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下电话,何琳简直哭笑不得。
她妈妈,大学老师郁华明笑着说:“郁华清可是有两个媳妇的人了,两个媳妇都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这可是个成功的婆婆,有些事可以听取些意见。我和你爸没经过事,也搞不明白。”
郁华明从嫁给何中天那天起就没有婆婆。何中天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后跟着远房亲戚在上海生活,可能坎坷身世带来的宿命感,觉得能活着已是福分,得感天谢地,所以为人特别宽厚善良,加上在海耳濡目染的影响,工作上兢兢业业,家里什么活也都干,买菜烧饭管孩子供老婆念书,从没抱怨过,被人背地里笑谈为“上海男人”。有了上海男人在家里尽心尽责地侍候着,郁华明就长在学校了,她这个年龄的人是被历史耽误的一代,23岁才进了大学校园,一进去就尽情地弥补,读了本科读硕士,读了硕士读博士;在校园呆长了,人就有点清高,不屑地问俗事,只凭道理来。
何琳委屈啊,毕竟第一次去婆家,只提几斤水果有啥意思?还想不想留好印象了?好在她宽厚的爸爸说了句宽慰人心的话:“自己的事,大主意自己拿,别人的意见仅供参考。”
王传志和何琳是大三时朋友聚会上认识的。传志憨憨的,身材挺拔结实,面相老实,肤色稍深,言行有些木讷,常成为女生掩口而笑的对象。农村考上来的学生大部分这样,早年家庭教育的缺失明显与更谙人际之道的城市少爷们的从容机智和活灵活现不同。
和所有出现偏差的家庭一样,何琳生于都市,父亲是一家中型物业公司的领导,母亲是大学教授,家境相对殷实。她自小就是个乖乖女和娇娇女,当然母亲的清高劲儿也遗传了过来。
可能看惯了城里的公子哥儿不学无术和拖拖拉拉按部就班,何琳认为他们太矫情,不懂得人生含义,虽然还没自负到需要找现代王子或都市英雄,至少王传志的出现让她心里一亮,那么羞涩与局促,光安静的眼神就与众不同,不由多望了两眼。
多少年了,高考象一张大网,大浪淘沙,把农村最优秀的人才网络到城市里;多少年了,高考制度都是以分数为先,以高分论英雄;分果果排排队的年代,高考状元就让人想到:不简单,脑袋聪明智商高,单枪匹马过挤过了独木桥。王传志就是一个农村地区的状元,以前10名的身份在大学新生入学典礼上还被校长点过名。这是一名脑袋好使的模范生。
何琳就对这样的校园英雄有过无数憧憬,这来自她在大学当老师的母亲不偏不倚的态度和有意无意的念叨:这些孩子能从农村走出来,象鲤鱼跳龙门,海量人群中跳出来就不容易,上进心、积极性,不甘落后的冲劲也更明显。如果说何琳看中了这个农村青年什么,她自己说就是那种积极改变命运的姿态和韧劲特别打动她。
王传志也很喜欢眼前的小巧珑玲的女孩,聪慧,苗条,白皙,温柔可爱,不是那种惊艳的漂亮,却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气质。特别是没有城里女孩眼睛长在脑门上的势利。二人都属慢热型,先是不讨厌,后是好感,慢慢地就怎么看怎么顺眼了。
当然,二者稍有不同的是,何琳是属于观察型,慢慢找证据和理由说服自己,这个男孩是否真的优秀,真的可以托附终身?传志是观望型,自己条件不好,家境不好,有点自卑情结,觉得没有资本高攀城市小姐。好在爱情这种纯主观的情感有一种势不可挡的爆发力,可以轻而易举逾越一切世俗的说教和偏狭的眼光。
也象所有校园里如温室花朵般的爱情,因没被风吹雨打过而更显娇艳,花前月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于是两人从毕业前的形影不离自然过渡到毕业后的谈婚论嫁。
第二天下班,王传志照例又去接何琳,逛逛街,找个什么地方随便吃点什么。王传志很节俭,象街头羊肉串、烤红薯、糖葫芦什么的,自己总是找借口不吃,或少吃,紧着何琳吃。何琳习惯了传志的囊中羞涩,每次要一两串,塞塞牙缝,欣喜的就是受宠的感觉。反过头去可能买一大盆,问题是那样傻吃太没味道。这是个有情饮水饱的romantic时期。

何琳拿着一串羊肉津津有味地吃,传志帮她拿着另一支,从小街北头走到南头也吃到了南头,然后走进超市。
何琳在前面走,传志推着小车在后面跟着。何琳没过过穷日子没缺过钱,眼光高,只买贵的好的,显然不太理会姨的话,中年妇女,小气得很啊。要龙井,二百多一盒,再加一盒;女式保暖内衣四件,未来婆婆一件,大伯哥一件,嫂子一件,大伯哥的女儿9岁的招弟一件,共花去九百多;花旗参一盒,三百多——不知怎的,小姨的话又在耳边响,迟疑了一下,回头看男友。传志正安静地看着她。她笑了一下,马上拿了两盒,再回头,男友在咧着嘴笑。又提了一瓶50多块的金帝巧克力,在食品店买了多份糕点,当然北京特产果脯是少不了的。
眼见小车上的东西小山似的长了起来,传志小心地说:“我没那么多钱啊。”
何琳潇洒地亮亮卡,“从上面划,老爹给的。”
传志表现很安静,眉宇全舒展开了。
“哈,这样回去有面子吧?”何琳俏皮地看着他,“不过要提不动了。”
“放心吧,我有力气。怎么让你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女生提着东西呢!”
哇,后半句何琳爱听,最爱这种怜香惜玉绅士风度男人了。
十月一日前一天晚上,两人提着大包小包巨兴奋地上了火车。火车那个挤哟,很多背井离乡在北京打工的人要趁七天长假回家看看,不回家的也外出旅游,呼朋唤伴,人一团一团的,到处是人头、大腿和大大小小的箱子、包包,嘈杂声彼志此伏。
何琳虽长于北京,但外出机会并不多,孤陋寡闻,没看到过这么多人潮,战战兢兢的,怕一不留神少了包包。传志很习惯,四年大学每年回家比这拥挤的春节人潮来回就有8次,人多时火车外都挂满了人。
二人磕磕绊绊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幸亏有一个靠窗。把行李放在头顶上后,不相识的两排人就大眼瞪小眼不得已地彼此相面。相够了,何琳就赖着男友讲他家人的故事,提前暖身。传志上有一姐一兄,下有一弟一妹,说到小时候他兄弟们之间夏天调皮爬树掏鸟窝掏出蛇来,人差点从树上掉下来摔残,冬天去水沟里踩冰不留神一只棉鞋陷进冰水里,回到家来,他妈妈就拿着擀面杖追着他们满街跑——
“从树上摔下来就够惨了,还让你妈追着跑?干嘛?”
“挨揍呗!擀面杖打**,揪耳朵!万一摔死怎么办?大冬天的,鞋湿了你穿什么?打你一次,下次让你长点记性!”
“你挨了多少次啊?”
“无数次!我哥跟着我妈干活嘛,犯错误的机会不多,我负责照看弟妹,带着他们玩,到处走,弟妹小也不是太听话,反正他俩出了毛病都是我的错,我几乎天天都能被追到街上去哈。”
想起小时候的好笑,传志就乐得嘴巴合不上。何琳也觉得好玩,“你家五个就你在中间,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最易忽视还最不讨好,你对你妈有意见没?”
“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什么意见?我们那边就那样,小孩不听话就是揍的,不揍不听,皮着呢!”
“你们兄弟姐妹都挨遍了?”
“干活多的挨的不多,我干活少,从小不愿干,自然挨揍多。不过从此就有了一个错觉:我妈认为我不从来不是干活的料,所以才让我念书,偏偏从小学到中学的成绩又印证了我妈的错觉很正确。嘿嘿,给你说,我家的人都是很聪明的,只是那时条件不好,没法都念。说起来,我妈不容易啊,我和我弟两个学生就把家里掏空了,多亏我妈任劳任怨,能干,我和我弟才能挺过来。”
何琳不由自主对未来婆婆表现出莫大的敬意,将来一定要好好孝顺她,让老人过一个幸福安定的晚年。生了这么一个好儿子,培养了他这么好的性格,劳苦功高,不能让这样的母亲后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