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龙Ⅳ之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元历五百一十三年春四十七日,许国大军在建阳城休整完毕,再次开始了进军。几乎与此同时,郑国北关将士接到郑历王的召集令,驻守北关的三万大军迅速开往新郑城。
四十九日,许国大军攻下淄阴城,距离新郑,只余百里之遥。
五十一日,郑国北关大军进驻新郑。同一天,许国大军攻下新郑西南方七十里之处的永康城,意图孤立新郑。
五十三日,郑历王亲统六万大军于新郑城下西南三十里之处的望江原布阵,欲与许国大军决一死战。而此时,方大龙统领的许**队经过几天的奋战吸纳了大批降兵,已然由五万七千人壮大到了六万八千人。
不通过望江原就无法攻击新郑。若要再绕路,就会被郑国大军从后掩杀。方大龙只好将许国大军开进望江原。
望江原乃是一处高原,因向南眺望可见蓝江而得名。这里地势平坦,可说是最适合作为决战的地点。
郑历王有地利之便,早已在东边的最高点上布下阵势,等待许**队的到来。
方大龙见郑**队占据了有力地点,只得在距离郑**三矢之地的地方摆开阵势,要等对手离开那最佳地点时,再行攻击。
双方都摆开了冲锋的阵势,但又都不敢先动,就这么僵持了两个时辰。方大龙看出对方绝对不会主动离开那个最高点,只好下令全军前进。
当两国人马间的距离变成只有一矢之地时,两军阵内不约而同地响起了隆隆的战鼓声。郑国的骑兵队直冲而下,向许**队攻去。而许军则以前锋的长枪队迎击。虽然只有很小的坡度,但也已经足够增加战马的冲刺力了。一开始,郑**占尽了优势。
统领许国先锋部队的胡德海不甘示弱,下令弓箭队不必顾虑,只管放箭。自己则以一对巨斧守护着弓箭队的安全。而他的孙儿胡希,则一直随侍在侧。
骑兵的强大在于冲锋时的速度,只要顶住第一次攻击,基本上也就跟对付步兵一样了,甚至可能更轻松。除非骑手与战马能够做到人马一体,否则,停下来的马匹连躲避攻击都很难做到。因此,那些不太高明的骑兵,必须下马作战。而在下马的那一刹那,就是他最大的破绽。
总算熬过了第一波攻击,许国前锋损伤惨重,但也总算将郑**的先头骑兵打退。不,准确地说,是骑兵们主动回军。对郑国来说刚刚的骑兵突击只不过是开胃菜,第二波的攻击接踵而至。排成了一排排的长枪兵端着长枪冲了下来,那光亮的枪头派得密密麻麻,一旦撞上,身子就要留下几个窟窿。
胡德海见难以抵挡,只得招呼先锋暂时后退。郑国长枪队不想放过歼灭敌人的机会,迅速展开追击。却被许军右翼的谢俊、丁贯从侧面攻了过来。

端起长枪,排好密集阵型的长枪兵,最惧怕的,就是侧面攻击,尤其是来自整个队伍左侧的攻击。因为长枪必须用双手握住,一般的握法都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后。而向左转时,枪的前端会被自己左侧的同胞挡住。整个队伍要向左转需要以最左端的士兵为中心,同一排的所有其他士兵做逆时针运动。如果队列很长的话,这将是极为花费时间的。往往没等队伍转过来,从最左端开始的众多士兵已被敌人逐个消灭。方大龙继位后每日与伍有成一同钻研兵法,学到了这个窍门,今日一试,果然见效。
前两阵可说是互有胜负,郑国大军阵中,北关总兵主动请缨,欲让敌我双方开开眼界。
用过了甜点,郑**的主菜终于端了出来。
他们以各自的领队为中心,按前后左右延伸开四个队列,并好像风车一样围绕着领队做逆时针转动。这种阵法被称作风车阵或车轮阵。
不过,郑国的军队还做不出比较大规模的车轮阵,也组不了骑兵的车轮阵,只能组出每列十二人,四列外加领队合计四十九人为一组的小型步兵车轮阵。但,数以百记的小型车轮阵也足以令许**队头痛了。
可以应付任何方向的敌人,甚至可以直插敌阵中枢;绝不跟敌人做正面冲突,永远保持着侧面攻击;几乎没有停止的奔走,随时可以拥有冲锋般的加速度。这就是让智国五色骑也畏惧三分的车轮阵。
要破车轮阵,只有两个方法:慢慢地磨烂车轮,或者直接毁掉车轴,也就是位于阵中央的领队。但,车轮阵越往中心走,士兵的密度就越大,要想攻进阵中央十分困难。
许军被这一阵法杀得节节败退,最后连方大龙的本队和殿后的伍有成队也不得不加入到战斗中。
“拿大弓来!”方大龙观察了半晌,终于看出转机。
方大龙从部下手中接过一张五尺长的硬木弓,催马上前,站到马背之上,居高临下,拉满长弓,看准车轮阵露出领队的一刹那,一箭直向一名车轮阵的领队射去。这一箭直穿喉咙,那领队立毙当场。跟着方大龙弓弦连拉,一连射死了十余名领队。车轮阵没有了指挥,剩下的士兵全都乱了手脚,阵型乱作一团,很快就被许军消灭。
方大龙本还想再射一几箭,却被伍国舅上前劝道:“陛下,这样太危险了。快下来!”
方大龙也知道自己现在的性命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而是牵系着战场上许国全体将士的生死。既然已经扭转了些许局势,便坐回到马背,继续指挥众将作战。
郑历王见车轮阵阵型逐渐变乱,知道不能再看下去,下令郑国全军发动总攻击。
吃完了饭,该结账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