽然这件事过去了,但是却使洪秀全和石达开的亲密关系生出了裂痕。
在天京辅政一段时间后,石达开似乎终于理解了当年都对天国忠心耿耿的东王和北王为什么会心生不臣之意。原来,此时的洪秀全早已不是金田起义时的那个太平军的天王了。他已经被定都天京后纸醉金迷、阿谀奉承的生活吸引的完全丧失了锐气和进取之心。对于军政事务一概置之不理,整天沉浸在享乐和宗教迷信的生活中。定都天京仅三年,洪秀全的天王府便养了上千的宫女。还时常有所谓的圣谕从天王府中传出来,实际上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而天王洪秀全的两个兄弟,也借着洪秀全的权力,在天京城里作威作福。这一切的一切都让石达开深感失望,但他毕竟不是杨秀清和韦昌辉之流,他是发自内心的想跟随洪秀全一起推翻腐朽的满清,建立理想的天国,所以他不但没有象东、北二王一样心生不臣之心,反而屡次上书或者当面规劝洪秀全重新振作起来,但是洪秀全不但没有重新振作,反而越来越反感石达开对他的规劝。后来再见到石达开的奏折他看都不看就命人撕掉了,而石达开求见,他也能托就托,逃避不见。

即使这样,石达开依然信心满满,他希望独木趁起太平天国的一片天。整天里除了视察军营便是处理堆积如山的各地文书,几乎没有一点空余时间。可他一心为天国的这种用心不但没有得到天王洪秀全的理解,反而被他曲解为意图独揽大权,走杨秀清、韦昌辉的老路。所以洪秀全又陷入了对石达开的猜忌之中。虽然他也很想象、解决杨秀清和韦昌辉那样将石达开也处理了,但是他也深知,石达开已经是他一手缔造的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根顶天之柱了,所以他又不得不倚重于石达开。
但是,他对石达开的猜忌自从产生以后就再没有消除过,终于到了1857年农历新年的时候,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于当天册封自己的两个没有多少本事反而一肚子坏水的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洪仁发被封为安,洪仁达被封为福王。并下旨由安福二王和石达开共章国政。至此,便是傻子也知道了洪秀全对石达开的猜忌之心。但是石达开依然顺从的接受了洪秀全的安排。
此后,洪仁发和洪仁达更加变本加厉,在天京城欺男霸女,无恶不做。石达开屡次规劝,也没有丝毫效果。洪仁发甚至还讽刺石达开,你是辅政王,我们也是辅政王,你凭什么管我们?而且,天下都是我们家的,你只不过是我们家的长工罢了,还敢管主子?甚至这两兄弟还破天荒的将触手伸进了军务,胡乱指挥,给石达开捣乱,极力的排挤石达开。这不得不让石达开深感失望。
但是他依然没有失望,他还对领导着两千多人就感起兵造反的天王洪秀全抱有一线希望。他连夜去见洪秀全,希望洪秀全能够制止他的两个兄弟的捣乱行径。但是已经对石达开甚为猜忌的洪秀全自然不会去制裁那两个本就是他为了制衡石达开而立的安福二王。在他心里,他认为洪仁发和洪仁达就算再无能,但他们对自己忠心呀,你石达开虽然能干,可我不放心呀,所以我断然不会制止安福二王的。因此,他好不犹豫地拒绝了石达开的要求,顾左右而言它。石达开无奈之下也只好黯然离开。
至此,石达开终于对洪秀全彻底失望了,但是他也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万般无奈之下、,便召集手下心腹商议。他的手下心腹也早已对洪秀全对石达开的打压深感不满,了解到石达开是无论如何也不愿公然造反与洪秀全为敌后,便纷纷建议石达开速离天京,起兵自立。石达开在经过一夜的深思之后,终于接受了手下将领的意见,于1857年5月底,带领千余心腹,暗中离开天京,回到他的大本营安庆,并于6月9日在安徽无为张贴了《五言告示》,将被迫离京的苦衷召告全国,并谆谕军民“依然守本分,照旧建功名”“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宣布正式脱离天王洪秀全的节制,但依然奉太平天国年号。
一时间,原石达开旧部,和部分原东王旧部如杨秀清胞弟杨辅清、指挥黄文金等纷纷归附石达开部下。消息传开以后,各地的太平军将士纷纷停下了进攻的步伐,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士气迅速降低,导致大量的城池被各地的清军趁机夺取。而天京附近的太平军,也大多脱离驻地,前往安庆,导致天京附近防务空虚,清廷也趁机重建了江南、江北大营,天京形势危如卵石。
而在武昌前线的韦俊部,得到这个消息后也大受影响,所部士兵军心动荡,战力迅速下降。导致韦俊不得不放弃了极为有利的形势,带领全军缓缓撤出湖北,退回九江。
消息也同样被胡林翼所探知,得知韦俊因军心动荡不得不撤军以后,胡林翼感到有机可趁,便亲自帅军沿途追杀。不料又于黄石附近遭韦俊部太平军断后的李崇义、白宗盛两部的伏击,韦俊也亲帅大军回击。胡林翼措手不及之下被杀的大败,损失万余人马。只好再次退回武昌死守,幸好韦俊无意趁机再攻武昌,径直领众退回九江去了。
写到现在已经有五万多字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于本书的支持。希望本书能给更多的朋友排解寂寞、带来欢乐。也请一直支持笑三浪的朋友们继续支持下去!呵呵,我会更加努力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