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2.1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政篇第二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啦网)”
罔,一种解释是:茫然无所得。另一种解释是: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殆,《公羊传》的解释是:殆,疑也。思而不学,则无所依据,故疑而不决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得;光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则无所依据,疑惑不决。
众所周知,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其途径包括读书和向他人求教。对于这种通过间接途径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如果死记硬背或者照搬照抄,自己不思考,不联系实际,不习其事(即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验证),那么他将茫然无所得,成为一个“书呆子”。
然而,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他拒绝通过读书学习来获取前人和他人的知识、经验,只知道自己一个人整天关在房间里冥思苦想,甚至胡思乱想,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个不切实际的狂想徒,或者成为一个未见过世面的“井底之蛙”。
按照孔子的教诲,把学习与思考、读书与实践(习)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能独立思考、善于实践的君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