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日记:妈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妈妈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1)
腊月二十九,忙完了我的营生,才赶回家和妈妈团聚,本想是欢度春节。
我买了不少东西带回家,还买了一些年货,猪肉、香肠、年糕、西芹、元葱、韭菜、香菇、蘑菇、黄瓜、芸豆等新鲜蔬菜,还有带给孩子们的果冻,巧克力和酒心糖果。我妈住在海岛上,岛上盛产个中海鲜,缺的就是新鲜的菜熟,所以我并不需要向其他人一样花很多的钱,买一些海参大虾之类的。大姐家的外甥女和二姐家的外甥到码头接我。他们一个十,一个十五,帮我拿着东西,我就带着随身的行囊。
妈妈一个人单住。
妈妈的屋子更加凌乱不堪,到处都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旧物,每当看到这些我都心酸。可是妈妈的年纪大了,和我们的观念很不一样,所谓敝帚自珍,我也不会去说她老人家的。我刚刚迈上小院的门阶,妈妈就推开了门,迎接我。苍老而憔悴的脸上,绽开了灿烂笑容,好像挂在天边的黄昏的太阳。
我把行囊放在院子里,扶着妈妈回到屋里。
妈妈要给我盛饭,我说不用你,我自己来。
掀开锅,看见妈妈锅里縢着她为过年准备的饽饽包子豆包和粘豆包,还有一碗煎好的鱼和一碗蒸肉,下面是新做的大米粥。
锅里还冒着热气,但已经不是很热了,显然妈妈早就为我准备好了,只盼着我早日回家。
看着妈妈憔悴满是病容的脸,我吃不下去。但是妈妈一个劲地叫我吃,好像儿子在外面从来就吃不饱饭似的。
我勉强吃了两个包子,喝了一碗大米稀饭。建立一筷子鱼,我才发现这碗鱼已经不是很新鲜了,夹了一筷子肉,我才发现,这肉已经有些变了味。
妈妈——
妈妈总是吃得很少,吃不忘得东西总是社不得仍掉,于是就一顿一顿地螣,有时一直到变了味。
妈妈的生活很清贫,一个人总是凑副凑副的。
妈妈——
我一边吃,一边问妈妈的身体是不是健康。妈妈说最近总是吃不下饭,已经好几天没有大便了,头有下发昏,总是嗡嗡地响,就像是被棒子敲得似的。
妈妈的身体一向不好,真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年岁大了,总会有一些毛病也并不是总挂在心上,头疼脑热地,就胡乱吃点药,也就没事了。
住在同一个村子的大姐很快就下来了,笑着对吗妈妈说:儿子回家了,妈的身体也好了。这几天可是天天盼着你回来。你回来了,妈妈的病也就好了。
妈妈也高兴,笑着说:好了,好了,我也没什么病。
我看着妈妈的脸,心中涌起一阵不祥之感,妈妈的脸色为什么这么苍白,每有一点血色。妈妈虽然总是很白,但是现在这种白,确实有些不正常。
看来妈妈真的病了。
我心戚戚然。
我妈妈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2)
腊月三十,过年讲究个喜庆,妈妈不想在大过年的上医院看医生,我也就没有坚持。
中午,大姐请我和妈妈到她家去吃涮羊肉。我扶着妈妈去了。
妈妈向来坚强,我要搀着她,她总是说不用,坚持自己走。
妈妈的个子不矮,但是背驼得厉害,我见了心痛,还是要搀着她。妈妈坚持自己走,可是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妈妈靠在墙边休息,一边喘着气,一边念叨着自己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不知怎么地,就是喘不上气来了,云山雾罩的,脑袋总像是棒子在敲着,轰轰地……我问她头痛不痛,妈妈说不痛,就是发晕。
妈妈休息了三次,才来到了我大姐家,要知道,我大姐家里我妈妈家估计不到三百米。妈妈的身体很虚弱,情况很不好。
中午,大姐、姐夫、外甥,外甥媳妇还有他们的女儿(五个月)、外甥女儿加上我和妈妈,也算上四世同堂,热热闹闹,热气腾腾,围在火锅周围。
我给妈妈涮好了几片羊肉,妈妈的嘴中没有一个牙齿,她老人家对涮火锅没有兴趣,身体又不好,总是担心火锅不熟。我就给妈妈挑些海鲜(海蛎子,鲜虾仁,扇贝丁)给她吃。再就是豆腐,煮烂的白菜,新鲜的菜蔬也得挑些细碎的。
妈妈吃不惯火锅,要吃点米饭,可是米饭做的太硬,就拿来两根藤过的油条,软软的,妈妈就能吃了,先掐成小块,放到嘴里。我担心吃太油腻的东西不好,就给妈妈一个豆包,把里面的豆沙馅到吃来,放到妈妈碗里,就这我给她挑来的火锅涮好的东西,倒也吃饱了一顿饭。
这顿饭,我吃得很辛苦,倒不是照顾妈妈,而是看到妈妈这样食欲不振,我心里很难受,并没有吃饱,我就和妈妈一起放下了碗筷,不在吃了。我捉摸着,什么时候带妈妈到医院里看医生。今天肯定是去不得了。马上就是除夕夜了,妈妈指定是不会去的。

吃完午饭,我就回家准备包饺子。
我把肉馅剁得很细很细,可以说是我剁得最细的一次了。
我把面调得很软很软,俗话说,软面饺子硬面汤(汤,在这里是面条的意思——整理博客时注)这样包出来的饺子,皮包且软,馅大且鲜。
妈妈从大姐家回来,我让她坐在炕上指挥我。要加些鱼里面,这样才能年年有余,加盐,加油,加葱花,加五香面,加酱油,加香菜,加姜末,再加点味素。放在盆里搅,要顺着一个放向来,这样就会顺利的,这是可以加点水里面,可以增加饺子里的汤儿,饺子就会更好吃。
我站在地上擀皮儿,妈妈做作在炕上包饺子,记得妈妈抱饺子,那是全村有名的,皮薄馅大汤多味鲜,咬一口,就冒出一杆子汤儿,这才是好饺子。
烫了嘴,呲你满身,那可不管。
我妈妈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3)
三十晚上除夕夜,妈妈坐在哪里要守岁,我坐在哪里守着妈妈。
炕被我烧得热呼呼的,屋子也被烘得软烘烘的。妈妈围着被坐在那里,不断地打着瞌睡。我和妈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电视。我劝妈妈早点躺下,她先是不肯。电视上演的联欢晚会开始不一会儿,妈妈就歪扭着睡着了。电视里那些人说话声音高一点,妈妈就会被惊醒,但她并不承认自己刚才睡着了。
除夕之夜要守岁,我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传下来的规矩,越是老人越是坚持着。
守岁不是枯坐着,做做游戏,聊聊天,甩甩扑克,搓搓麻将,当然也可以看看电视。
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年。不知哪个王八兔孙子,龟腚的三十下午才放假。无论南北东西各地的民俗都是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的意义在于杀猪宰羊其乐融融。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是年节的正日子。
年夜饭,是年节的正餐,大餐,倒霉的休假制度硬是把她挤掉了。人们只好到饭店里吃年夜饭,只就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传统、民俗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的,它会自觉自愿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自我更新其内容和含义。
年夜饭,走出家门,这看似一小步,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前进了一大步。
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对国外的很多节日感兴趣,除了新鲜好奇追随时尚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国外的节日更多的是外向型的,走出家门,在酒吧,在舞会,在帕提里和人交流。而中国传统节日,好像就剩下吃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三十吃饺子。尤其是这三十吃饺子,是大错特错了的。
三十年夜饭,子时吃饺子。
饺子饺子,就是交子——交子时~时。
这顿饺子,是真正的饺子,跨度是两年时间,在这个时候,全家团聚,共庆新春来到。这样,所谓年,才有叫春节——迎接春天的来到。
三十吃的饺子讲究最多。不仅是吃的时候讲究,这显得内用更是有很多说道。
有肉,肉,就是有。很多地方分不清这个发音的区别。在说,长期以来,肉,始终是某种高级生活品质的标志,虽然现在有人畏肉如虎,什么三高食品什么的,但三十的饺子,还是要放一些肉的。最好是猪肉,什么牛肉,羊肉并不上讲究。
有菜,菜就是财。最好是白菜。白菜就是百财。白菜本来就是百菜之手,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年祭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三要有鱼。鱼就是余,谁不图个年年有余,五谷丰五子登。(五股增)
饺子里还要包豆腐,豆腐就是都福。
饺子里还要包糖果,那就叫甜蜜。
饺子里包红枣,早得贵子,如枣如蜜。
饺子里要包花生,核桃,莲子等等,各地风俗很多,总之都是讨个口彩,图个吉利,并没有多少迷信的意思。
饺子里包钱,不知是什么时候兴起的风俗,我怎么看过去那些铜钱,饺子里是包不下的。谁吃着钱,谁就挣大钱的说法更是荒谬。有人捞一个饺子为宠物狗,狗吃了,正好是一个包了钱的,那你怎么说。
妈妈身体不好,我也就没心思张罗年夜饭了。饺子也没有包什么花样的。
我就这样,守着我妈妈,过了除夕之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