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水东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01年9月11日,就在布什总统乘坐的“空军一号”还在空中绕着一个大圈子缓慢飞行的时候,关于9•11“阴谋论”的种种传闻就开始悄悄地弥漫开来了。 同时,“纳蓝”计算机上“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知识数据库开始大量补充新的数据:“阿尔忒弥斯计划第一次重大调整”。
9:57分,“空军一号”起飞后,布什终于能抽出时间给家人打个电话了。得知妻子和双胞胎女儿芭芭拉和贾娜都已被特工安置到安全地方,布什放心不少,并对劳拉说:“很快就回家。”可是这个“很快”却花了整整8个小时。各方对布什到底该前往何处争执不下。布什和副总统切尼继续着他们的讨论。
10:20,又有人向总统报告,一个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在华盛顿国务院办公室外爆炸。后经证实,这消息纯粹是子虚乌有。包括至今也迷雾重重的许多问题,例如:撞向五角大楼的到底是不是77号航班?93号航班上是不是发生过乘客与劫机分子的搏斗?有没有航班被受命的美国战机击落?甚至有人怀疑:副总统切尼为什么不让布什飞回华盛顿,而叫他在天上飞来飞去?
11:45,“空军一号”降落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随后,军队宣布进入最高戒备,15分钟后,美国宣布关闭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边境。战争的硝烟似乎越来越浓重。此时,媒体已经开始不停发问:总统到哪去了?他为什么还没回到华盛顿?
其实,布什的智囊团从他抵达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一刻就开始担忧:此时此刻,事态如此严重,总统的表现对他的形象至关重要。但这确实是两难的选择:如果布什不顾秘密警察和切尼的反对回到华盛顿,他很可能被指责不顾大局,执意将自己暴露在外,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一旦发生意外,整个政府将陷入瘫痪。但是,如果不回去,会有很多人指责他懦弱,只顾个人安危,忽视了民众的恐慌心理。此时,一条假消息又传了出来称:“‘空军一号’是恐怖袭击的下一个目标。”白宫官员很快让这条消息尽人皆知,总统本人成了恐怖分子的下一个目标,谁还会为总统未能及时返回而批评他胆小怕事呢?一个星期后,白宫发言人弗莱舍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假消息。”那么,是谁安排了这一切?很多人指向切尼。美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这条消息有两个作用:使切尼不让布什回来的理由更为有力,而且让布什名正言顺不必返回华盛顿。”
13:15,“空军一号”再次起飞,布什不想再在何去何从上浪费时间。他决定了,按切尼所希望的,飞往内布拉斯加州的奥富特空军基地。
13:27分,华盛顿特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美国国防部随即宣布,两艘航空母舰和5艘其他舰只将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出发,驶往纽约和华盛顿地区的海域;空军出动飞机在美东地区上空巡逻,防止恐怖袭击重演。
14:50,“空军一号”到达奥富特空军基地。布什很快就被送到一个可以抵御核武器袭击的地下掩体中。这个空军基地不仅拥有美国最严密的防御系统,还有着先进的战略和通讯中心。在这里,布什可以同身处白宫的切尼和赖斯、五角大楼的拉姆斯菲尔德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就是在这次电话会议上,赖斯和她的助手告诉布什:很多证据表明,这次袭击很可能是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密谋制造的。
16:00,会议结束之际,布什再次表示,他希望尽快返回华盛顿。此时,距恐怖分子的最后一次袭击已过了6个小时。布什身旁的人已经明显分为两派:一派以特工处为代表,坚决希望布什留在空军基地;另一派则更清楚地认识到,迟迟不归,布什将付出沉重的政治代价。
16:36分,“空军一号”起飞,这次是直飞华盛顿。布什拨通了劳拉的电话:“我回来了。”
18:30分,总统座机在两架F16战斗机的护送下降落在安德鲁空军基地。25分钟后,布什回到了白宫,他立即被带到总统紧急作战中心的掩体室里,几分钟后,正在秘鲁进行访问的国务卿鲍威尔经过8小时的长途飞行也赶回来了。在总统紧急作战中心,布什召开了那一天的第二次国家安全会议。
就在9•11事件的当天,美国就把目标锁定了本•拉登和庇护他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也于9•11当天发表声明,否认正在阿富汗避难的本•拉登与发生在美国的这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有关。
拉登3个星期前就曾扬言准备对美国利益进行“重大打击”。近年,包括袭击美国驻也门亚丁海港的科尔号战舰在内的一系列恐怖事件也都与拉登有关。美国情报机构的最新发现表明,1993年2月26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栋办公大楼停车场发生的爆炸事件一案也与拉登有关。
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则是因3月份炸毁阿富汗境内两尊巴米扬巨佛而引起举世关注。塔利班是波斯语“学生”的意思。阿富汗在经历了十多年反苏战争和三年反伪政权的战斗,1994年,一位难民营中的伊斯兰教导师带领几个年轻人揭竿而起,很快夺取了政权。奉行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塔利班,要建立世界上最纯洁的伊斯兰教国家。他们销毁电视、录音机,恢复了旧伊斯兰法律中那些最残酷的刑罚;逼迫女性用罩衫从头到脚遮盖起来,甚至连眼睛都不能露出;他们把人民从学校里赶出,谁也不能读书,除了自己奉为圭臬的《古兰经》。巴米杨佛像坐落在距离首都喀布尔西北230公里海拔2500米的高原上,由两座分别高达53米和58米的石雕佛像组成。这两尊佛像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2月26日,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以反对偶像崇拜为由,下令摧毁阿富汗境内的所有佛像。认为这些实际上只是假神像的佛像违反和冒犯了伊斯兰教。实际上这背后掩盖着塔利班文物走私“创收”的真相。奥马尔对此解释说,他的政令所要求的不过是砸石头而已。为了挽救世上最高立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动了国际救援行动,但没有奏效。
美国东部时间12日02:32:本•拉登否认参与袭击美国,但称完全支持该行动。 10:45:美国总统结束与国家安全小组紧急会谈,发表声明称9月11日恐怖分子对纽约和华盛顿的袭击不仅仅是一个恐怖行动,而且是一个“战争行为”,美国将对这个事件追查到底,对恐怖分子决不姑息纵容,不管他躲在哪里。
同一天塔利班也再次发表声明称:如果本•拉登涉嫌美国恐怖袭击,它会考虑将其引渡。鲍威尔称:拉登在很大程度上与这次恐怖活动有关。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则发表声明说:美遇袭事件是自食其果。
美国东部时间13日,鲍威尔证实本•拉登是恐怖袭击事件头号嫌疑犯。
17:51,白宫加强安全措施副总统切尼撤至戴维营。
14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正式授权布什对恐怖分子采取军事行动,批准400亿美元紧急拨款配套。布什同意国防部要求,批准动员5万名预备役军人。美联邦调查局公布涉嫌劫机制造恐怖事件的19人名单。
同一天,印度表示愿为美军提供地面基地,战争迫近阿富汗。随后,塔利班称本•拉登随时可以离开阿富汗。
美国东部时间15日:01:06:美军8架F-117隐形战机飞抵印度,并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02:10:特种突击队已经在波斯湾就位,美军称可能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16日完成兵力部署。
同一天,原本大力支持塔利班的巴基斯坦,掉转头决定全面支持美军行动,巴方将开放其领空,关闭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边界,并同意让多国部队进驻。
11:52:布什首次认定拉登是恐怖袭击事件头号嫌犯。
12:20:布什发表广播讲话:美在准备对付恐怖分子的全面战争。
16日,美第7舰队舰只频繁调动,小鹰号航母本周离港。俄命令驻塔吉克斯坦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拉登发表声明再次否认参与“9•11”恐怖袭击事件。阿富汗塔利班向美国提出交出本•拉登的先决条件,并向伊斯兰和穆斯兰国家寻求帮助。
美国要打阿富汗的消息立刻在中文论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阿富汗面积6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100万。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欧亚大陆的交接处的内陆国家,东北角狭长地带与中国毗邻,北接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西与伊朗、南和东与巴基斯坦相邻。其特有的位置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人均年收入只有380美元,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人均寿命只有46岁,男性文盲高达68.5%,但毒品的种植和产量却名列第一。
网络中文论坛上的多数人认为美国是借打击恐怖主义在中亚确立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存在。配合北约东扩和对中亚地区的渗透,可以实现对俄罗斯南面的拉网式包围,从背后威胁、遏制中国。还有很多人回想起了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历史,那次“北极熊南下”的行动,也被看成是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的一部分。
有意思的是,拉登也正是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离开家庭,参加了阿富汗抵抗前苏联斗争的。拉登的家族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建筑商,他个人受过良好教育,靠石油及建筑业发财,在沙特阿拉伯和西方国家拥有数家公司,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阿富汗战争时的本•拉登不仅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英雄”。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中央情报局那里学来的。美国给了这些“抗苏斗士”们大量援助,中央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军费来武装和训练贫穷且手无寸铁的游击队员。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陆续进入了拉登的兵器库。没想到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特别是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拉登开始认为美国已取代前苏联成为“伊斯兰世界新的恶魔”。并宣称:“美国人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华盛顿在中东的驻军是“十字军”。拉登说,他毕生的目标就是使用暴力手段,将所有的美国人赶出伊斯兰世界,不管他是军人还是平民,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儿童。

正是因为拉登及其基地组织与美国的种种联系,很多人认为美国人这次是“咎由自取”。更有“阴谋论”认为:美国知道阿拉伯的恐怖分子会有所行动,而故意装作不知情任其采取行动。正像日本发动珍珠港偷袭事件之前那样,美国故意隐瞒这项重要情报让美国人民遭受沉重打击,促使美国人民同意对日战争。美国需要战争。因为布什总统的支持者中,大多是大石油军火商,一旦战争爆发,军火工业将使美国低迷的经济得到恢复。还有人指出:在过去的25年里拉登家族与布什家族之间的业务联系。老布什是美国最大的国防承包集团——卡莱尔集团高薪聘请的顾问,而卡莱尔集团的其中一个股东便是拉登家族,至少出资200万美元。……类似“阴谋论”的资料层出不穷,直到2004年,还有美国导演迈克•摩尔拍摄的《华氏911》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但是种种猜测至今也没有找到更有力的证据证实。
至今最值得怀疑的是:世贸一号楼和二号楼的坍塌不是由于飞机的撞击和航空燃料的燃烧,而像是控制爆破;特别是旁边没有遭受撞击的七号楼坍塌更是奇怪;撞击五角大楼的很可能不是77号航班;93号航班上的乘客有可能将要夺回控制权,有人怕真相败露而将其击落;一年前刚好一份“新美国世纪计划(PNAC)”智囊团的文件发表,该文件提及“新珍珠港”将给美国带来的利益。该智囊团的发起人中有几位已成为小布什政府的核心人物……。
对于美国要打阿富汗,很多人乐观地认为“美国必将象前苏联一样陷入阿富汗的泥潭”。甚至将美国世贸双子大厦的倒塌,看成是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经济将要崩溃的象征。在网络论坛上,[陈新]就是持上述观点的典型“反战派”。
[思维教练]则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即便是美国走向衰落,那也是“百足之虫,虽死不僵。”更何况现在说美国衰落还为时过早。在中亚问题上,印度、巴基斯坦已经表示支持美国反恐,美国同该地区重要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得到恢复和加强。而中国则多少有分量的牌可打,只能是以守为主。理清自己才最重要。
围绕着美国要在阿富汗打一场反恐战争的问题,国际外交界开始了扑朔迷离的较量。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中国和俄罗斯很快就表态,坚决反对恐怖主义。这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道义上的支持,另一层原因是阿富汗紧邻中国和俄罗斯的边境。中、俄当然不愿意看到美国和北约单独在自己的家门口行动。中国和俄罗斯希望以联合国的名义而不是以美国和美国和北约的名义,用联合国“维和”的模式而不是轰炸南斯拉夫的模式来遏制恐怖主义。这样就能到了制约美国和北约军事行动的作用。
北约的反应则是在12日没等美国请求,就主动在其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在当天的紧急会议上决定,将行使有关集体防御的第5条款的规定,宣称美国遭受攻击等于是北约19国也受攻击。这是北约成立52年来第一次行使第5条款的规定。这不得不使人怀疑北约也不愿美国独自行动,同时也想把中、俄排除在外,只把军事行动对象人限定为北约和美国的敌人。
美国似乎也看透了各家的心思,并没有积极回应,自己在积极进行军事部署。
北约也并没有堵死与俄罗斯合作的大门,开始与饿接触磋商共同反对恐怖主义。俄也提出了自己的底线:拒绝使用中亚的独联体国家作为攻击阿富汗的跳板。也就是说,合作只要不威胁到俄罗斯的中亚利益就可以了。13日,北约和俄罗斯发表抗击恐怖主义联合声明。北约也后退了一步说:支持美**事行动“需要经过所有成员国的集体商讨”。恰好在这时美《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有报道称:“中国与塔利班关系十分密切”。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指出有关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这是全世界敌我友重新排队的时候。各方都似乎找到了共同利益——遏制中国。
面对这种这种对中国十分不利的纷杂国际环境,网络上也出现了主张中国出兵阿富汗“帮助美国打击恐怖主义”,和“出兵抗击美国”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观点。[思维教练]立刻在网上贴出了一篇《中国应该做好向新疆应急增兵的准备》。提出中国就应以“防范恐怖主义”的名义向新疆及边境增兵。但是,绝对只把兵力部署在中国边境一侧。中国增兵的目的只是防止“恐怖分子”向中国境内流窜,打击新疆境内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维护新疆稳定。
军中元老俞飞很快从内参上看到了这个建议。神情为此一振,并从此开始注意到了[思维教练]这个人。俞飞知道,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一直是新疆稳定的最大隐患,要求重新竖起当年“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蓝白色星月旗的还大有人在。而且他手头的情报更清楚地显示新疆境内的东突组织的确与境外恐怖分子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俞飞的提议下,中央不久就决定将新疆境内的东突组织定性为恐怖分子,并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这也算是对美国反恐的国际环境的一个很好的利用机会。
战争的进程出乎意料的顺利:
10月7日,英美联军率先对阿富汗展开空袭,“持久自由”作战行动正式展开。同日,9•11恐怖袭击的头号嫌疑犯本•拉登公开称赞发生在纽约、华盛顿和宾西法尼亚州的袭击,并称美国“从此将再也不知安全为何物”。
10月8日,安理会一致投票通过决议,支持采取反恐怖主义军事行动。
10月20日,美特种部队开始对塔利班目标发动地面攻击。
11月10日,反塔联盟称攻占阿北方军事重镇马扎里沙里夫。
12月7日,回教民兵弃守最后一个大城市南部重镇坎大哈,塔利班政权垮台。
12月22日,卡尔扎伊领导的阿富汗临时政府,在喀布尔宣誓就职。
……然而,神秘的本•拉登却一直没有被抓住。
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军几十年来进驻中亚腹地的梦想成真。美国在中亚腹地建立了众多的军事基地,确立了在中亚稳定的军事存在。基地组织失去了阿富汗权力集中的基地后,它的组织分散了,恐怖活动已由单中心变为分散到世界各地多中心。其中恐怖组织在俄罗斯特别是在高加索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激化俄罗斯的民族矛盾。
阿富汗这个战前被西方学界成为“失败国家”、“前现代国家”的地方,人们生活在无休止的恐惧和残酷死亡的危险,贫困、污秽、残忍而短寿之中。作为国家的失败导致了霍布斯式“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尽管失败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超级大国冷战的附庸,甚至更早的殖民主义遗产,但是所有失败国家无疑都是全球化浪潮压力下的受挫者,是全球化过程中“黑暗的那一边”和牺牲者。国际恐怖主义充分利用了反美及反西方情绪、宗教冲突、民族矛盾,利用了弥漫在那里的绝望情绪,把那里变成了避难所。9•11似乎应验了亨廷顿、库珀等人率先感知的那种威胁:来自文明断层线上的文明威胁;来自失败国家的威胁,或“无序世界”对“有序世界”的挑战。
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成立,使这个国家看到了一丝希望,尽管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001年12月30日,阿富汗临时政府文化部长拉欣•马克多姆正式宣布了重新建造巴米扬大佛的计划。几个月后,应阿富汗临时政府的邀请,阿富汗著名雕刻家阿马努拉•海德尔扎德在阔别故土23载之后回到了喀布尔,受命重建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他是1979年苏联入侵时离开阿富汗的。站在离佛像遗址不远的一座高原上,今年62岁的阿马努拉深情地眺望着被炸毁的佛像,感慨地说:“我连作梦都想回来再看一眼巴米扬大佛,可它却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那天对我来说是一个悲剧。他们(塔利班)不明白,巴米扬大佛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属于阿富汗,属于全人类。他们无权炸毁它。”
当时的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也许没想到,他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一意孤行炸毁两尊巴米扬巨佛的后果就是——短短的9个月后,塔利班政权就崩溃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