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当干部巧遇萧娜娜,忆苦会选举黄岱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祥林以出身好、根子正、烈士子弟、有文化、团支部副书记、年轻有为的优越条件,被推荐到了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成为一名光荣的社教干部、脱产干部。
赵祥林所在的社教工作队进驻了离落花屯五里地的城角崖大队,工作队由张精锐任队长,其余九名干部都是刚刚提拔起来的小青年,其中有一个女孩儿叫萧娜娜。
萧娜娜的大爷牺牲在淮海战役,所以她也是烈士子女。她二大爷在军区当副司令员,她爸爸是一名大队干部,当然就是革命家庭。她二大爷只有三个儿子,没有闺女,自然就喜欢他的侄女。所以,每年都要让萧娜娜到他在省城郊区的将军楼上住一阵子,享受着城里人最好的生活条件,受到城里人生活方式的一些熏染。她二大爷的服务人员比较多,常陪着她出去逛济南。什么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她都去玩过多少回了。所以,萧娜娜就像个城里的女孩,就带着城里人的一些爱干净利索、讲究卫生和穿戴简洁淡雅的习惯。她和英子的高矮差不多,就是没有英子那样的美人痣,然而却丰腴、白皙而文静,有着一种很潇洒、很革命、落落大方的气质和风度。萧娜娜也是初中毕业,只是与赵祥林不一个学校,他们从来没见过面。
这一见面,赵祥林就有些眼馋,就有些羡慕,愿意接近她。他常想,如果我在继续和英子保留着夫妻关系的同时,得到萧娜娜,就同原来的俩媳妇一样,那该多好!他忽然怀念起与惠、英二人轮番**的美好时光,下意识的觉得,有可能重新恢复一夫两妻的光景。与原来不同的是,萧娜娜取代了被人**过的张小惠。果然那样,就可以通过萧娜娜,找到一个前途命运的靠山,他二大爷不是高级干部么!对!我得主动些,主动地去靠近她。
赵祥林的穿戴本是很漂亮的中山服或者国防服,英子总是用缝纫机给他做制服,把他打扮得很干净、很潇洒、板板正正。他的穿戴到了城里颇显土气,可是在乡下比起来却是有些招摇。只是,这种招摇,现在不行了。工作队领导要求队员要穿补丁衣服,以便与群众打成一片。英子知道了,就把他那身穿旧的蓝色国防服找出来,在两肘部、两肩部、两膝盖、两臀部都打了补丁,赵祥林穿在身上,挺满意。可是,他的袖口上和脖领上却露出一般人穿不起的紫红毛衣的边沿,形成了“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夹茬”。于是,把他的脸,把他的身,点缀出一股土洋结合、新旧分明的异样美,显得朝气蓬勃、精神抖擞,一幅革命者的风范,也非常时尚。
萧娜娜也一样,外面穿着破旧的、打了补丁的蓝色制服,里面穿着淡雅的毛衣毛裤,袖口和脖子上虽然没露出毛衣的边沿,却在脖子上套了一个浅灰色的脖圈儿,两条乌黑的小辫子垂在两侧,一甩一甩的,楚楚动人。
萧娜娜说话落落大方,从不嗲声嗲气,做事果断利落,一身正气,俨然是一派革命女干部的形象。工作队与社员搞“四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遇到问题同商量。萧娜娜白天在田里和社员一起参加劳动,晚上和大小队干部们一起讨论社教工作,划定社员中的阶级阵线,分析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掌握阶级敌人的新动向,每天都要熬到很晚。睡觉,就睡在一户没有男孩儿、只有女孩儿的贫下中农家里。萧娜娜心里有赵祥林,可她对他总是冷眼相看,从不客气。
那天晚上,他们在小队里散了会,赵祥林主动送她回宿舍,她没有拒绝。
如墨的深夜,耿耿银河里又出现了稠密星涛,似乎有波浪在翻滚。两颗年轻的心开始碰撞。
“你的发言真够水平,就连张队长都觉得高兴,那社员也说好,不愧是革命家庭走出来的女孩子,真叫人羡慕。”
“你别上晃我!我哪能比得了你呢?我听你背诵**那三大革命运动的话,背得滚瓜烂熟,我可没你那好记性!总是背不下来。”
“是么?多背几遍就行了,这还不容易。我是说你的思想水平比我高多了,我还是得好好向你学习。”
“思想水平?这可不是学的,那是与生俱来的阶级觉悟。雷锋的思想水平最高,那是学的吗?学不来的。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什么阶级说什么话,阶级立场对了,就能表现出思想水平,做事就做得好。谁像你,才二十几岁,就做了两个孩子的爸爸,心里光想着那些乱七八糟的私事,思想水平还能提高?高点低点也倒罢了,最不该的是,搞了什么‘一夫两妻’。两妻就两妻吧,还都是要饭来的,真辱没了你的青春。”
“哎呀呀!哎呀呀!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娜娜同志,你神了!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
“告诉你?没门儿!哼!也就是我给你保密呗,换换是我,早弄得工作队的人和贫下中农全知道了!”
“谢谢你给我保密。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现在我是一夫一妻了,你也没什么把柄可抓。只是,我得弄清你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吧,不然,我就……”
“你,你?你能把我怎么样?就不告诉你!给你个‘憋煞驴’,嘿嘿……”
赵祥林一把抓住她那只娇嫩的手,用一点力气捏她。“快说!”
“你捏,你捏!捏死也不说……”
“真的?”
“真的。”
他又使了点劲儿,她还是不吭声,任他捏……
天黑得对着面也看不清对方的脸。
赵祥林哪敢真的使大劲去捏她那可爱的嫩手,只不过逗她玩玩。可是,捏着捏着,赵祥林的脸就感觉甜蜜起来,被她那很香的舌,涂抹了一道长长的香唾。他就把她紧紧抱住……
工作队是有严明纪律的。赵祥林和萧娜娜之间的关系极其秘密,他们也非常谨慎,除了他偶然在晚上送她回宿舍的路上互相亲近一番之外,平时的相处,她对他还是冷眼相看,丝毫也表现不出有任何爱慕之情,如果说有一点亲近,那也绝对属于革命友谊。所以,那是纪律以内的事,除非神仙,谁也发现不了他们的秘密……
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赵祥林晚上回家睡觉的次数逐渐减少了。同时,赵、萧二人在一起配合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一天晚上,他们从小队里讨论完阶级斗形式,赵祥林去送萧娜娜,到了没人处,赵祥林紧紧地搂住了她:“我好想你!”。萧娜娜用一只手把他拥开,一只手从裤兜里取出一样东西,想递给赵祥林,“给”,赵祥林不知是何物,萧娜娜甜甜的笑笑说:“拿过你的手来。”然后,她很亲近地给他往手腕上带。赵祥林忙问:“什么东西?”她捂住他的嘴。赵祥林慢慢抬起手腕仔细看:“哟!手表!”在这黑洞洞的夜晚,他能看见上面的时针和分针并在了一起,秒针在一圈亮晶晶的光点中缓缓移动,贴在耳朵上倾听着秒针“卡卡卡卡”的响动,觉得这声音太好听了,太美妙了,太难得了。于是激动起来:“你……你给了我,你带什么?”萧娜娜没好气的说:“给你?恣的你?这只是借,不是送,懂吗?”
“借!借多长时间?”
“没有期限,只要你……”
赵祥林心里十分想要,可又不得不推让一番。“我带着?不好意思啊,你带什么呢?你还是留着自己带吧!”
“我带?这是男式的!土老冒!”
“手表也有男式的女式的?”
“当然有!什么东西都分男式女式。”
“怎么报答你?”
“你认我做老师。”
“学什么?学革命道理?”
“这我比不了你!”
“那该学什么?”
“什么也不用学,改掉你的土老冒习惯!”
“那就是学洋气了?行!萧老师,我慢慢跟你学。不过……人都说,要学会,得跟老师……睡……”
萧娜娜就把他紧紧搂住。
天上的星星很奢侈的铺满了宽阔的银河,化作了**的星云,地上的夜色在**中阑珊。两颗很大的胆子膨胀着,就像贼胆,不!比贼胆大……他们顺利的达成了默契,互相依偎着、抚摸着向野外走去,慢慢走进一个菜园小屋。大白菜已经收割,地里已经没有可偷的庄稼,所以就没有人在这里看守。傍晚收工时,萧娜娜曾让人把它打扫干净,说是菜园屋子也要表现出社会主义教育的新气象。他们知道,如今的菜园小屋,已非从前,几乎所有要饭的人都被收容到集体生产中去了,不会再有要饭的人寄住了。
这小屋有一个土坯垒成的土炕,上面垫了一些麦秸,铺了一辆草席,它很幸运的成为赵祥林和萧娜娜第一次**的温床。尽管萧娜娜穿的内衣很洋气,与这间野外小屋的土气不相称,可是她要得到赵祥林的**却不会因此而减弱。他身上的温度,可以调动起她的亢奋情绪,她身上的香气,可以使他立刻陶醉。她的身上有着一种英子和小惠身上都没有的特别娇柔和甜美。所以,第一次爱,做得轻车熟路、**满屋、跌宕起伏、缠缠绵绵……不过,她没表现出处女的过分羞怯,也没有担心自己会怀孕……所以,使他感到了**发泄后的一种诧异。
事罢,他说“亲爱的,你不陌生,你不是处女!”
“去你的,难道你是处男么?”
“我没有嫌弃你,不过你得和我说实话,是谁……”
“这是秘密,永远不会告诉你!你知足吧!反正我是你的第三个了。你才是我的第二个。要知道,我已经24岁了……我也需要……”
“那倒是!”
“张队长让你每星期回家一宿,加上我的一宿你这个星期就有两个夜晚,可我呢?”
她哭了——一个坚强的、宽容的、革命的女性。
他看看表:“我亲爱的娜娜,别哭!已经午夜一点半了,咱还得回去睡,很晚了会露馅的。”娜娜收住泪说:“赵子,我要与你重新组建一个革命家庭。”赵祥林心中一愣:“不行!我家里还有个蔡福英等着呢!你别当真!她对我真的很好,我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我。”
他能感觉出,她的脸在黑暗中阴沉下来,似乎他的话是刺刀,扎进了她的胸膛,于是她就恼羞成怒了:“我不许你提起蔡福英!哼!一个要饭来的野女人,也能牵动你的魂?真没出息!反正我可能会怀孕。我要你离婚,你要不同意,我就把咱俩的事公开出去,状告你的**罪,让你坐牢,至少让你回家种地。”
说也奇怪,或者叫做一物降一物,赵祥林在惠、英面前,具有绝对的男人权威,而在萧娜娜的石榴裙下,竟变成了一只被**的袜子,再也挺不起男人的脊梁。与其说赵祥林得到了萧娜娜,莫如说是萧娜娜征服了赵祥林。只是一次男女欢娱,赵祥林就成了服服帖帖的俘虏,她一发脾气,他只好去哄她:
“亲爱的,别着急,这事儿来得太突然,容我好好想想行么?”
“想什么?想什么都晚了!白占我的便宜?想得美!”

公社党委在一个很大的场院里召开万人大会,进行忆苦思甜。周围的墙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那标语上写着“社会主义好”、“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标语口号。用黄土堆起的讲台上,布置得非常壮观和气派。眉批上赫然写着,“忆苦思甜大会”,讲台两边悬挂着一幅极其硕大的对联,上下联分别是:
想当年、地主老财、军阀官僚、逼死多少穷兄弟;
看今日、集体生产、人民当家,还须团结对敌人。

会场里,各个村队的社员,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以大队为单位排成十八路纵队,从东到西列开阵势,人们都严肃认真地坐在自带的小撑杌或小板杌上。万人大会的人数毫不虚夸,兴许超过了一万人,黑压压的好大一片,显得隆重、热烈和庄严。
这样的万人大会,自从大兵团作战结束以来,还是第一次。
妇女们都不敢带针线活,不敢带哭闹的孩子,所以秩序井然。
赵光明让姚丽琴在家看着小翠和小福子,让赵光哲、程玉芬、蔡福英都参加了这个无比重要的大会。赵祥昆和张小惠,也觉得开会重要,就把金钗送到姚丽琴那里看着,都来参加大会。“天下知”、“意见篓子”、孙妈、赵可安、石榴花,以及赵可新的儿子赵宗仁就在他们的后面坐着。
主持大会的是张精锐。赵祥林受到了张精锐的赏识和重用,做了他的临时秘书。此刻,他和萧娜娜还有其他几个年轻的工作队员,在讲台后面坐着听后差遣。
张精锐先宣读了一个中央文件,又传达了一个县委文件,宣布了公社党委进行阶级教育的《决定》,大会正式开始了。第一个发言的是公社党委书记魏红军。
魏红军是个个头不高的小胖子,四十七、八岁的年纪,头戴一顶破旧的三大扇棉帽子,身穿打了许多补丁而且很显邋遢的破旧棉袄,与普通社员的打扮基本一致。他缓缓从后台走到前台的讲桌旁,环视着会场,还没说话,就流下泪来,泪水覆盖了他的脸,营造出一片凄凉和肃穆。他终于讲话了,是用哭泣的、哽咽的腔调说话的,边说着边流泪。他说话的内容虽然常常被他的哽咽声咽住,但因为有发电机的电力驱动,通过麦克风和高音喇叭的扩音,人们能清楚地听到他的抽泣声和说的每一个字。于是,他小时候如何受地主的压迫,如何受鬼子的欺负,如何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榨,如何家破人亡,如何与他的母亲离别,如何在讨饭的时候被地主的狗咬伤了他的腿,都讲得枝枝叶叶、历历在目……那是他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立刻感动得会场上泛起一片呜咽声。人们对那吃人的豺狼怒火满腔,巴不得逮住那些豺狼一般的地主分子啃上两口肉,解解恨。啊!堂堂党委书记,居然有着如此催人泪下的血泪史!他对旧社会的控诉可谓情真意切,打动着这个万人大会。台下面的呜咽声互相传递,互相感染,一直感染的大会上出现了一片片嘈嘈切切的哭泣声。那哭泣声此起彼伏,愈渐高涨,特别是妇女,有的竟哭得放了声,使整个会场处在一种沉闷、压抑、窒息、悲壮的气氛中。
人的感情就是这样脆弱,经不起血泪般控诉的强烈感染。这种感染以眼泪、声音和表情的方式,以讲述自己苦难生活,特别是以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为催动,复制和粘贴在这偌大的会场上,感动着每一个人,激起了许多与自身相联系的情景浮想。可能男子汉们也不都是钢浇铁铸的罗汉,也有哭得痛哭失声的人。比如,赵光哲想起了他爸被绑票的事,赵光明就想起了他妈死亡时候的情景,许许多多的男人都想起了自己曾经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更有许多男人,想起了为地主扛活要不了工钱来而挨饿、逃荒要饭的情景。女人们更是一个最脆弱的群体,她们哭得最真切也最伤心,一个个泪如泉涌,擦去再流,满脸的泪水、满腔的悲愤,控制不住,像一股潮水在会场上涌动。不论是男人、女人,就算是铁人、石头人,在这种哭声一片的人群里也会受到熏陶而鼻子发酸、泪流满面的。
魏红军讲的都是他在旧社会亲身经历的困苦、劫难和悲伤的境遇,这种境遇就是革命的起源。他根本用不着夸张和撒谎,因为那都是人们所熟知的苦难经历。这种苦难的经历,才过去十几年,犹如昨日,每一个成年人都记忆犹新,许多人都有相似之处。苦难的、人吃人的旧社会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都是大同小异的。现在,对这些苦难的回忆,就像把那个罪恶的时代重新搬进了人们的面前,所以就把整个会场感染的一片哭声了。
程玉芬、张小惠、蔡福英哭得最痛,泪也流得最多。可是,她们的泪却不光是为旧社会流的,大概,也为前几年挨饿而流泪。
当人们看一出催人泪下的悲剧,看一场《窦娥冤》之类的电影,那生离死别的剧情,也是很容易把全场感染成一片哭声的。一户人家发丧,那儿女们哭得惊天动地,常常会把过路的人感染得流下泪来。所以,如果站在艺术的角度上看,那忆苦思甜大会的筹划者和做主讲的魏红军同志,都是很具有艺术天才的大师。不过他们不是艺术大师,而是很合格、很称职的政治家。
政治家和艺术家有时是相同的社会角色,都是为人民创造某种情感的帅才。
魏红军才讲了大约十几分钟,就酿成了如此悲伤的会场气氛。社长张精锐似乎从人们的情绪中受到了某种启发,他好像也猜透了台下面那一片哭声未必都是痛恨旧社会的,特别是那些未成年的半大小子们,旧社会的时候他们记得的事情还不多,现在的哭声也许是联系到了解放后的某些事儿。所以他很机敏地喊起口号来,当然那口号是**在主讲人说话的缝隙里的。他喊的口号是:“不忘阶级哭!牢记血泪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坚定不移地依靠贫下中农!”“天下穷人是一家!团结起来走社会主义!”“打倒地主阶级!打倒地主的狗腿子!”他一喊口号,全会场上都跟着喊起来,他喊一句,台下就喊一句,顿时,台上台下口号声互动起来,震天动地,群情激昂。那口号声长短大小、抑扬顿挫完全一致,那口号声飘进麦克风里,通过特大号的喇叭,成千万倍的扩大和传扬出去,于是更加激昂更加壮烈,可谓排山倒海、雷霆万钧。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魏红军从旧社会讲到了解放后,他的眼泪渐渐少起来,脸上浮起了笑容。于是,张精锐的口号也就改成了感激之情:“中国**万岁!**万岁!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三面红旗万岁!**万万岁!天下穷人是一家,团结起来走社会主义!”这口号声响彻云霄,震撼着辽阔的大地和一颗颗人心。啊!旧社会呀,你万恶至极,新社会呀!你终于来了!社会主义呀,是一条金光大道!资本主义呀,你可把中国人害苦了!修正主义呀,我们不能走那条路!**啊,你真伟大!**呀!你就是我们的大救星!
东赵村一个叫黄岱岩的中年人,他的眼睛似乎很难睁开,口唇厚得犹如被殴打之后的肿胀。在魏书记演讲完后,黄岱岩登上了讲台,作忆苦思甜报告。
据说,黄岱岩是当时全公社最穷的一个贫农社员。解放前他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长期要饭维生,侥幸没饿死,活下来了,盼到了解放。解放后分了房子和土地,有了固定的住处和较好的生活来源。可是仍然吃不饱饭,饥一顿、饱一顿,青黄不接时,还得靠外出讨饭填饱肚子。合作化以后,他挣得工分很少,分得粮食有限,不会过日子,不去精打细算,不知道节约,所以仍然没有饭吃。为了吃好的,他就把屋门摘下来换锅饼,把窗户抠下来换面条、换肉吃,把土改分得的家什卖钱花。到了冬天,无门无窗的房子透风撒气,冷得厉害,就把门窗处堵上些柴草挡风。他本人懒得下大力、干累活,他老婆窝窝囊囊、无能无为,懒得整天躺在床上不下来。两个七、八岁的孩子缺吃少穿,裤不上、袄不上。一家人穷得只有一条棉裤,谁出门谁穿上,不出门的就躺在床上盖一条破烂被子取暖。他基本上是靠上级党救济生活。
前年,上级救济他一身新棉衣和一床新被子。他领回家后,与他老婆商量怎么销缴。他问:“是暖和暖和?还是叨叨?”这是他们常说的黑话,互相都能听得懂。“暖和暖和”,就是把救济的棉衣穿在身上取暖。“叨叨”,就是把它卖成钱,再去买肉吃。他老婆是个懒虫和馋猫,立刻回答说:“当然是叨叨!”于是,黄岱岩抱起救济的新棉衣出了门。半晌,带回来一块酱肉,一切两半,两口儿一人一块“叨”了起来。正“叨”着,在外面玩的孩子回来了,一闻到喷香的肉味,立刻去抢夺,两口儿只得让出几口给孩子吃。
这样的人为什么还能出人头地?
天下是穷人打下来的,穷人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如今穷人坐了天下,当然就“以穷为荣”、越穷越光荣。似乎用不着询问穷的理由和原因,你只要穷,那就绝对是旧社会造成的,就可以成为进行忆苦思甜教育的典型。在全公社,最穷的就是黄岱岩,所以他就成了一个难得的典型。
黄岱岩同志很会说话。别看他没有文化,瞎字不识,但是用本地土话说起旧社会如何讨饭维生的事来,却能说得有条有理,而且很有煽动力。于是他就被请到今天的讲台上作忆苦思甜报告。
黄岱岩说的是俚语,当地人听起来非常亲切,一句很不起眼的伤心话,就能打动人心,那一双双眼睛里的泪珠儿就被催落下来。所以,他的报告比起党委书记魏红军的报告来,似乎更细致、更真实、更贴近当地人的旧时生活,更能激发人们对地主老财的痛恨。他在台上泣不成声,全会场的人便随着他诉说的悲惨情节发出阵阵哭泣声。加上有张精锐那激动人心的口号作动力来助威,会场上的气氛不断升级,那哭声也比前更加悲恸……
黄岱岩讲完了他的血泪史,会议就进入了尾声。尾声就是选举贫协主席。
张精锐代表公社党委提议,由黄岱岩同志拟任贫协主席,由其他几个人作贫协委员,全体社员一同举起胳膊,黄岱岩就当选为贫协主席了。公社党委书记亲自给他戴上了一朵大红的光荣花。
黄岱岩为什么能够顺利当选呢?首先是因为他做了一场生动感人的忆苦思甜报告,发挥了阶级教育作用。东赵大队的社员们,虽然很了解他一些懒惰和馋嘴的劣点,许多人从心里瞧不起他,可是在今天的万人大会上,他做的忆苦思甜报告很够水平,简直就具有强烈的革命性。于是,他的馋懒毛病被暂时的掩盖起来,人人都刮目相看;其次,他也是占了人们习惯于随大流的光。党委书记在前面一马当先举胳膊,万人大会便有一万条胳膊举起来,人人都是随声附和的顺民,决不会有人唱反调的。其三是下眼皮肿。人们的下眼皮一旦肿起来,就只会往上看,不会往下看。上边是谁?魏红军、张精锐,他们是党委书记、社长。人们都看着他们,他们一提议,是不会有人不赞成的。随大流、下眼皮肿,是千年来积淀的劣点。这劣点是种庄稼养成的老习惯。种庄稼的老百姓,一贯奉行着“收不收随大流”、“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干么咱干么”的信条。殊不知,这一举胳膊、随大流,这个关系重大的决策就凝固成了坚硬的钢铁,其形态就无法改变了。如今,黄岱岩当选贫协主席,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既定事实而无法改变了。


作者注:《落花屯》全文,38章,总字数,35、5万。
作者本名:王其学(网名,斗南子、冷雨热雪等)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创作时间共六年:2001年4月——2006年12月。
小说创作和修改中,网上曾用书名《爱你本无情》、《梦断丹桥》、《三个女人》等。
地址:济南市洪楼七里河路7号,邮编:250100
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