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读5.1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冶长篇第五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读啦网网友发布)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令尹,春秋时期楚国把宰相叫做令尹,“令,善也。尹,正也。言用善人正此官也。”
子文,姓斗,名谷于菟,字子文据记载,斗子文是楚国著名的宰相,曾毁家纾难。三次任令尹而家境一贫如洗。
崔子,齐国大夫崔杼。据《左传》记载,是他杀死了齐君庄公光。
陈文子,齐国大夫,名须无。
子张问:“楚国的子文三次出任宰相,没有欣喜于色;三次被罢免,也没有露出怨恨之情。每次交接,他还认真负责地把自己制定的政令交代给新的令尹。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这可以说是忠于国家了。”子张又问:“那么,他算不算仁呢?”孔子回答说:“因为我不知道他内心是怎么想的,所以不能肯定他是否仁?”
子张又问:“齐国大夫崔杼杀了齐庄公,齐国的大夫陈文子拥有10辆马车,舍弃不要,离开了齐国。到了别的国家,他才发现:这里的执政者与我们齐国的崔杼差不多呵?!于是又离开了。另到了一个国家,发现执政的人还是象我们齐国的崔杼。所以再次离开了。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他看来很清白呵!”子张又问:“那么,他算不算仁呢?”孔子回答说:“因为我不知道他内心是怎么想的,所以也不能肯定他是否仁?”

从上述对话中,我们看到:孔子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楚国宰相子文对国家的忠心和齐国大夫陈文子为官的清白,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了忠心和清白并不等于仁。在孔子看来,仁对于执政者来说是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以陈文子为例,他每次遇到弑君之类的当权者,总是逃避,以图洁身自好。按照仁的要求,他不仅要保持自身清白,还应该当仁不让,积极与之斗争。孔子一生以克己复礼为仁,对于违法礼制的言行,不管其官位有多高,权势有多重,他都毫不留情地给予批判,活生生地体现了儒家积极进取、当仁不让的精神。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的一些当权者,他们连最起码的对国家忠心和为官清廉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他们达到仁的境界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