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开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战一起,昆仑山混元派七星道人、宝玄山玉清派玄真道人、泰华山上清派灵华道人、灵霞山太清派净尘道人、恒嵩山禅林寺菩提佛宗空虚僧人、普莲山甘露寺法华佛宗慧能僧人、万秀山娥眉派慧莲佛宗定性女尼等七位七大门派的弟子承担起了肩上的责任,担当除魔卫道的先锋,冲在中原武林各派高手的前面
其他的中原武林高手放慢脚步,让七大门派的弟子冲在最前面,他们跟在后面摇旗呐喊,替七大门派的弟子掠阵。诸位可能会责怪他们很自私,其实他们这么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一是包围圈内的空间太小,容纳不下这么多的高手的闪躲腾挪;二是,再说这么多的高手都挤到一块,人多了不利于战斗,束手束脚的,即使再有本事也施展不开;三是他们在后替这七大门派的七大高手掠阵,肩并肩地堵住空档,不让血手魔煞高远山、纯情仙子纪仪琳钻空子突围出去;四嘛,这也折射出江湖武林以这七大门派为尊的现实,反映出这七大门派武学技艺高超,盛产武林高手,引领江湖武林的潮流,别家武林门派、江湖帮会非不能也,实不如矣。
大敌当前,血手魔煞高远山、纯情仙子纪仪琳背靠背地凝神运功,暗暗戒备,没有惊慌失措,吓破胆、慌乱失了阵脚,表面上不动声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平静地对四面八方的中原武林各派高手严阵以待,准备随时迎击中原武林各派高手的攻击。
第一个出阵、杀到跟前的中原武林高手是昆仑山混元派七星道人。七星道人手中的兵器是一把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削铁如泥的七星宝剑,七星道人的七星就是因此而得名,七星道人曾用这把七星宝剑斩杀多位魔门邪教黑道的邪魔巨匪,震慑黑白道,令邪魔歪道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玄门仙派弟子行走江湖之时,以剑法、雷法防身护体,也是济世利人的两宝。无论哪个玄门仙派,都有他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剑法或雷法。
此刻,七星道人挽了个剑花,七星宝剑划出一片剑幕,绽放数朵剑花,繁花似锦,剑光闪闪,眩人眼目,然后趁人眼花缭乱、心神不定之际,以一个毒蛇吐信,挟着嘶嘶的剑啸,利箭一般地进攻血手魔煞高远山。这是昆仑山混元派驰名江湖、享誉武林的镇派绝技三十六品太乙神锋中的下十二品太乙神剑的一招绝学。一照面就用上绝招,七星道人想快刀斩乱麻,一针见血,争取短时间内重创、乃至击败高远山,抢个头功,好在江湖武林同道面前露脸,显显昆仑山混元派的赫赫威名。
血手魔煞高远山一手抖动马鞭,迎击七星道人。一根近一丈长、绵软的马鞭在他强劲内力灌注下,不谛于一把神兵利器,如指臂使,指哪打哪。长长的马鞭带着呼呼风声,如一条大蛇,若被长鞭打在身上,不蒂于受到刀剑枪棒的伤害。血手魔煞高远山挥舞长鞭在一丈之外组成一道防御圈,阻截、攻击七星道人。这就是长兵器的好处,能抢先攻击敌人、御敌于国门之外。
七星道人马上变招,闪躲腾挪,避开马鞭的攻击,然后,一个力劈华山格挡长鞭,七星宝剑格挡长鞭,长鞭荡开,露出一个空档,七星道人得以突破血手魔煞高远山的一丈外的防御圈。
被七星道人突入防御圈,血手魔煞高远山收回马鞭,及时回防。
七星道人长驱直入,抢进血手魔煞高远山的三尺之内,一招青龙出水,凌厉地直刺向血手魔煞高远山的胸膛。
七星道人的七星宝剑堪堪刺到,血手魔煞高远山单手握马鞭,以一个铁索横江阻挡七星道人,软软的马鞭与锋利的七星宝剑相触,马鞭没有被七星宝剑削断,柔韧的鞭身上灌注了血手魔煞高远山的柔劲,卷曲如意、柔软如棉,令七星宝剑无从下手,空有武力而无用武之处。血手魔煞高远山迅速地用马鞭卷曲缠绕住了七星宝剑。高远山单臂一叫劲,马鞭卷开了七星宝剑,将七星宝剑引向一旁,带得七星道人击偏了。这样,七星道人的身前露出了一个大空档。高远山一手的马鞭卷着七星宝剑,另一手握拳成锤,单刀直入,抢攻七星道人身前露出的破绽,进击七星道人的肋部。这一捶若是落实,七星道人不负伤也难。一针不能见血,七星道人见机不利,不与高远山硬拼,连忙闪开,从马鞭卷里抽出七星宝剑,退到一边,让出空位,由别人补上。
第二个杀到是恒嵩山禅林寺菩提佛宗空虚僧人。空虚僧人施展禅林寺在江湖武林享有盛誉的伏魔绝技――降魔杖法,一招横扫千军,手中一根五尺长的降魔杖挟着呼呼的沉猛风声,横扫血手魔煞高远山的长鞭,攻进他的防御圈,然后,凶猛地当头一棒“泰山压顶”,如山一般的沉重压力压迫得空气都颤抖了。降魔杖法招法简单实用,势大力沉,讲究以千钧神力降伏邪魔歪道,使用者需有千斤神力,空虚僧人内功深厚,力大无穷,武勇非凡,以降魔杖剪除了多位闻名一时的邪魔高手。
血手魔煞高远山见空虚来势汹汹,降魔杖每招每式招大力沉,自己手中轻软的马鞭不足恃,避无可避,不能后退一步,因为妻子就在背后,如果一躲开的话,空虚的降魔杖就打到妻子身上,不死也得重伤。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好一个血手魔煞高远山,艺高胆大,来者不惧,高举高打,马鞭迎头痛击,卷住空虚的降魔杖前端,举重若轻,借力打力,以柔克刚,卸去降魔杖上刚猛的打击力量,引进落空。
空虚僧人一棒打空,一招不中,并不恋战,如穿花蝴蝶似的一沾即走,让位给别人。
由于空虚僧人手执长兵降魔杖,退场并不容易,后来的高手上场较慢一点,腾出时间给空虚僧人退场,免得被空虚僧人的降魔杖给误伤了。
趁着空虚僧人退下、后边的高手将上未上而出现的空隙,血手魔煞高远山迅速转身,从旁策应妻子,协助妻子抗击强敌。血手魔煞高远山一面应敌、抵御当面之敌,一面心神时刻牵挂着背后的武功并不高强的妻子。他听风辨器,对身后的情况了然于胸,从妻子纯情仙子纪仪琳的呼吸变化,察觉妻子的情势不容乐观,纯情仙子纪仪琳很难应付对手的攻击,正面临不利的局面。
此时,纠缠纯情仙子纪仪琳的当面之敌是灵霞山太清派净尘道人。净尘道人以一根没有杀伤力的拂尘,不但不惧纯情仙子纪仪琳的利剑,反而力敌纪仪琳的利剑而不屈居下风,充分发挥拂尘的优点,以柔克刚,缠住利剑,让纯情仙子纪仪琳的利剑无用武之地;他还游刃有余,气定神闲,仪态潇洒,稳扎稳打,步步向纪仪琳进逼,得理不饶人,企图一举制服纪仪琳,进而从背后攻击血手魔煞高远山,拿下高远山。
而纯情仙子纪仪琳的处境不妙,与处处进逼的净尘道人一比相形见绌,手握利剑却不能削断净尘道人的拂尘,反而受制于柔弱的拂尘,缚手缚脚,施展不开;她对净尘道人的进攻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处处受制,招招失利,手忙脚乱、招数不成章法,处于被动挨打的绝对下风。
纯情仙子纪仪琳与净尘道人皆是江湖武林中的名人,一个是艳名远播、广为流传的大美女,出名在美貌上,武功并不出众,不是她的强项;一个是威名赫赫、名重一时的高手,因武功高而出名。此时,二人不同的表现,武艺之高下,一眼立判:纯情仙子纪仪琳的武功远不是净尘道人的对手,相差甚多。
纯情仙子纪仪琳正吃力地抵御灵霞山太清派净尘道人,血手魔煞高远山的长鞭来得很及时,及时解开了她的糟糕窘境。
长鞭有一丈多长,攻击的范围大,与纪仪琳的宝剑配合,合力攻击当面之敌净尘道人,挟着呼呼风声,猛力地打击对手。
在长鞭与利剑的合力攻击下,本已稳操胜券、赢得轻松的灵霞山太清派净尘道人见长鞭来势汹汹,感觉难以抵挡,就只抵挡了长鞭一招,即行借着长鞭上的劲力退开了。
快速击退对手,扭转了妻子的不利的局面,但自身却面临一个危险的境地,一个当面之敌已经冲过一丈外的防御圈,攻上了自己的正面,血手魔煞高远山急忙回身应敌。
泰华山上清派灵华道人趁着血手魔煞高远山转身助纪仪琳御敌、未及组织防御圈,趁虚而入,提着一支三尺长的铁尺冲上来,以铁尺代剑,手一晃,铁尺连环划出一个又一个的大圆圈,反复不断地衍生出无数的大圆圈,浑圆如意,轻灵圆活,正是玄门仙派有名的功夫――太极剑法。
太极剑,太极拳之化拳为剑。太极剑、太极拳皆属于太极功夫。太极功夫,囊括了太极剑、太极拳、太极气功、太极图丹功等诸多方面内容,本是玄门仙派炼气修真证道之基石、行气炼丹之宝筏,太极演象,外导内行,以助丹途。后来,太极功夫之太极拳从玄门仙派传出入世间,泛波江湖武林,流传甚广。
不过,每个玄门仙派的太极拳皆有自家的密奥神髓,形成各自不同的独特风格韵味,比如宝玄山玉清派的太极拳被称为玉清灵虚太极拳,刚柔兼备,圆活灵动,刚柔并用,炼神还虚,全体透空,清虚空灵,天人合一;昆仑山混元派的太极拳被称为浑天如意太极拳,中正圆活,至刚至柔,阴阳交泰,神虚空灵,浑人我,同天地,如意自然;泰华山上清派有上清太极拳,刚多柔少较为刚猛,沉雄博大,法天象地,弥及八荒;灵霞山太清派太清玉环太极拳,刚少柔多,偏向绵柔,如环无端,行云流水,周流不息,极柔软而后极刚强,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此四脉太极拳,有玄门仙派之修真证道之理指导,皆属先天太极拳。传入江湖武林的太极拳,少了玄门仙派教外不传的循经缠脉的内涵密谛,属于后天太极拳,但在养生、健身方面依然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太极拳作为丹道之良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宝,少了玄门仙派秘传真髓的后天太极拳在养生、健身、防身上有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世人的喜爱,作为养生健身术,老少皆宜,延年益寿,利益众生,造福天下苍生,功德无量矣。太极拳为无数江湖武林之英雄豪杰所喜爱,无论老幼妇孺皆会演练一两招。江湖武林上,以习练太极拳出名的名家巨子辈出,随着太极拳的传播,影响日益广大,逐渐成为江湖武林的著名拳种之一。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