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集 从容赴死(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死的是那样的洒脱。
还有一个人,死的也是那样的洒脱。
我想起来,那是中国清朝初年的名士金圣叹。
一念之间,我又来到了处决金圣叹的刑场上。
金圣叹是当时著名的才子,他评点《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并对后两种进行了批改。他节评《左传》、《国语》、《国策》以及《沉吟楼诗选著作》、《三国演义》等许多名著,共计百余篇。其批评文字雅训、透脱、精妙,可谓“透发心花,穷搜诡谲”。“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乎家置一篇”。他将《水浒》作了全局性的删改,把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打方腊的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捕杀的情节以结束全书。他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小说戏曲创作理论,他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业绩,为我国的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作出了特殊贡献。
清顺治十八年四月,因为吴县县令任维初监守自盗,刑讯催逼钱粮,并伤了人命,吴县士子一百多名带领千余民众,到文庙的孔子牌位前去痛哭抗粮。接着,又鸣钟击鼓,向苏州府衙进发。
当时,巡抚朱国治等人正在府衙祭奠顺治皇帝灵位,当即下令镇压,并以“罪大恶极”、“不可逭者”等罪名,逮捕了多人。
最后,金圣叹以“哭庙案”那一场未遂政治骚乱的策划者与组织者,连同他的十七名同党,与无为教案,奏销案等其它犯上作乱大案的钦点主犯一起被绑缚刑场处斩。
刑场上,金圣叹和他的儿子告别。
金圣叹的儿子哭的就跟一个泪人一样。
金圣叹说道:“这有什么可哭的?来,来,我们来对对子,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对不出来打你手板。我的上联是:莲子心中苦。你开始想下联吧。”
金圣叹的儿子哪里还有心思去想对联。
等了一会儿,金圣叹只好自己说:“下联是:梨儿腹内酸。”

旁边的人都听出来其中的“怜子”和“离儿”的意思,无不潸然。
金圣叹的儿子哭泣:“今日正是八月中秋团圆之日,谁知道却成了你我父子的离别之时。”
金圣叹念叨着:“八月中秋?八月中秋?哈哈!好儿子,你快去告诉那位寺宇长老,今天,我不欠他的了。”
金圣叹的儿子问:“你欠他什么?”
金圣叹:“上一回我去金山寺,寺宇长老给我出了一个上联,说是绝联,叫做:半夜二更半,当时我没有对出来,欠下了他的帐。现在,就用这个中秋八月中做为下联还给他吧。”
监斩官送来了断头酒。
金圣叹仰头喝下去以后,说道:“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一痛一快,痛快,痛快!”
刽子手的刀架到了金圣叹的脖子上。金圣叹侧着脸对刽子手说:“我手中还有二百两银票,你要是能让我死在最前边,这钱就归你了。”
随后,金圣叹又开始吟诗:“羯鼓咚咚响,西山日已斜。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
他最后的那个“家”字还没有念出口,催命炮响,刽子手手起刀落,金圣叹的脑袋掉在地上,骨碌碌地打了好几个滚。
他果然如愿,死在了最前边。
有两个纸团从金圣叹的耳朵里掉出来。
监斩官打开纸团,一个纸团上写的是“好”字,另一个纸团上写的是“痛”字。
刽子手上前去,扳开了金圣叹的手,去找那二百两银票。可是,金圣叹的手里边什么都没有。
金圣叹的儿子还在痛哭。一个被金圣叹买通的狱卒将金圣叹在狱中写的一封遗书偷偷的交给了他,告诉他不能在人前看。
金圣叹的儿子忍住悲痛,离开人群,打开了那封遗书。
只见遗书上写道:“字付大儿看,豆腐干和花生同嚼大有火腿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