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长寿的基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钦
〈一〉
心理健康已日渐被提上了人们的议题,长寿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有许多资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世界第五长寿之乡”,近有许多专家在这里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调查了80岁以上的老人267名,除教育,饮酒,抽烟,睡眠,感觉,社会活动等基本项目外,共同点是大多数老人活泼、健谈,喜欢与客人、儿女谈古论今。他们也与世无争,待人诚恳。巴马长寿研究所所长陈进超的结论:“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之外,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谐状态也是他们长寿健康的重要因素。”
还有个故事说,有两个人同去医院检查身体,一个查出患胃癌,一个查出患胃溃疡。被查出患胃癌者觉得死期将至,因此心如死灰,病情迅速加重,很快一命呜呼。而被查出患胃溃疡者因为觉得身体无大碍,心情顿觉轻松,病情也得到了缓解。一次他去复查,医生惊呼他创造了“癌症治疗的医学奇迹”,他这才知道自己原来得的也是胃癌,上次医生将他的检查结果弄错了。惊愕之后他恍然大悟,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积极治疗和生活,继续创造新的“医学奇迹”。
国外也有许多类似的报道,我们研究认知这些,就是为了活得好些再好些。
〈二〉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心理、智能以及感情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种状态也可为心态和谐。其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心境达观,意志统一,目标明确,热爱生活,积极学习,适应环境,和谐人际。
情绪稳定应当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人要不受外界的各种干扰,不大可能,就是修炼的僧人也不见得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人往往会因各种原因而变得情绪不稳定,喜怒哀乐忧悲思恐,多多少少要干扰人的意志。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讲,七情六欲对人的脏腑都有相应的伤害,因此而衰减寿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我们虽然不可能完全不受情绪的影响,但我们可以学会控制我们的情绪,尽可能的保持情绪稳定。
有一个哲学故事,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在他每次发脾气或是想与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他钉了37根。后面越来越少。他父亲告诉他,那一天若不发脾气,就拨一根钉子。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容易的多。这个故事告诉的是要交朋友,不能伤害朋友,其实也是我们做到情绪稳定的借鉴。
情绪稳定了,凡事能看开想通,就可以做到与世无争了,心境达观也就顺利成章的能做到了。
心理健康的人,意志也是统一的,无论是谋事,还是成业,还是持家,不可能朝三暮四,经常变换花样。由于意志的统一,目标也是明确的了。人们一般不把意志和目标放在这里,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来探讨。其实反过来看,如果意志不统一,目标不明确的人哪能心理健康,或是心态和谐呢?

心理健康的人也是热爱生活的人,他会因此而积极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理论、以及做人的方法和准则。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努力适应环境,并想法改造环境,对是非善恶鉴别很清,人际关系也很好。他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够自我评价,自信乐观,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并为此而努力。
〈三〉
怎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不像身体健康,是一个很复杂的情志过程,不可以依靠药物来改变状态。要保证心理健康,必须坚持经常的自我修炼,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为此:
一是要不断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强化自己的内在素质,以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础。有高文化素养的人对事理易于明白,能够分析许多事情,轻易不会被表象所迷惑,较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是不要排挤心理咨询,要善于与朋友倾诉心声,要善于排解心中的烦闷。中国心理咨询是一个正待发展的事业,过去没有这一说,加之中国的传统要求人要忍,心声不轻易外露,久而久之就憋出病了。现在还有许多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正常的人”的事,这是偏见。西方人常选择忏悔的办法,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排泄的途径。
三是要经常保持开朗、乐观、愉快、满足的心境,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自尊自重。
四是节制饮食,不会因太好而暴食,也不因粗茶淡饭而自我缩减饭量;要根据人的自身需要而合理搭配进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饮食既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也是危害健康的恶魔,就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样的道理。医学研究表明,人吃到八成饱最好,既能保证必需的营养,也不会伤害身体。再加上合理的运动,时刻保持气血通畅,也能促进人的心态平衡。
五是要有乐群敬业的精神状态,和谐人际关系,用真诚、信任、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并保持真诚的微笑。同时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想,能够达到这些境界,心理健康,心态和谐也就形成了。因此带来的是真正的身体健康,健康的人也会是长寿的人,也是对社会有益的人。许多人口头上常说:人活一天要自在健康一天,说的是不要今天这里痛,明天那里不舒服,不要把人淹没在药的海洋之中,似乎药成了人的精神支柱,人却成了药的奴隶。
2006.03.06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