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修马路和学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看见张运良幺外公的家里坐了很多村上的人,大家在开村民大会,进行村上新一届的干部选举张国当上了村长。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张国果然也烧起了属于他的那把火。他下令修建学校、修马路,于是红红火火的动工就开始了。那些日子,只见路上、还有平时割草的地方,都插上了带有标记的竹片,那一定是将要修的马路的标志线了。
大队开始修马路了,主要是修台子上到清溪村这段路,这些地方都是属于我们村子的,所以地的征用上没有发生什么困难。升平那条大马路就是经过台子上的。我们主要是从台子上那条路接分支出来。
从台子上到石担那段坡,大多为石谷子,非常的陡,而且还要经过一些河沟,修葺的难度可想而知。于是我们村上采用的就是按家庭的人口比例抽三分之二,人少的家庭,每家至少抽一个壮丁和一个妇女去,每天八点出门,晚上六点下班。全村响应,每天浩浩荡荡的修路大军就从我家门口经过。
其他的路段选择的是承包制,把整个路分为很多段,用抽签的方式,谁抽到哪段就是哪段,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它修完。我家抽到的是小湾王平家的竹林,竹子的根可真难弄,我们一家大大小小的背上钢钎、铁锤、箢篼、背篓、箩筐去整。还好那个地方以前是田,没有遇到石头,不然就得用炮炸了。
而张运良幺外公抽到的是他自己的地,那是一块石头堆积而成的地,他们每天都不得不用钢钎打洞,然后放炮,反正每天我们上下学都能够听到炮弹的声音。有时候石头飞得远就落到瓦片上,擦擦响!
遇到水沟的地方,就去用水泥做的大管子放在下面排水,遇到田就要去抬石头放进去。
要想富,就修路!这条路修好后的第一二年,行人走路很方便。但由于大人们多数出去了,家乡没有搞任何的配套建设,加之饲养牛的农户越来越少,故马路两旁野草密布,现在的情况依然如此。路非常的烂,更不用提致富了。唯一长驻心灵深处的是,当时的修路情景还不时在眼前闪现。
......
对于修学校,也同期进行!不过学校如今的命运也和马路差不多,已没有学生在里面读书了。
至于我们,则安排到农家的房子里读书。如此一来,我们不得不离开了原来的学校---那座土房子,虽然是土房,我至今怀念着它。
只记得是二层楼,第一层为泥巴地,分配给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第二层是木板楼,有三间教室,分布着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主教学楼的左右两边就是偏偏房子,左边是学前班,右边是办公室。
灯就是以前那种灯泡,发出暗橘黄光的那种。平时上面层的同学爱跳,那个楼板就咚咚咚地响。平时下雨天,底层的地上就是潮湿的,同学们的筒靴和雨伞就放在教室的后面。我们一般都是打光脚丫,很少穿鞋子,小时候点都不怕冷,大冬天的就打光脚丫。反而觉得鞋子穿起不舒服。
平时玩耍就在操场,其实操场也不平坦,是个泥土地,坑坑包包的,大家还是跳绳、弄冰糕猫、打珠子等,完全不会妨碍我们玩乐的心情。操场旁边的树子被我们拉断了很多枝丫,树下的泥土被我们踩踏得非常的光滑,树上刻着很多的字或者乱画着。

无独有偶,厕所也是一个泥土房子,一个非常大的坑上横着七、八块石头,平时踩踏着它们才能顺利上厕所。
学校的位置处在山顶,中午同学们口渴了,就必须经过厕所下山去装水喝。水井靠着许多的农田,有时我们就一起去田坎边采掘折耳根或者去捉泥鳅,当然都是趁午休时间去。关于午饭,通常自己拿米到学校蒸,我们一般都会放个蛋在里面一起蒸。可笑的是自己的蛋一般都跑到其他同学的肚子里了,要么是在蒸时就被人拿了,要么是蒸煮好了,就被顺手牵羊,唯一能看到饭上一个圆圆的蛋印子。
我们第一次搬到的是唐坎上的陈金建的儿媳家,他的媳妇和儿都不在家住。那房子是一所石头房子,但这次我们换了老师,新老师名叫周开围,他一个人教我们数学和语文。其他的课程我们小学是不上的,本应该有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等课程,但是我们缺少的就是师资队伍。
唐坎上读书不舒服,离我家远了。以前只要几分钟的路程,现在要几十分钟了,而且下雨天,还得必经一块大田。一遇涨水,过那个田坎就比较的危险。况且衣服裤子被露水打湿了,要硬穿一天才换得了。中午我们都是包饭去吃,全部同学都吃自己家里带的冷饭,因为没有食堂了。
后来,有一天,老师突然告诉我们放假了,那天是周三,说是放两天。原因是那家人的儿媳妇在外地自杀了,尸体马上要运回来,就在我们读书那做法事。
经过短暂的假期,当返回来上课时,感觉屋子里阴生生的,我不想在这个屋子里读书了。后来果然没隔几天,我们真的搬走了,原因是他儿要回来一直住了,不把房子拿给我们当教室了。
之后,我们又找了另一处教室,那就是小窝盖,池世望的家。是个土房子,用的是他的堂屋做教室。这地方离我家近了,比较的舒服,而且我认识这家人,是我经常到这儿来割草的缘故。
池世望家里栽植了很多的甘蔗,要五角钱一截,我们很多同学都去买他的。而我没买,在村子里的人看来我是最不爱吃零食和乱花钱的学生。我自己也习惯了不买零食,所以我有点想吃但是没有买来吃过。
唯一吃的就是他家的李子,同学们爱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去偷采,我不敢采,就吃他们给予我的,或者捡点来吃。
很快,舅婆的临产期也到了,她经常的脚就肿大了。那天天刚黑,幺舅婆感觉不舒服,很早就去睡觉了。幺舅公去看她怎么回事情,结果一拉灯的绳子,就拉断了。他就请王大正来接,我们用煤油灯照亮,由于是土屋,非常的黑暗,王大正接了很久都没有接上。哑巴舅婆就扯着我外婆的衣服,很难受的样子,然后指着自己的肚子,外婆明白是怎么回事情了,就赶紧让他们走了。
然后,我看到外婆忙着烧水、要剪刀,幺舅公也在忙,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外婆看到我就赶我去睡觉,我只好乖乖的去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我去喊幺舅婆吃饭,眼前突然一亮,一个小宝宝出现在我面前,嫩嫩的脸蛋,闭着眼睛,好小的手指,我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情了。
孩子生了后的几天,我幺舅公就回去了。当天家里就来了好多个壮丁,是幺舅公带来的,他们把幺舅婆抬回了老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