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倾国之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华如水,将一抹清辉洒向大地,即使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刻,月光仍旧是那么柔和自然,仿佛在默默地抚慰着人们那饱受战争蹂躏之痛的心灵。
自4月15日美国正式对中国本土实施地面战以来,短短的半个月里中国便陷入烈火硝烟之中。这是一场惨烈血腥的世纪大战,交战双方动用的空军、海军、陆军和其他兵种总数共计100多万人,使用了包括战术核导弹、战略核导弹在内的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虽然主要作战地域在中国东北地区,但其产生的冲击波遍及全球和外太空。
在这场倾国之战中,为了阻止美军入侵中国本土,中国二炮集团军甚至对美国陆军动用了战术核导弹,在东北战场上美国陆军中有“红魔”师之称第5步兵师成为第一个核战的牺牲品。美国陆军第5步兵师组建于1917年12月11日。在整个一战期间,有9,981名“红魔”伤亡,其中1,098人阵亡。351位“红魔”因为在战斗中的勇猛表现而被表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红魔”师参加过跨海进攻法国北部的“霸王”行动。后被转属于巴顿的第3集团军。在一年的时间里,第5步兵师的“红魔”们走过了2,050英里的路程,参加了西欧战场上5次主要的战役。对于第5步兵师,巴顿将军曾说:“对于你们所取得的荣誉,我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在横穿法国的进攻中,你们始终是军队的前锋……我知道你们所有人都具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在我关于战争的记忆里,没有什么能比像强渡Sauer河和莱茵河的这样的行为更加勇敢的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5步兵师共有2,659人阵亡,9,153人受伤,1,050人失踪,101人被俘。“红魔”俘虏了超过71,000个敌军士兵。
就是这样一支战功赫赫的美军王牌师在刚刚踏上中国领土不到一个小时,就被二炮的战术核导弹“点名”一笔勾销。不过,美军接踵而来的报复也是迅疾惨烈的,中国王牌军38集团军的战线防区被美军用战术核导弹饱合覆盖,不仅地面防御工事几乎被翻了个遍,而且对地下防御体系美军也使用了大量的钻地核导弹给予了毁灭性的摧毁。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自它问世以来就对人类的战争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核大战,不论是政治家还是军人都持本能的排斥态度。没有哪一个政治家会把核大战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最后手段,聪明的政治家都知道核武器只有在导弹架上才是最有威慑力的,核大战的电钮一旦被按下,那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通向地狱的死亡进程,意味着全人类的毁灭。因此美国在与前苏联进行冷战的年代,没有像对手那样疯狂地制造数量更多,威力更大的核弹,而是把核弹数量控制在一个临界点上,聪明的美国政客知道,毁灭地球一次和毁灭地球十次没什么区别,既然这样不如把纳税人的钱花在一些更有意义的项目上,这样还可以多捞些选票。而在真正的军人看来,核大战是一种毁灭性的,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在这种战争模式中军人只能是充当炮灰的角色,没有搏杀的刺激、没有英勇的战斗、没有高超的军事谋略,只有“蘑菇云”升腾后的灰飞烟灭,在核爆炸超自然的破坏力下,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士兵的勇气是微不足道的。
正是有鉴于此,所以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虽然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连绵不断,但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直保持克制的态度,全世界在核大战的阴影笼罩之下倒也度过了几十年和平的光景。不过,核弹这个超级武器自它诞生以来就注定了要从发射架上走向战场,这是一个无法遏制的必然趋势,虽然没有谁真敢丧心病狂发动毁灭性的世界核大战,但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却与日俱增,人们不仅不断研制出威力更大的战略核弹头,而且也在开发可以应用于有限战争的战术核武器。中美大战的爆发终于为这些精巧战术核武器提供了一个展示威力的实战机会……
不过这场有限的核战争并没持续多长时间,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在损失惨重后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使用核武器攻击对方的举动。在中国方面来看,既然核武器吓不住美军入侵的步伐,那么继续使用核弹打下去只能使核战升级,另外38军在美军核打击下的“瞬间即逝”,也使军内反对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呼声日益高涨,虽然还有少数将领坚持“核武”制胜论,请求程光继续对美军的地面入侵部队实施核打击,直到美军退出中国领土。但军委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诱敌深入,靠“人民战争”这个传统的法宝来消耗美国的战争潜力,他们认为中国地域广阔,有着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没必要同美国拼核武器,在高科技战争领域一决雌雄,那是中**队的弱项。即便是靠战术核导弹的威慑逼迫美军退出了中国地面战场,中国依然会面临来自空中和海上的超视距打击,与其被动挨打,不如把敌人放进来,发挥中国陆军的强项,打一场面对面的地面战争。当然,不少将领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也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今天的美军已经今非昔比,在历经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磨练后,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质的飞跃,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否还能再现当年的志愿军的辉煌战绩,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在美军方面,小巴顿将军同样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从内心深处讲小巴顿不主张发起一场对中国本土的地面作战,这有点像一个持枪的现代士兵没必要与一个中世纪的武士肉搏一样,美军的优势本来就在海陆空远程攻击模式和高科技武器上,如果发起一场教科书式的正规地面战,那无异于舍己之长,用己之短。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陆军大国,发动地面战简直是一场灾难,按照他原先的设想地面战的规模应当控制在朝鲜半岛,对中国本土只需要实施远程打击,迅速削弱中国的战争潜能,使之不得不屈服就可以了,虽然中国是一个基础工业大国,但是以美军的巨大空中打击力量,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足以将中国炸毁旧石器时代,到那时候即使是中国政府不肯妥协,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会让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毕竟生存的本能要远远超过对尊严的追求。

但是在与辛格博士的一次秘密会谈后,小巴顿悲哀的发现在这场世界大战的背后军人的意志是微不足道的,真正操纵战争的幕后之手是那些远在华盛顿的金融家、军火商、政客以及所谓的精英们,他们目的不是一场干净利索,零伤亡的胜利,而是创造战争红利,消耗多余“垃圾”人口负担。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小巴顿自信自己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最富战略远见的统帅,但是在政治领域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一个未毕业的小学生。当他认识到这一点时,他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场战争,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只能被迫接受现实,去制定一个能够让华盛顿各方势力都“满意”的地面作战方案,至于这个作战方案要死多少美国孩子,这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自越战之后,美国的总统们在没有确定的目标和十足把握的情况下,都不愿意将美国士兵派往外国领土上作战,但在经历了科索沃、阿富汗等几次快速和低伤亡的海外军事行动后,这种感觉开始逐渐消退。第二次海湾战争和第二次朝鲜战争更是为远距离打击敌方目标提供了实战证明,极大地降低了参战人员的危险。对于没有经历过残酷越战、朝鲜战争的美国新生代,战争在他们眼中就像是一场网络游戏,而胜者总是可以得到最好的奖赏。但深知战争史小巴顿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29万美国士兵阵亡,其中仅突出部战役(Battleofthe Bulge)一役,就有1.9万美国士兵丧命,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为争夺一个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小岛而战死6000多海军陆战队员。越战中美军的战斗和非战斗阵亡总数也达到了5.8万。这些血淋淋的数字让他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不是虚拟世界中的网络游戏,尤其是在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发动地面战,巨大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他只能祈求上帝希望自己的计划能够减少这个伤亡数字。
但是战争不是一厢情愿的,面对美军的入侵,中国方面的反击刚烈而迅猛,仅在“五日核战”里美军在东北战区的伤亡即高达3万多人,不过这个数字和美军在全球各军事基地的死亡人数相比则又小巫见大巫,中国二炮集团军对关岛、冲绳美军基地战略核打击,让这两个岛屿永久性地沉入大洋深处,随之陪葬的有100多万平民和军人。面对如此高昂的死亡人数,即使是在军界以强硬派著称的小巴顿不禁潸然泪下,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硬下心肠继续指挥军队作战,他无视部下们再三恳求停战和谈的建议,坚持将一个又一个空降部队投向那块死亡之地,因为他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不能心软,入侵中国本土是华盛顿方面既定方针,是不容违抗的,作为一名西点军校毕业的高材生,他所接受的教育信条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必须无条件执行,没有任何借口。
所以,核战虽然停止了,但战争惨烈依旧,在美军的疯狂进攻下,东北军区陷入苦战之中,美军在这次对中国本土的地面入侵战争中除了依靠强的的空中打击力量控制了东北的制空权,另外动用了许多秘密的“杀手锏”武器,让东北军民猝不及防伤亡惨重,其中杀伤力最大的就是声波弹。
声波弹是美军为了对付令他们头疼不已的城市巷战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武器,美军开发的声波武器主要包括次声武器、强声武器、超声武器、噪声武器等等。通常美军在每一次攻城时首先会发射噪音弹,迫使城市的居民逃离家园,然后使用次声波弹对守城军队进行硬杀伤。次声波弹是一种由高能放大器驱动特制扬声器发射大功率20赫以下的低频声波即次声波的武器装置,一般由次声波发生器、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次声波弹之所以能具有致命杀伤力,是因为在自然界里,人耳能听到每秒振动频率在20~2万赫之间的声音。超声波高于两万赫,次声波低于20赫。而人体各器官、部位的固有频率在0.01~20赫之间,与次声频率相似。如果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10赫,就能引起人体组织的共振。轻者头昏、呕吐、呼吸困难,重则致人昏迷、瘫痪,甚至五脏六腑破裂而死亡。美军的次声波武器就是根据上述原理而研制的。
美军在中国战场上广泛使用的次声波弹主要有两类:一是神经型次声波弹,它的振荡频率同人类大脑的阿尔法节律(8~12赫)极为相近,产生共振时能强烈刺激大脑,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另一类是内脏器官型次声波弹,其振荡频率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固有振荡频率相近,可使人的五脏六腑产生强烈共振,破坏人的平衡感和方向感,使人恶心、呕吐及剧烈不适而失去战斗力。由于次声波具有渗透性强的特点,因此即使人躲在工事和装甲车辆内,也不能幸免。当人体与声波发生共振时,轻则会造**员不适,如头痛、恶心、晕眩等;稍重一些,会造**员肌肉痉挛、全身颤抖、呼吸困难、神经错乱;再严重一些,会造**员脱水、休克、血管破裂、内脏损坏,最后导致死亡。
中美开战之初,由于缺乏对声波弹认识和防御手段,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还没有来得及看见进入城市的美军就死在这个无形的恶魔手中,致使巷战这一传统的防御方式失去了它的功效。而凭借着这一攻城的利器,美军不仅大大提高了作战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度,还降低了以往战争中城市攻坚战的巨大弹药损耗和人员死亡率,创造了高科技战争条件下的闪电战奇迹。4月18日,联接内地与东北地区的战略咽喉要地锦州,在一夜之间被美军占领主要就是靠它的功劳。
在关闭东北与内地之间的大门后,小巴顿利用其空中运输和火力优势,对东北境内的中**队展开了凌厉的战术分割,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一个个战略重地先后宣告陷落,大片国土相继沦丧。
月华如水,将一抹清辉洒向大地,从素洁的天空往下看,大地上处是硝烟烈火,到处是厮杀呐喊,那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正在为自己的生存不屈地战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