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郦眉的授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她曾好奇地问过貂蝉这非乐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貂蝉告诉她,非乐谷的非乐二字来自祖师爷爷墨翟的《墨经》中的《非乐篇》,自从师傅来到这儿隐居,就给这个山谷起了这么个名字。
师傅禽简子在一众女弟子的心目中,简直如同天神一般高不可攀。宓儿心想,师傅用祖师爷爷书里的话来为这里起名,想必是大有深意的吧。
她刚开始读书识字,师傅尚未传授《墨经》,师姐貂禅给她说了几段《墨经》里《非乐篇》的文字,什么“今王公大人,唯毋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也,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什么“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令她听起来云山雾罩一头雾水如听天书。这跟她第一次晚餐时听师傅念“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如出一辙。
不过,宓儿是个极有韧劲的女孩子,她有着非同一般的求知欲。第一次晚餐之后,她就缠着师姐貂禅解释了“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那一大段晚餐祷文的意思,并且把全文一字一句记在了心里。于是在第二天晚餐时,她就能跟大家一起声音响亮地念诵这段祷文了。她还从师姐那里知道,这段“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来自《墨经》的《七患篇》。
《墨经》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奇书啊?宓儿真心期待着能早一天学到《墨经》的全文。
她曾缠着师姐貂蝉要把《墨经》全教给她,师姐颇有些为难,说《墨经》她也只学到了第三十篇《非命》,后面的师傅还没教呢。宓儿没想到连师姐都没学会《墨经》,好奇之心越发浓烈,于是读书识字的劲头更足了。
基本上,她每天和师姐们一起闻鸡起舞,习武读书。一开始,她只能亦步亦趋跟随师姐们,难免手足无措,窘状百出。为此,郭环屡屡笑话她。
师傅为了让她能尽快跟上师姐们的进度,可没少费心思。幸好宓儿的悟性很好,常常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基本上,她每天学习的进度都在十字以上。每每让禽简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一晃宓儿来到非乐谷已经快一个月了。她虽暂时还不能提笔作文,但跟师姐们一起读书时已经是毫无艰涩,琅琅上口。每日的习武和良好的饮食彻底改变了她原来那副面黄肌瘦的样子,使她身体渐渐变得结实,脸也渐渐变得丰腴起来,和师姐们在一起时也有了更大的自信。

这一天清晨,宓儿与众师姐们早早起来吃过早餐,各自准备好笔墨纸砚,走进尚贤堂之后,并没有看到师傅禽简子熟悉的身影,却惊奇地发现大堂上坐着被师傅称之为“郦大姐”的郦眉。
“师傅怎么没来?”宓儿小声对身边的黄姜嘀咕道。黄姜低声回答道:“说不定又有事出谷,才托郦姑姑代课吧。”
郦眉依然是那副冷若冰霜的表情,她目光扫过一众女孩子,确定无人缺漏,才一字一顿对女孩子们说道:“今天我们学《庄子》《秋水篇》。大家注意听我诵读全文!”
宓儿跟众师姐们不敢疏忽轻心,各人不约而同握好羊毫笔,待郦眉一字一顿把文章念出来一句,就马上用隶文在纸上写出一句(注:宓儿的时代没有黑板与粉笔,没有印刷的书本,师傅们只能用这种口诵传抄的授课方式喽^_^)。当然,也会有听错写错字的时候,因此她们在字列之间特意留出很大的间距,以供修改。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干海者,拘于虚也——”郦眉念得极为缓慢,吐字也极清晰,跟师傅禽简子那浑厚平和的声音比起来,显得高亢清朗,另有一种女性的魅力,“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宓儿写完“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下面那个“笃”字不知道是什么字,于是猜想了一下,用了个度字代替。
庄子这篇《秋水》并不长,只两千多字,郦眉念完却足足花了一柱香的工夫。众女弟子们记录在纸上后也是各人不一,各有纰漏,写得最好的是年纪仅次于貂蝉读书最多的蔡琰,但即便是她,也仍有数字写不出来。
郦眉接着为大家详细解释了文章里的众多生僻字眼,如泾、涘、闾、礨、稊……等字,然后开始讲解文章微言大义。郦眉告诉大家,庄子的《秋水篇》主要是借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来讲人由于受时空的局限,所见所闻所知是极有限的这个意思。
宓儿头一次听到庄子寓言,不禁为这种雄奇博大的想象力所触动。虽然她还不能从更深层次来思考问题,领悟天地至理,但幼小的心灵里已隐隐约约生出了一种究道穷理的情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