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怀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伯虎这一堆话说出来,倒轮到祝枝山睁大眼睛了,瞧了唐伯虎半天,把他拉到一边说:“你说什么?你让我去劝张灵参加考试?”
唐伯虎点头:“是啊。”
“那是人干的活么?”祝枝山很奇怪地说,“人家不愿意考,说明不愿意做官,不愿意往这条路上走。”
唐伯虎抓起祝枝山的手,开始捏他的六指儿。祝枝山抽出手来:“干吗干吗?”
唐伯虎严肃地说:“胡子,这可是你的不对了。你自己急赤白脸要去补考,兄弟的事就不管。我是捏捏你的指头,看看是不是你。”
祝胡子嘿嘿笑了起来:“这东西可不能随便乱捏……痒得很……你和徐素怎么样了?可是琴瑟和谐浑然一体么?”
“咱还是说点正经的吧……我这收了老崔的钱去劝张灵,结果没劝成,我是请你出马。”唐伯虎就把崔素琼怎么看上张灵了,怎么为了他不吃不喝导致崔文博着急上火的事情说了一遍,当然也把张灵和唐小妹的事情说了。祝枝山听完后皱起了眉头,问:“我看张灵好像是先喜欢你家小妹啊,这又插出个崔小姐,这事情好像还挺麻烦。”
“不麻烦能找你吗?”小唐说,“知道你神机妙算办法多。”
祝枝山嘿啊呀的沉吟了半晌,说:“我看这个事情,成的可能性不大。你想想,张灵不去考试,或者去了再没考上,那崔小姐还嫁他吗?不仅崔小姐不嫁,你家小妹恐怕也嫁不过去。唐小妹条件那么好,不可能没婆家。你信么?你爹决不会把姑娘嫁给一个白丁。”
唐伯虎点头:“所以他得考。”
“好,他考上了,又能怎样?崔小姐嫁他当大老婆,你家小妹当小老婆?”祝枝山问。
唐伯虎一个劲摇头:“那不成那不成。我家又不穷,也是讲面子的。”
“就算你家小妹忍了,张灵也娶不起啊。”祝枝山说,“还有就是张灵死活不娶崔小姐……这种可能性也小,就算是行了,你家小妹也得等得到那时候……我看悬啊。这张灵和你家小妹属于暗恋,话没说明白。这考试还得等段时间呢,但随时随地,你家小妹都有可能被你爹发出去。”
“没错!”小唐一拍大腿,“我早就叫他去说亲了,可这人愣是自卑,你看,典型的夜长梦多。”
“不过依我看,张灵不来说亲也有他的道理。他是没把握,跟你爹说了,你爹要是给回了怎么办?那就彻底没办法了。”
唐伯虎一耷拉脑袋:“得,还真没招了……这就是没缘分吧?”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祝枝山说,“咱们叫上张灵,去你家吃饭。让张灵这小子当着你爸爸面好好表现表现,老爷子一高兴,你再在旁边撺掇撺掇,也许还有救。这可是最后的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对么?”
“也只能这样了。”唐伯虎点头。
“好吧,那讲讲你和徐素吧。我这个媒人当得如何?”祝枝山又摆出嬉皮笑脸的神态来。
“慢慢。”唐伯虎说,“我还有一事不明呢。昨天张灵跟我来了一句,他觉得你也不是真心去要考试。我就琢磨,你是想干吗?有什么计划吧。”
祝枝山嘿嘿乐着,从袖子里拿出一把纸扇,冲着唐伯虎一晃。小唐何等聪明?看那扇子眼熟,那不是林奴儿的扇子么?
原来如此……唐伯虎说:“好啊,你是借着参加补考的名义,去会秋香吧。”
“会得上会不上,难说啊。”祝枝山说,“我这不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吗?”
“我跟你去。只要能见着面,我就把她给说过来。”小唐拍胸脯。
跟祝枝山聊了会儿天,唐伯虎又去看沈爷爷画画。沈爷爷这两天画兴浓,天天关在屋子里自己画,几个学生也不太理。见了唐伯虎,就招呼:“你过来看看这画。”
唐伯虎探过头去,看见的是横幅的手卷,左边是奇形怪状的岩石,岩石上斑斑点点,杂草从生。但沈老师笔锋一转,从岩石下面,陡然生出一株长叶草来,气势磅礴,向画面的右侧奔放而去,顶端花蕾绽放。笔触简洁,却是无比生动。
唐伯虎看了,不住点头:“好,好,老师把静物画活了。”

沈周被唐伯虎逗乐了:“唐秀才,敢评价老师的画了?”
唐伯虎赶紧说:“不敢不敢……我这是对老师的崇敬,自然流露。”
沈周道:“这画我想了好几天,因为是要画了送人的。”
唐伯虎又仔细看,这回看明白了,这画上的长叶草,名字叫做萱草。谁家媳妇怀孕,就要在胸前插上一棵,传说这样能生男孩,所以又叫宜男草。当然,上千年前,萱草就被拿来比喻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么——那时候还不兴拿康乃馨送妈妈呢,一般就送萱草。萱草的花朵是鲜黄或者橘黄色,也可以吃,据说吃了以后,就性格爽朗,乐而忘忧,啥烦心事儿都不记得了,所以它还有个外号,叫做忘忧草。吃之前要把它晒干,它就会变成金黄色,再用水发开就可以炒了。北方叫做黄花菜,南方叫做金针菜。
“这画是我送给守溪先生的。”沈爷爷说。
唐伯虎吓了一跳:“啊?他是要回来了么?”
沈爷爷说:“没错啊,这次守溪先生回来,是因为他母亲去世了。我送他这一幅画,也是这个主题。所以名字就叫《怀萱图》,怀念母亲。”
沈爷爷这张《怀萱图》,画得相当认真。这张画后来传世了,去年11月出现在香港嘉士德拍卖会上,估价是150万到200万港币。
这守溪先生又是哪个呢?如果说吴县地面,沈爷爷是最有名的人的话,还不是很准确。吴县第一有名的人,当时就是这个守溪先生。连沈爷爷都叫先生的人能不出名么?此人的大名叫做王鏊,字济之,号守溪,家住吴县城外太湖之中东山的陆巷村。他出名是因为考试考得极好,二十四岁时考了乡试第一,得了解元,第二年去北京,又大放异彩,考了会试第一,得了会元,接着就是殿试了,这殿试要是第一,那就是状元了。这叫连中三元,自古都是很难的事。
不过这殿试可不是考学问,而是要考问答,还得看长相,这个主观随意性就比较强了。偏偏当时的朝廷内阁的一把手叫做商辂,竟然就是一个连中三元的神人。后来有人传说是这位商辂不想有人和他齐名,做了什么手脚,就把王鏊点成了殿试第三的探花(明朝此前还有个连中三元的家伙叫黄观,但后来因为得罪了明成祖,状元称号被削掉了)。
不过王鏊的这个小遗憾,被他的后人给弥补了,他的八代孙子王世琛,在清朝的康熙年间终于中了状元。这一家子有好好读书的遗传基因,据说到现在,他的后代有五百多人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大学教授。当然这些是后话了。
虽然没能连中三元,但是王鏊已经成了吴县老百姓学习的榜样。孩子不爱读书了,或者读书读得怕苦了,一般家长都会说:“你想想人家守溪先生啊。”这话一出口,那谁都别说什么了,老实念书吧。当然也有例外,张灵就不尿这一壶。
这唐伯虎在旁边看沈爷爷画画,嘴里啧啧有声。沈爷爷说:“明天一大早,我要去看守溪先生,你们三个要有兴趣,也跟我一起去吧。”
唐伯虎连连点头:“好啊好啊,我一定去,我得看看考试那么好的人,他长什么样子。”
虽说这回在家里考试,小唐栽了个跟头,考成老末,但心里却是想玩把大的,他不是跟老爸拍过胸脯说要考第一么?小小的院试就不算了,下次拿个乡试,拿个会试,再拿个殿试,也来一次连中三元,这面子不就回来了。暗暗打了这个算盘,王老先生那是一定要见的。
沈爷爷看唐伯虎的样子,小心思早给猜透了,笑笑不再说话,继续画他的画。
唐伯虎出了沈爷爷的屋子,看见文征明和祝枝山那两个仍然在摇头晃脑之乎者也呢,便跑过去跟他们说:“告诉你们,明天我们去春游。”
祝枝山“啊”了一声放下书:“去哪儿?谁安排的?带姑娘么?”
唐伯虎嘿嘿一乐:“沈老师安排的,去太湖东山看王守溪先生……你说带姑娘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