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4.1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仁篇第四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读啦网网友发布)”曾子曰: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参,曾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后称曾子。
唯,《说文》的解释是:“唯,诺也”。或曰:唯恭于诺。
忠,《国语》的解释是:“中能应外,忠也。”或曰:忠,言以中心。如果与恕对应,则可理解为尽己之心以待人
恕,《贾子。道术》的解释为:“以己量人为之恕。”或曰:推己之心以及他人,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将心比心。”
孔子说,“曾参呵,你应该是了解的,我的学说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呵!”孔子离开后,其他学生问曾子:“老师刚才说的吾道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呢?”曾参回答说:“老师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忠恕之道。”
忠就是忠诚,尽己之心以待人。这不仅限于对君王的忠心,而且包括对父母长辈的孝,对兄弟姐妹的悌,也包括对朋友同事的信。实际上,这里的忠已经包括了一个人安身立命和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规范。

恕就是宽容,推己之心以及他人,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将心比心。”为人处事,要经常换位思考地想一想:如果别人这样对我说话,我会高兴吗?如果别人这样对待我,我能接受吗?如果我这样处理问题,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特别是当别人犯错误时,如何处理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总之,如果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那么首先就要如此对待别人;如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那么更不应该要求别人去做。
由此来看,无论是忠还是恕,其核心内容就是孔子一以贯之的仁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问题,事事处处先想着别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充满谅解和仁里,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曾子把忠恕之道看作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很有道理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