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文钦
中国的教育的确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坦率的讲,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是通过教育而成长起来的。没有教育就没有中国的人才,也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但是我还想说说中国的教育,毫不讳言:中国的教育依然有很多失败的地方。
首先是扼杀了人的天性。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儒家的教育思想,儒家重点强调的是齐一的观念,是大一统的要求。这种思想不需要你有独立的意识观念,不能脱离圣人的教义,这个禁锢与异想天开是格格不入的;而现在的人才要求却恰恰相反,独立思考吧,创新吧,以及能力的培养正是要你异想天开。几千年来,中国的教育模式或多或少还没有完全脱离开这种禁锢。这是造成教育失败的根源。在实际工作中,不论孩子有无差异,均要按照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时间,学习统一的内容。就是考试,也是统一的标准答案,不能有任何差错。有人说,如果爱因斯坦在中国接受教育,就不会有其人了,爱迪生的例子足以说明中国现在的教育状况。仔细观察孩子,就能明白人的天性是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各有千秋,每有差异。儒家创始人孔圣人也同样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只不知后来就不怎么被重视了。
《读者》刊载过一篇文章,仔细的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主要内容是,40年前,两国相互考察了对方的教育状况,美国的学生连1+1=2还没有学会,已经说自己要当科学家,而且在课堂上是摇头晃脑,没有纪律观念;中国学生恰巧相反,统一的坐姿,统一的声音,不会说那些不着边际的话,就连美国考察团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教育最有希望。40年后,美国却出了比尔盖茨,美国的教育并未如考察报告中说的那样。归结其中的要义,美国教育重视的是差异,保留的是人的天性。事实证明这是成功的教育模式。
其次是方法不得当。教育更主要的是要讲究方法,当初若没有爱迪生母亲的循循善诱,历史上可能就没有这个发明大王,由此看教育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的课堂上,填鸭式的灌输是司空见惯的事,很多时候只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要记住了结论,就可以获得高分,就能顺利升级和完成学业。学生只要完成老师所教和布置的任务就算是好学生。不仅老师是这样要求,还有家长在后面督促检查,用不着去独立的或者是在之外选学一些另外的东西,偶有犯者,也是不务正业的“坏学生”。再者,升学、高考、就业等等的压力,不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除非有一个家长敢说将来不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老师也不会答应的,只要你在我这里,就不能因此而影响我的考评成绩。今天的学生,明天的老师,这种方法会习惯成定势,祸患不浅哪。同时,实话说现在的学生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好高务远,去异想天开。

教育的方法应当怎样,有待探讨,至少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是关键和根本。因材,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选用不同的模式和内容进行施教。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是每一个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心愿,但让什么都学,肯定是什么都学不成,什么也学不会。前几年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书法、练钢琴、搞绘画等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摧残了孩子的心灵健康,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启发能诱导孩子的想象空间,能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至理名言啊,其中也告诉了应当怎样进行教育,也就是老师口头上常说的那样,不仅要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海洋的金钥匙。
再次学生的负担过重。有关负担问题已说了多年,实际上只要看一下学生的书包,就知道是不是真的减了。教学大纲不减,课程数目不减,负担不可能减。过去的一个小学生书包中只有两本书,语文和算术,作业全在老师那里。实际上这个时期照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现在一个小学生要学好多课程,每本书都要厚许多。一开始并不是直接上小学,而是先幼儿园,再学前班,待到高中毕业时差不多要过上十五年左右,如继续上大学、研究生等,人生的三分之一就要在学校度过。试想想孩子们能不累吗?由于课程任务重,学生也没有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久而久之,认为学完老师布置的内容就算完成了任务,也懒得去管它春夏秋冬了。学生的负担重不仅在学校,回到家还要接受家长的任务,完成作业了没?去练琴吧,去写字吧,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听话啊等等。
最后教育战线有点长。现行教育体制是12年,即小学6年,初、高中各三年(不算幼儿园和学前班)时间,其实是够长的了。高中生在社会上生存还不够,还要继续上大学。
在过去,12年可以读完大学了,但是现在不行了。其实学生在学校不可能学完所有的东西的,主要的还是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的,学校主要的是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学习。有专家做了专门统计,一个大学生毕业,其所学在工作中最多只能用上40%左右。教育战线长了,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不仅涉及国家,还有社会和学生个人。学制是否缩短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这样如果继续9年义务教育,就可以使受教育者在9年之中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文化课之外,要有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作为一门必修课完成。即便不上大学,也到了16及以上的年龄了,也可以参加社会工作了,或者是接受职业培训。
2006.02.20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