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键看导师(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威非常爱学习,在武风浓郁、莽汉成群的军营里,他是个异类。尽管训练很紧,战事不断,但郭威都坚持学习。甚至,一遇到比自己懂得多的人就穷追不舍,非要打破沙锅问到第,搞个明明白白不可。军中有位很有学问的朋友叫李琼,郭威和他结交后,发现这位朋友非常独特,不是一般的酒肉朋友,整天划拳行令、吃吃喝喝,而是经常一个人躲在屋里孜孜不倦的看书、学习。特别是一本书,李琼经常随身携带,一有空就掏出来看。郭威就很好奇的问这是什么书?李琼说:“此《阃外春秋》,所谓以正守国,以奇用兵,较存亡治乱,记贤愚成败,皆在此也。”这是唐代一位军事理论家李筌的著作,其中多是治国安邦、整军用兵,乃至个人成长成才的道理。并兴致勃勃地找出自己觉得非常经典的段落,给郭威一一朗读。郭威听后,大惊失色,抢步栖身给李琼深施一礼,连连大呼:“兄当教我!”从此,也找来一本揣在袖子里,随时携带,随时学习,遇到不明白的就去找李琼求教,并称其为老师。
除了李琼,郭威还结交了一大批有志之士,组成了“十兄社”,他们歃血为盟:“凡我十人,龙蛇混合,异日富贵无相忘,苟渝此言,神降之罚。”后来,这些人多数都成为郭威发动澶州兵变,建立后周王朝的股肱班底。
郭威很幸运,在其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他先后跟随过李继韬、石敬瑭和刘知远三位导师。特别是刘知远,由于郭威文武双全,刘知远亲自把他要过来,给自己当大秘书。郭威对刘知远也很忠诚,不论刘知远调任何处,他都跟随左右。宣武军节度使并判六军诸卫事杨光远一度深得晋高祖的欣赏,郭威曾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随其出征。这差事安全系数高,封赏丰厚,还能攀龙附凤。但郭威偏偏不识抬举,就是不去!周围之人有真有假的替他着急:“杨公当朝重勋,子不欲从,何也?”郭威很不客气地回答说:“杨公素无英雄气,得我何用?能用我其刘公乎!”除了刘知远老长官,我谁也不跟!郭威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刘知远对他有知遇之恩。可以说,没有刘知远,就没有他今天的局面,人岂能忘本?何况,杨光远那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狼子野心,张敬达都靠不住他,我能靠得住他吗?而当时刘知远正因为杜威问题闹情绪,惹得晋高祖大发雷霆,准备削夺其兵权,让他回家休息的时候。你说刘知远听到老部下这时候说这种热气腾腾的体己话,该如何想法?所以,做人不要太功利,对于给过自己恩德的人,要多记人家的好处,多为人家着想。烧冷灶,未必没有馍馍吃。

果然,后来刘知远被委任做北京(晋阳)留守、河东节度使,第一个要带走的就是郭威。刘知远对郭威,那是委以心腹,推心置腹的信任。郭威对刘知远,也是悉心竭力,知无不为。在契丹灭后晋时,郭威又和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等力劝刘知远称帝,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封枢密副使。刘知远临终前,又以郭威与杨邠、史弘肇等为顾命大臣,要他们辅佐年仅十八岁的刘承祐。隐帝继位后,再升郭威为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
后汉的枢密使,并非继承唐末枢密使、后梁崇政使的职掌,而是后唐枢密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再也不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军政高参,而是统揽政务、军事、财政大权的一号人臣。与其相比,宰相不过“受成命,行制敕,讲典故,治文事而已”,成了唯唯诺诺的秘书长。
不过,进入隐帝时代,高祖留下的辅政机制还是很科学合理的:枢密使、右仆射、同平章事杨邠总管大政方针,枢密使兼侍中郭威主抓国防军事,归德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兼中书令史弘肇负责开封及周边地区的安全保卫,三司使、同平章事王章职掌财政供赋。另一位前朝重臣苏逢吉则出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行政事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