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矿洞惊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贺兰山下,中国与外蒙古之间有一片广阔的土地,生活着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一词,最早记载于《蒙古秘史》,为汉语贺兰山的音转。)的牧民们。
阿拉善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西与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白银市相连,东南隔贺兰山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相望,东北与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地形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900-1400米,地貌类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湖盆、起伏滩地等。阴山余脉与大片沙漠、起伏滩地、剥蚀残丘相间分布,东南部和西南部有贺兰山、合黎山、龙首山、马鬃山连绵环绕,雅布赖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面积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第二位。高大沙山互不连接,峻峭陡立,巍巍壮观。在三大沙漠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500多个,贺兰山、雅布赖山,龙首山等山区许多冲沟中一般有潜水,有些出露成泉。绿草如茵,湖水荡漾,被称为沙漠中的绿洲,是良好的牧场。其中较大的有古日乃湖、拐子湖、沙日布日都、头道湖、查干高勒、敦德高勒、辉图高勒、巴彦霍勒、乌日图霍勒、图兰太湖、通古勒格淖尔、英格田、特莫图、通湖音高勒、树贵湖、浩木肯高勒、伊和吉格德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某片本该诗情画意的绿洲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景观。
“以地质找矿为荣、以献身黄金部队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几条大幅标语在迎风招展,标语下面是十几辆喷涂了迷彩色的重型卡车,还有几部大型挖掘机停在边上。四周整齐地排列着十多顶大型帐篷,几十米外的地方有5个矿洞,向着蓝天白云张着大嘴,三三两两穿着迷彩服的军人从矿洞进进出出。
午饭过后,大部分官兵都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也算是一种休闲娱乐了。野外部队不象驻扎在城镇的部队生活多姿多彩。真的是“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
刘华,现年28岁,199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当初四年本科毕业,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和憧憬,携笔从戎,入伍到了武警黄金部队某部。刚穿上笔挺学员军装的热情还没有消退,就随部队开到了阿拉善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一呆就是五年。
这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摄氏6--8.5℃,最冷的时候达-36.4℃;最热的时候却有41.7℃。但是矿产资源却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的有盐、煤、硝、碱、花岗岩、大理石、萤石、水晶石、石墨、金、银、冰洲石、铁、铅、铜,膨润土、稀土、钨、锑等,尤以俗称"两白一黑"的盐、硝、煤最具优势。其中被称为"黑宝石"的太西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产率、高机械强度之特点。
武警黄金部队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迫切需要黄金战略储备时应运而生的,走千山涉万水,不辞劳苦找黄金,为我国黄金地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为国家黄金产量突破百吨大关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人说黄金部队官兵有一双好脚板,没有行不通的路,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翻不过的山。为了寻找金矿,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打破一个又一个找金禁区的神话,用忠诚和热血为共和国熔铸成一座座灿灿金山。有一位诗人曾经为黄金部队官兵写了一首诗:太少的,总是金子/太多太多的,总是泥沙/我们为祖国淘着黄金/也为生活淘着提问和回答/是卑微的,给其卑微的身价/有光华的,当让其披露光华……
五年的军旅生涯,同样也造就了刘华坚忍不拔的性格。有一次,刘华所在的分队深入连当地牧民都不敢涉足的无人区。车队在途中陷入沼泽地,被困荒野。官兵们在冰冷刺骨的泥沼中挖泥、填坑、推车,拣遍了方圆5公里地面上的石头铺路垫车。第三天,所带的食物已经消耗得所剩无几,20余名官兵只能就盐巴喝稀饭。半个月后,基地官兵几经周折赶到现场,看到满身泥污的官兵横七竖八地昏躺在地,无不痛心落泪。

还有一次,酷暑6月,腾格里沙漠边缘。小分队官兵在取样途中迷失方向,被困戈壁滩三天三夜。白天地表温度接近60℃,夜里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绝境中靠喝自己的尿液维持生命。等援救的官兵找到他们时,昏迷在戈壁滩的他们已奄奄一息,浑身沙土,面目全非。黑色的血迹把脚掌和鞋底粘结在一起,露洞的胶鞋底散发着焦糊味,沾满鼻血的26件黄金矿石样品却完好无缺地压在官兵的身下。
长年无规律的野外生活,使刘华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胃病。他经常是每天早上起来,吃上几片药就到野外奔波找矿、维修机械,晚上又熬夜编写报告和设计方案。
“刘工程师,队长让你到3号坑去检查一下机器”一名小战士跑来找刘华。
“好”刘华现在职称已经是助理工程师,但是对上级的指示从来都不打折扣。
¥¥¥¥¥¥¥¥¥¥¥¥¥¥¥¥¥¥¥
“大汗,你醒了!”一名满脸血污、身着蒙古古典服装的汉子用蒙古语高声叫道,“快,快通告全军,大汗有长生天庇佑,已经安然无恙了!”
“我这是在哪???”刘华睁开眼后,入眼的是一片陌生的人、陌生的服饰,还有几个只有在内蒙古那达慕大会上才看得到的萨满巫师……
“我不是被那台矿机撞飞了吗?”一阵剧疼传来,刘华和大部分yy主角一样,又晕了过去。
----------------------------------------
蒙哥的死因,引起了史学家的诸多猜测,至今仍缺乏有足够说服力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说:
一是被宋军射死的。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在《蜀捷》诗里说:“吠南初谓予堪侮,折北俄闻彼不支,挞览果歼强弩下。”叙利亚阿部耳法剌底编著的《世界史节本》,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张传玺、李培浩编著的《中国通史讲授纲要》对蒙哥之死都持飞矢射死的观点。现存于四川省合川县钓鱼城旧址钓鱼山忠义祠内,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合州所立的《新建二公祠堂记》石碑碑文也说蒙哥是“中飞矢而死”。
二是因进攻连连受挫,最后忧虑而死。南宋人黄震编著的《古今纪要逸编》认为蒙哥因为屡攻合州钓鱼城不克,且多次被合州知州王坚挫败于钓鱼城下,败辱之至,以致愤死军中。
三是溺水死亡。口授而成的《海屯纪年》说蒙哥是在进攻宋军时,乘坐的战船被宋军潜水者凿穿船底,落水而死。
四是生病医治无效而死。波斯政治家和文学家剌施特哀丁编著的《史集》中说,蒙哥好饮酒,时天气炎热,蒙哥军中流行痢疾,蒙哥亦染疾而死。清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也持这种说法。
五是为炮风所震伤而死。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的《钓鱼城记》一文中说蒙哥是在架设望楼窥视钓鱼城时,遭到城内宋军的炮石轰击,蒙哥为“炮风所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次过金剑山温汤峡(今四川重庆北碚北温泉)而殁”。1484年,明朝四川巡按谢士元在《游钓鱼山诗序》里也说蒙哥是遭“炮风致疾”而死。民国时张森楷先生主持编修的《合川县志》也有相同记载,并说蒙哥中炮风的地方就是今钓鱼城嘉陵江对岸的东山(现称炮台山)。1980年出版的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编写的《钓鱼城史实考察》一书采纳了《钓鱼城记》的观点,还说合州知州王坚在蒙哥中炮风之后,又命人把从钓鱼城天池里捞起来的30多斤重的大鱼和几百个面饼送到蒙哥营中,并附书一封,告诉蒙哥把鱼煎了和面饼吃,并说城里粮食和水都很充足,蒙哥再有10年也攻不破钓鱼城。重伤中的蒙哥见到物和信,又羞又气,退兵温汤峡而亡。
六是炮石所伤致死。刘译华、冯尔康编著的《中国古代史》及邱树森著的《元朝史话》均采纳此种观点,认为蒙哥在率军攻城时,被宋军所发炮石击中,因伤势过重而死。
综上所述,蒙哥究竟为何而死于钓鱼城下,尚未有定论。“上帝之鞭”究竟如何断折,有待进一步考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