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3.0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佾篇第三3.0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佾读YI,第四声。古代八人一列为一佾,八佾即为八的意思。八佾之舞中,每一佾都用八人,都是有说法的。“舞所以节八音,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故必以八人为列”。古人认为,八音谐和,方能成为乐。
按照周朝礼制,天子祭祀时,乐舞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大夫为四佾,士二佾。依此递减,等级森严,不可逾越。季氏身为大夫,祭祀时乐舞只能用四佾,而他却明目张胆地用了八佾。孔子是周朝礼制的坚决维护者,对于季氏这种严重违背礼制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所以用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来加以谴责。
对于孔子说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孔子认为如果连季氏这种严重违背礼制的行为都能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呢?第二种理解,孔子认为季氏连这种严重违背礼制的事都忍心做得出来,那么他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心做呢?然而,不管是哪一种理解,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违礼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所以,汉代以后,凡谴责和声讨奸臣的罪行时,都沿用了孔子的说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