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2.0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政篇第二2.0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鲁国大夫。其父亲孟僖子临终时,遗命要他向孔子学礼
无违,不背于理。
樊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
御,驾车,此处指樊迟为孔子驾驭马车。
生,这里解释在世时。
鲁国大夫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有针对性地回答:“不要违背礼制。”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父母在世时,要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时,要按礼节安葬他们,祭奠他们。”

本章孔子从为政的角度论述孝道。孔子之所以强调孝道与礼制的关系,是因为当时鲁国三家贵族都不遵循礼制,再加上春秋时期的大环境,礼崩乐坏,孔子深为忧虑。所以,当鲁国大夫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时,孔子立即就指出:不要违背礼制。为政者必须带头遵循礼制,从自身孝敬父母做起,并推而广之,行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之人。从尧舜开始,大孝于天下,就包含着爱天下人的意思。我国从汉代起,皇帝都号称以孝治国,每个皇帝的溢号前都加了孝字,如汉文帝全称孝文皇帝,汉武帝全称孝武皇帝。可见,孝道与礼制具有驯化百姓、强化国家统治的政治功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