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5.0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冶长篇第五5.0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读啦网网友发布)”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雍,孔子的学生冉雍,字仲弓。
佞,有口才的意思。《曲礼》的解释是:“口才曰佞。”在孔子时代及以前,佞是一个褒义词,本义是有口才之美。古人还常常谦称自己不佞,可见佞是美称。(读啦网)然而,孔子并不认可佞,特别是当他把佞与“巧言令色,鲜矣仁”挂起钩来,佞就逐渐演变成一个贬义词。到了今天,佞完全成为一个贬义词。
御,《尔雅》的解释是:“禁也。”《集注》的解释是:“当也,犹应答也。”
口给,口齿清楚,口才敏捷的意思。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说:“为什么要有口才呢?伶牙俐齿地与他人辩论,常常会遭人嫉恨。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或者说没有弄懂),是否有仁德为何要与口才挂钩呢?”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能言善辩,凡事都要与人一争高下。其结果是:虽然在场面上你辩论赢了,但是别人心里不服,甚至会产生反感和嫉恨。这实际上是虽胜犹败典型例子。按照互相尊重的原则,即使道理在你那一边,与他人讨论问题时,也应该心平气和,谦虚礼让,更不宜在众人面前让对方难堪、出丑。特别是讨论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更不应该刻意寻求辩论的输赢。这与前面事君待友必须遵循互相尊重的道理,是一样的。请问:君子胸襟宽广,以德服人,又何必在乎一时的口舌之乐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