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5.0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冶长篇第五5.0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贱,孔子的学生,姓宓,名不齐,字子贱读…啦
若人,《包注》的解释是:“若人者,若此人也。”
斯,《集注》的解释是:“上斯,斯此人;下斯,斯此德。(读啦网网友发布)”也就是说,第一斯指子贱;第二个斯指其君子之德行。
孔子在谈论子贱时说,“此人是君子呵!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又是从哪里取得君子之德行呢?”
根据《韩诗外传》的记载,子贱能集思广益,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治理单父(地名)时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获得民众的拥戴,也得到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甚至说,如果给子贱管理更大的地盘,子贱的表现将会更出色。
与此同时,在孔子看来,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对于人才的辈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鲁国多君子,所以子贱得以成为君子。当然,子贱本人也有悟性,学习也刻苦;再说,能够一直在孔子的身边学习,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的理解,鲁国多君子,当然包括孔子自己。子贱之所以成为君子,与长期接受孔子思想的熏陶也是分不开的。而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一生崇拜周公,效仿周公,正是周公完善了鲁国的礼乐制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