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文急匆匆的下山,他也没有想好要去哪里。其实紫卿说的话,他觉得还是有些道理的。他不信佛,也不懂佛家所说的那一套,可是他本性纯良,天生就具有慧根,所以紫卿大可不必担心书文会因仇恨而走上邪路。
书文行走在山间的小道上,这是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要不是书文平时走得多,就凭天上那么微弱的星光,一般人准得迷路。平时从紫卿她们住的小屋到山下的小镇,书文觉得不是很远,只要沿着小路翻过几座高山便到了。可是现在天已经完全黑下来,山中浓密的树林也逐渐遮挡住天上落下来的点点星光。山中不断传来野兽的阵阵吼叫夹杂着透人心骨的嗖嗖凉风使书文逐渐感受到心中的恐惧正在增加。他从小住在衡山,夜里走山路也不曾走少,从来没有害怕的感觉,今天是怎么了,疑神疑鬼,心底不宁的?
“唔——”书文一惊,借着点点星光,书文意识到几匹狼正挡在他的面前。怎么回事,自己走了几个时辰了,按道理说应该快到山下的小镇了啊,怎么这路上会出现狼群?难道自己竟走错了路,越走越往武夷山内走了?书文深吸了口气,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他偷偷往后看了看,只见黑暗中几点绿光正在闪闪的盯着自己。书文知道自己已经被狼群包围了。自己一边赶路,一边琢磨着怎么报仇的事,没想到在这毫无防备的情形下,竟被狼群盯上了,哎,自己真是太大意了。
跟着柱军和紫卿他们打猎也有些时日了,自己就曾射死过好几匹狼,对狼的兽性他还是知道的。书文知道自己不能动,一有异动整个狼群立马就会扑上来将自己撕成碎片。如果他武功还在,别说是十几匹狼,就是十几个武林高手,书文也不会皱一下眉头的。可是他现在背负着飘雪她们的血海深仇,就这么死去,心中着实不甘。书文环顾四周,试图寻找附近可以暂时躲避狼群袭击的参天大树。
可是这四周树木虽然浓密,可是最高不过五六米,而且全是饭碗般粗的杉树,哪有什么大树可以栖身!书文知道狼群正在从四面八方聚集,一旦它们认为进攻时机已到,自己很快便会葬身狼腹。不,我不能束手待毙,我不能死!想到这书文也只能拼死一搏了,他大吼一声:“啊——”便向挡在他前面的几匹狼冲去。他的声音如此洪亮,以致在山谷中产生了巨大的回音。狼群也被书文如此举动所惊吓,都呜呜呜的闪到了一边,趁着这天赐良机,书文便趁机冲了过去,沿着小路飞奔起来。狼群反映何其迅速,它们马上便尾随其后来追捕书文。书文此刻只想着如何摆脱狼群,也顾不得寻找方向,只是盼着有路可逃就行了。
书文不断地被狼咬到,又被他不断的挣脱,而四周低矮的灌木也在不断的刮伤书文的各个部位,淡淡的血腥味使狼群极度狂热,它们的速度很快便要赶超书文。而经过长时间的奔跑,书文也已经精疲力竭,他现在只是凭借着信念在朝前咬紧牙关飞奔。
忽然书文只觉得脚底一空,很快的速度促使自己一个跟头向下栽去。黑夜里书文没有想到自己前面竟是一个悬崖断壁,而自己竟然懵然不知的直接掉了下去。书文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在下落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悬崖壁上的灌木抽打,他现在很庆幸有这些树木为自己抵挡下坠的力道,可是自己的速度仍然很快,而崖底似乎仍然很远,照这样下去自己还是难逃一死。怎么办呢?书文何其聪明,他马上在空中脱下并扔掉自己的双鞋,脱下穿在自己身上的貂皮外套,然后双手各抓住貂皮外套的一个角,两只脚分别**貂皮外套余下的两个角,这样借助下坠时产生的阻力,书文终于控制住了下坠的速度。
又是大难不死,书文心想。他又想起了和飘雪一起跌落崖底的情景,当时他们也是绝处逢生,他想起了飘雪的一颦一笑,想起了在小树林中抱着飘雪的情景。也许是风太大了,书文只觉得自己的眼泪正在静静的往下流。
一夜过去了,书文困意全消。睁开双眼,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崖底是如此一个世外桃源。此时已直浓冬,而崖底确如春天般温暖。但见那崖底中央是一湾缓缓的小溪,小溪的两边长满了各种花草,红橙黄白,五颜六色,在花间隐约可听见一群蜜蜂正在那儿兴高采烈的辛勤劳作。书文躺着的地方小草依然嫩绿,丝毫感受不到冬天的肃杀气氛。书文走近小溪想喝口水,他突然发现这浅浅的一弯小溪中竟然有如此多的小鱼。其中鲤鱼居多,也有很多鲫鱼和鲢鱼,而这些也正是书文最爱吃的。
跑了近一个晚上,书文已是饥肠辘辘,如此美餐当然不能错过,于是书文挽起裤脚,摞起衣袖,伸手一抓,奇怪的是那鱼竟不躲避,任由书文抓取。书文心道:想必是这崖底生活安逸,这些鱼没有天敌,所以也就丢掉了逃生的本能。
书文找来一些干材,选了一个通风处便生起火来,烤熟的鱼香谗得书文口水直流。腹饱睡足了,书文想:沿着这小溪源头走估计可以找到这崖底的出口,得尽快找到师傅,或许师傅有办法治好我的外伤。
书文沿着小溪一边走一边查看两边的地形,只见谷底四周高山环立,直耸入天。忽然他隐约听见哗哗的水声从一片小树林中传来。书文跑过去一看,只见一帘飞瀑从天而降,晶莹的水珠撞击在光滑的石壁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书文心道:这山谷中的溪水原来是从此处而来,看来自己想出此谷,得看下游有没有出路了。
书文顺着溪水往下游寻找出口,只见那河道一直延伸至一高山耸立处。书文跑过去一看,只见一块巨石挡在书文的面前,那溪水就从巨石中心的狭缝处流出至谷外。书文心道:老天真是吝啬,如此世外桃源竟安放一巨石使它与尘世隔离,想我这等俗人却有幸得来此地!突然书文发现这巨石似有人工雕砌之意,再仔细一看,只见那巨石上竟有刻字。可能因为年代久远,那巨石上长满了青苔,以致书文乍一看,并没有发现刻字。
书文轻轻的将巨石上的青苔抹去,只见那刻石书云:吾叱诧江湖数十载,惩恶除奸,降魔卫道,江湖人人敬畏。然吾行事过于鲁莽,思想过于偏激,以致受奸人挑拨,致使吾爱妻惨死于吾手,吾爱徒自尽于吾前。今真相大白,吾悔之晚矣。遂自断双臂以慰吾妻,自废武功以消吾憾。名臣悔书。
书文心道:这巨石莫非就是这位叫名臣的前辈所设?他虽武功盖世,可是却一手弄得自己家破人亡,所以来此地避世,忏悔。想到自己的处境,书文苦笑道:“名臣前辈,看来晚辈和您的处境也相差无几。可是您设这么一块巨石困住了您自己也困住了晚辈,如今我武功尽失,看来也只能在此终老了。”
书文仍不死心,又沿着崖边仔细查看了一翻。可是这四周处处都是悬崖峭壁,滑不溜手的,就算自己武功未失,想要爬上去也是难事,现在凭着自己的血肉之躯——何况自己筋脉尽断,想要出谷,简直比登天还难。
书文一时也找不到出谷的法子,每天除了抓鱼,做饭,睡觉,书文就是坐在草地上,抬头看着天空发呆。这日天空彤云密布,温暖的山谷竟也有了一丝冷意,正午时分,那鹅毛般的大雪便纷纷扬扬的飘落了下来。
这些天书文也没想着给自己搭个棚,建个小木屋什么的。反正累了书文就躺在草地上睡觉,也不觉得寒冷,还可以看着天上的星星,所以也没想到这冬雪下了,自己睡觉该怎么办。其实就算书文想到了,现在他想一个人建一栋小木屋,谈何容易。这谷底确实有一片小树林,可是书文现在是手无缚鸡之力,何况没有伐木的大斧,他想要弄断那些树木,根本是不可能的。
这谷底也没个藏身之所,书文只好躲到了那片小树林下。说是小树林,其实那儿的树木每棵都有水桶那么粗,挡风遮雨确是好去处。书文赶紧将前几日收集起来的干柴好好存放到树下,防止被雪水给弄湿了。在寒冷的夜晚,他还得靠着这些柴火取暖呢。
天公真是玄幻莫测,昨日谷底还如阳春三月,今天谷底就变成了白色的海洋。幸好天气虽然寒冷,这谷底却没有刺骨的寒风。书文正准备去小溪里抓鱼,突然他发现清脆的瀑布声似乎一夜之间消失了。他穿过树林,走近一看,只见昨日还飞流的瀑布今天却变成了晶莹的冰帘。书文觉着好奇,想取一个冰块来把玩,这时他突然发现这瀑布的后面竟有一个山洞。书文用力将那冰帘打出一个窟窿,躬身从那冰窟中穿过,来到洞中。
书文看出这是一个人工挖成的山洞,里面有石头做的桌椅,还有一张铺着虎皮的石床。书文疑惑道:这莫非就是那位名臣前辈居住的地方?自己以前也想过,这名臣前辈既然在此避世,为什么自己找不到他的居所,原来藏在这儿。书文刚想在那虎皮床上好好睡一觉,突然他发现那床上竟然躺着一具没有双臂的白骨。书文一惊,但他马上意识到这可能就是名臣前辈的遗骨。
书文朝着那遗骨恭敬的叩了三叩,心中默念道:名臣前辈,您一世英雄,行侠仗义,想不到死后尸骨却无人安葬。今天晚辈既然有幸来到此地,那晚辈决不忍看着前辈暴尸于此,而不能入土为安。
书文想:名臣前辈乃一代大侠,埋骨之地决不能草草了事。这山洞四周和地底全是岩石,此处风水适合居住,却不适合丧葬,还是在谷底另寻去处。书文也不顾洞外寒冷和腹中饥饿,他沿着谷底的峭壁一边走一边查找风水宜葬之地。突然他发现在山谷的最北端有一处平地高出四周许多,小溪从那高地下环绕而过,而正北面则是一块高耸入云的光滑石壁。书文心想:那处风水最好,正好选为名臣前辈万年栖身之所。
书文找来一根树枝便动手挖起来,说也奇怪那处风水极佳之地泥土中却掺杂着很多石子,书文挖了整整一个上午,进展却非常缓慢。书文知道以自己现在的能力挖好名臣前辈的坟墓得花上好几天,所以书文也不着急,先填饱了肚子又继续挖起来。
一连挖了好几天,书文终于挖完了一半,可是难题马上出现了,因为书文发现那处风水虽好,可是有一块大石头躺在那儿。是另选风水次优之地重新挖掘呢,还是想办法多花力气将这块大石头给移开,书文面临着选择。书文心想:既然自己在名臣前辈尸骨面前许下了承诺,那么这么一个小小的难题怎能使自己退却呢。于是书文找来了几根粗壮的树干,每天将大石头向外挪一点点。经过十几天的奋战,书文终于将那块巨石移了出去。
书文实在是累得不行了,为了挪开这块巨石,书文可算是费尽了心思,现在好了,名臣前辈终于可以入土为安了。书文跑进山洞将名臣前辈的尸骨抱了出来,放进挖好的坟墓。书文正准备抔土,这时泥土中一个羊皮包裹的物件映入了书文的眼帘。书文拿起来,小心的清洗掉上面的尘土,然后将那羊皮打开,只见那里面竟是三本书籍,书籍的上面有一个信封,信封上面赫然写着:有缘人亲启。
书文打开那折叠的信纸,只见上面写道:能读此信者,必是心地善良,坚忍不拔有缘人。君能来到此地并发现余之尸骸,此缘一;君能为余选此风水宝地,此缘二;君能遇困难而不放弃,此缘三。有此三缘,可得余之不世绝学。
余敬告君:君所得三卷秘籍,为余毕生武学之精华,第一卷为接筋续骨篇,此篇专为练余之绝学而创制,因余之绝学为至刚至阳,修炼之时断筋断骨稀松平常。第二篇为开碑劈山篇,此篇为余武学之根基,若君十年不能练成则不可强练第三篇;此篇如若练成,则君之武功可跻身江湖一流高手之列。第三篇为溶金化铁篇,此篇为余武功之精髓,共分三层,君若练成,则放眼江湖,君之武功将天下几无敌手。
余曾想将余之武学随余之骸骨长埋于地下,思虑再三,特设此三考验,若后世有缘人真能葬余于此,则余之绝学亦后继有人矣。
书文向着名臣前辈尸骸叩首道:“名臣前辈,晚辈葬您于此,完全出于敬佩您的英雄狭义,并非贪图您的盖世武功。晚辈为您所做之事微不足道,怎可受此厚赠!只是晚辈身负血海深仇,对头不仅人数众多且武功高强,而您的武功恰好能医治晚辈的断筋外伤,所以晚辈斗胆窥窃前辈绝学。晚辈刘书文指天立誓:晚辈必以前辈之绝学行侠仗义,不负前辈侠名。”

书文打开第一卷,只见卷首写道:若练此篇,必先自断筋脉,自折筋骨,神功练成之日,则断脉自接,断骨自愈矣。后边注明:此功非坚忍不拔者不可练,否则走火入魔不能自救。书文心道:我的筋脉早在对付扶桑妖人之时便为霹雳弹所震断,现在倒省了自断筋脉了,于是照着书中所载之神功练起来。
原来这《断筋续骨篇》中所载之神功其实是将精深的医理与内力调息相结合,根本的要点在于:利用运气导行,加速全身的血液流速,使断脉断骨处,在没有外来药物的作用下,仅靠自身的潜力,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动的愈合。本来平常人受重创之后,伤口愈合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但是依照《断筋续骨篇》所载修行之法,则只需要几天甚至几小时,伤口便能完全愈合,且与受伤之前一模一样,不会留下后遗症。当年名臣前辈创出这项绝学也是精研各类医学经典,然后将它们与疗伤的武功心法相结合,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之后才最终创立这套绝学。
书文越练越觉得自己断脉处有无数的蚊虫在叮咬,奇痒无比,自己真想停下来去抠痒。可是书中已经言明:在修炼的过程中,运气导行必须一气呵成,不能有丝毫间断,否则真气倒流,修炼者必会心肺涨裂而死。书文使劲咬着自己的舌头,他要利用锥心的疼痛感来抵消断脉处传来的无法忍受的奇痒。
鲜血从书文的舌头流出,慢慢的渗入咽喉,书文只感到那是一种腥腥的而又咸咸的味道。书文体内的真气的运行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他感受到了断脉处正在膨胀,舌头也在胀大,鲜血开始停止流淌,奇痒的感觉也在逐渐消失。体内的真气正聚集在伤口处,它们就如同一条被拦腰斩断的河流里的河水,正在试图冲破挡在河道中央的障碍。
“啊——”书文突然觉得全身的筋脉瞬间变得通畅起来,急速的真气也逐渐减缓了速度。书文睁眼一看,只见自己双手双脚断脉处的肿胀一下子全消失了,舌头也已经恢复正常。《断筋续骨篇》中所载之神功他练成了!
书文不知道自己闭目专心于练武,其实三个昼夜已经在他修炼之时悄悄的过去了。原先名臣前辈设想:一个人若要练成《断筋续骨篇》中所载之武功,必须连续十个昼夜不吃不喝,连续运功方可练成。如若修炼者在修炼的过程中体力不济,或者忍耐力不够,则很容易失败。他所创这三套武功其实每一步都凶险异常,不是非常之人,即使得到这三部神功,也会因强练而走火入魔。
书文练成这“断筋续骨神功”之后,只感觉全身说不出的通畅。现在他的筋脉接上了,他又可以拿剑练功了。想到这,书文不禁捡起地上的一根小树枝就练起“无痕剑法”来。书文差不多有半年没有练过“无痕剑法”了,但是现在耍起来,威力似乎比过去更加强大,书文知道自己的武学造诣又上了一个台阶。
书文打开第二卷,便想趁热打铁赶快练成书中绝学。因为《开碑劈山篇》顾名思义,如若练成此神功,则挡在下游河道里的那块巨石便不再会是书文出谷的障碍了。可是那第二卷开篇便写道:此功最重内力修为,如若内力不足强练此功则恐走火入魔。书文一看便呆了,自己内力尽失,若想练成此神功恐怕难于登天了。他继续看,只见那书中又写道:何种内力修为方可修炼此功?君若能集七窍之气于膻中,则内力修为可矣。若君初窥武学门境,余有《太始心法》一篇,君可依此心法潜心修炼,十载之后,君内功可成。
书文仔细参研那《太始心法》,只觉得书中所写的运功行气的法门和衡山派内功心法大相径庭。衡山派内功温和而内敛,而《太始心法》所述之内功刚强而外张。书文心道:看来要练成这“开碑劈山神功”还得修炼这《太始心法》,否则自己将会被永远困于这山谷之中,永远也没法报仇了。
报仇是现在书文练功的强劲动力,似乎只有每天想着报仇,书文才觉得自己活在这尘世之中是有意义的。他现在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坐练功。有时连睡觉的时间他也不放过,一边运功行气,一边养神睡觉。
冬去春来,山谷中的小草又恢复了生机,河边的野花也争相斗艳,整个山谷充满了各种特异的花香。书文的指甲也长了,胡须也变浓密了,原来白净的脸庞也多了一层风霜。他无心欣赏这美丽的春色,他必须争分夺秒的修习《太始心法》,为了报仇,也为了早日回到师傅和师伯他们身边。在山谷的这段日子,生活虽然很充实,却也非常单调。他现在开始想念衡山,开始担心师傅师伯们出征扶桑的结果。
春去夏来,夏过秋至,书文觉得自己修炼《太始心法》已经初具火候了,于是尝试将七窍之气齐集于膻中。苦心人天不负,书文日夜废寝忘食的练功终于换来了回报,他成功了。其实书文的武功本来就非常好。想当初,书文的武功早就在江湖中屈指可数了,况且他杂学旁收,精通各派武学,对医学药理也颇有研究。
书文打开第二卷,熟读一遍之后,不禁赞叹道:“这‘开碑劈山神功’确是一般掌法的最高境界。”它让书文联想到衡山派的“隔山排云掌”,“隔山排云掌”威力最多是利用雄厚的掌力将人的五脏六腑震碎,而想要将巨石击碎则不可能。为什么“隔山排云掌”不能将巨石击碎,而“开碑劈山神功”却可以呢?原来‘开碑劈山神功’是齐聚七股不同的内力,有刚有柔。当掌力触及物体时,柔力先行,刚力后置。柔力先沿着物体脆弱处行至物体体内,然后刚力外张,由内及外,将物体击碎。普通掌力要么阴柔有余,刚力不足;要么刚劲有余,阴柔不足。而‘开碑劈山神功’则恰到好处的将刚柔相结合,同时发力的法门也精妙异常。想要做到柔力先行,刚力后置,这本身就要求发掌之人必须有强大的内力控制能力。
书文了解了《开碑劈山篇》中所述武学要旨之后,练成神功便水到渠成了。他来到小溪下游巨石处,使出‘开碑劈山掌’,只听一声巨响,那巨石便碎成数块。书文心中的喜悦之情当然不可自持,但走近一看,又不禁皱下了剑眉。原来那通道中央横拦着一扇巨大的铁门!书文心中暗道:名臣前辈,你何苦如此呢。
书文走近一看,只见那铁门上也有用手指刻的几行字:吾既立誓终身不出此谷,遂立此铁门,一防外人清扰,二表吾之决心。当世豪杰如无吾之‘溶金化铁神功’,则当世无一人可入此谷。吾双臂自断之后,亦终身无法出此谷。
本来以为练成‘开碑劈山神功’之后,自己就可出谷,寻找机会到黑风寨报仇,可现在都成梦幻泡影了,书文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到山洞。对了,名臣前辈说:只要练成‘溶金化铁神功’,那道铁门便可打开,我何不练练?想到这,书文便打开第三卷读起来。
那第三卷书中写道:此卷为余武学之精髓,共分三层。第一层:炼身层。以血肉之躯欲溶金化铁必先锻炼自身,使之如金刚——雷击不倒,电掣不化。修习之法为:空手碎石,如此种种。这段末尾又写道:如君《断筋续骨篇》没练成则不可练此篇,否则筋骨尽断无处医治。
书文心道:这“溶金化铁神功”果是艰险异常,想当初自己学“无痕剑法”何其轻松,而眼下的这套武功,不仅需要修习者悟性极高,更需要修习者不惧苦痛,坚忍不拔!
最初的几天是书文最难熬的几天,他依照书中所写之心法,去空手碎石,结果石头没碎,自己手却碎了。不过幸好他已经练成“接筋续骨神功”,可以自动治愈伤口。
书文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自己想要练成这不世绝学,就必须相应的付出更多的代价,这代价当中最平常的便是痛和累。所以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书文没有退缩,仍然坚持练习。他知道要掌握那精妙的运功行气法门,必须经过自己多次实践。
秋去冬来,经过三个月的日夜苦练,书文终于练成了第一层,现在他可以轻易的将一块大石头在瞬息之间捏成粉末。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要想练成那溶金化铁之功,前面的道路仍然十分曲折。
书文接着练“溶金化铁神功”第二层:碎铁层。这一层较之第一层炼身层,又艰辛了不下数倍。世间不乏有很多高手,一柄长剑在他们手里,稍运内力便可横腰折断,但这种功夫和碎铁功比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要弄断一柄长剑,只需将内力集于一点即可,而要将一柄长剑靠空手将其击碎,就不是弄断长剑那么简单的了。
日夜更替,山谷中只看见书文埋头苦练的身影,在这儿没有铁剑也没有其他铁器,书文就站在铁门前练习。开始书文只能在铁门上留下一道淡淡的手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手痕越嵌越深,到后来书文便可轻而易举的将手掌打入铁门。书文的双手也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双铁手,现在他也可以像名臣前辈那样在铁板上用手写字。于是书文施展轻功在名臣前辈的埋骨处北面的崖壁上写下了‘名臣前辈之墓’几个大字,作为名臣前辈的墓碑。
第三层也是最关键的一层:化铁层。只有练成了这一层,‘溶金化铁神功’才算是真的练成,也只有练成这一层,书文才能溶化铁门,离开山谷。太阳刚升起,书文便迫不及待的打开第三卷,他想依照书中所教之法尽快练习。可是出乎他的意料,在记载‘溶金化铁神功’第三层的那一页上,名臣前辈只写了一句话:何为痛,何为硬,何为热?
书文一下子就懵了,难道这溶金化铁神功没有第三层,名臣前辈是骗自己的?可是在这一页上名臣前辈又有记录,说明第三层是存在的。可是这三个问题和练成第三层有什么关系呢?对,可能只有找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练成‘溶金化铁神功’才有希望。
何为痛?痛不就是一种感觉么。受伤了,流血了,人自然就感觉到痛了啊。为什么这还要发问?硬不就是一种品质么,石头比鸡蛋硬,鸡蛋比豆腐硬,这也很正常么。热,生一把火,人自然就感觉到热了啊。
书文知道答案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但到底什么是痛,什么是硬,什么是热。他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依然没有定论。从出生以来,书文就没有遇到过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但这一次,书文遇到了,无论他怎么想,他始终找不到这三个问题和练成第三层之间有什么关系。书文日思夜想,头发蓬松了,眼睛红肿了,但是答案仍然藏在云雾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书文仍然没有丝毫进展。仰望天上的星空,他仿佛又回到了夏日里的衡山,他又想起了和飘雪一起数着天上的繁星;一起趁着月色偷跑到山下瓜农家的西瓜地偷西瓜,被守瓜的猎犬发现了,鞋子都跑丢了,落荒而逃的情景。他想到了飘雪经常捉弄自己,把自己逗哭的情景;想到了小时候被青竹关在屋子里读书是飘雪偷偷的给自己送吃的。想着想着,书文的眼睛湿润了,是我也是黑风寨的人害死了飘雪!他突然又有痛的感觉了。这段时间以来,自己练‘溶金化铁神功’,已经使自己忘记了什么是痛。
对,心受伤了,这种痛才是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痛,这才是真正的痛。书文似乎明白了什么,回想起‘溶金化铁神功’第一层:炼身层,与其说是炼身,不如说是炼心。第二层碎铁层,与其说是手在碎铁,不如说是心在碎铁。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呢?何为热,对,与其说是手在化铁,不如说是心在化铁。明白了,书文终于明白了。他凝神屏气,将五行之气齐集于心间,努力提升心中的热度,然后将内力输入手心。只见书文的手瞬间变得鲜红,真气翻滚,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书文将手掌置于石床边沿,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那石床边沿竟慢慢陷了进去,滚烫的岩浆沿着床边正慢慢往下流淌。书文成功了,他终于练成了不世绝学‘溶金化铁神功’,他终于可以走出这个山谷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