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 朱亥的大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天,信陵君的府上。
信陵君正在接见赵国使臣。
赵国使臣:“秦昭王的人马已经攻破了长平军,正准备兵围邯郸。我家主公派我来魏国,就是想请求魏王和信陵君尽早出兵,援救赵国。”
信陵君:“平原君的身体可好?”
赵国使臣:“我家公子和令姊的身体都好,只是国家将破,他们忧国忧民,寝食难安。我家公子和令姊另有书信在我这里。”
信陵君是魏国安厘王的堂弟,平原君是赵国惠文王的亲弟弟。平原君又是信陵君的姐夫。信陵君马上进王宫去找魏安厘王,商定派出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救赵国。
几天过去。信陵君惦记着姐姐的安危,正要写信问候。有门客带着赵国使臣进来了。
信陵君问赵国使臣:“将军晋鄙已经出战,前方的战事如何?”
赵国使臣:“邯郸将破,赵国将亡。”
信陵君:“秦昭王的人马怎么可能一下子变的那么强大?我魏国的十万大军就是站在那里等着让他们杀,也不能这么快就杀完了。”
赵国使臣:“你家的兵马留军壁邺,观望至今,根本就没有参战。”
信陵君:“怎么回事?”
赵国使臣:“秦昭王曾经派出使臣告诫各国说:我就要攻下赵国了,这只是早晚的事情,诸侯之中有谁敢救赵国的,待我拿下赵国以后,一定会调集重兵先去攻打它。想必是你家主公根本就是不敢得罪秦国,才不让晋鄙将军参战。”
信陵君:“这怎么可以?平原君还好吗?”
赵国使臣:“战事紧急,我家公子让我务必再给信陵君带来一封信。公子说,魏国要是再不肯出兵的话,这恐怕就是他的遗书了。”
信陵君念信:“……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我赵胜之所以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够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去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自己的的姐姐吗?)”
信陵君站起身:“我再去王宫。”
晚上,信陵君的府里。
信陵君召集来许多门客。他当着赵国使臣的面说:“安厘王终究是不肯出兵的,而我信陵君又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眼看赵国灭亡。所以,我要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有愿意跟我去的人回家去做好准备,明日辰时出发。”
赵国使臣:“感谢信陵君!信陵君的高义将光照千古!”
第二天,当阳光正在升起来的时候,信陵君带领着一百多乘战车,出城去赵国赴难。
车队走过城东门,信陵君下车去见侯嬴,与他诀别。
侯嬴说:“去吧!你们都去吧!我老了,就不去了。”
路上,赵国使臣问信陵君的一位门客:“那个年迈的看门人是谁呀?还值得信陵君去见他。”
门客说:“他叫侯嬴。据说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我家公子对他恭敬有加。没想到他却是如此懦弱,竟然没有跟我们一起来共攘义举。”
信陵君停下车,有些疑惑地说道:“我对待侯先生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难道是我信陵君对待他有所闪失吗?”
他吩咐车马慢行,他要回去问一问侯嬴。
城门下,远远的看着信陵君赶着车子返回来,侯嬴迎了上去。
侯嬴笑着对信陵君说:“我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
信陵君:“你知道?你怎么会知道?”
侯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于天下。如今有了危难,却只是想着要把一块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可是这样又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是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赵国赴难而我无送行之举,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一定会返回来的。”
信陵君向侯嬴拜礼:“侯先生,请以良策赐教!”
侯嬴让旁人都离开了现场,单独对信陵君说:“我听说能够调动大将晋鄙的兵符就放在安厘王的卧室内,在安厘王的妻妾中又是如姬最受宠爱,她可以很随便的出入安厘王的卧室,只要如姬尽力是能够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安厘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献给了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若是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大将晋鄙的军权。如此一来,北边可以救赵国,西边也能抵御秦国,这可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

信陵君听从了侯嬴的计策,前去请求如姬帮忙。
如姬果然盗出了兵符交给信陵君。
信陵君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
侯嬴又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方能有利于国家。如果公子到了邺城,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大将晋鄙不肯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去请示安厘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正可以跟您一起前往。他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大将晋鄙服从公子,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将他击杀。”
信陵君想了想,哭泣起来。
侯嬴:“公子是害怕死吗?你为什么哭呢?”
信陵君:“晋鄙是魏国的老将,作战勇猛强悍、富有经验。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那就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地哭了,哪里是怕死呢?”
信陵君去请朱亥,恳求他一同前往
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市场上一介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经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也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
城门下,信陵君再次向侯嬴辞行。
侯嬴:“我本应该随公子一起去,可是我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成行。我将计算公子行程的日期,在公子与秦军交战之日,我将面向北方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
邺城。魏国大将晋鄙的军营里。
信陵君把兵符交给晋鄙,说道:“大王命令本君来代替阁下担任将领。”
晋鄙合对了兵符,验证无误。
但他还是有些疑惑的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大王派你只身一人前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晋鄙开始是犹豫不决,然后想要拒绝接受命令。
就是在这个时候,朱亥取出了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重的铁锤,一锤打在晋鄙的脑袋上,击死了晋鄙。
信陵君重新整顿部队。
他向军中下令说:“眼前这一战是死战!也是立功成名的一战。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里去奉养双亲。”
经过整顿以后,信陵君带领着八万精兵,开赴前线去攻击秦军。
秦军不敌,撤离而去。
邯郸得救。赵国未灭。
信陵君知道自己偷盗国家的兵符,又假传君令击杀了大将晋鄙会有多大的罪。他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自己则准备和他的门客先留在赵国。
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信陵君。
平原君替信陵君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
赵孝成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公子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向高傲的平原君也不敢再拿自己跟信陵君相比了。
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与平原君商量,要把五座城邑封赏给信陵君。
门客中有一个人劝说信陵君:“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但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是忠臣了。这是侯先生让我传给公子的话。”
信陵君:“此次成功全赖侯先生和朱亥之力。应该派人去报侯先生。”
朱亥:“恐怕是用不着了。”
大梁城,东门下。
侯嬴面向北方,遥向信陵君敬礼,然后说道:“老朽与公子等人一起溅血了!”
侯嬴拔出宝剑,齐颈一挥,血溅三尺,从容就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