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临危受命(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X镇中学离X镇约一里路。(千载中文网www.xiaoshuodaquan.com)沈伟离家更近了,在他,这并不是什么十分愉快的事。
这所学校,在文革前,是一所不起眼儿的小学,文革时期发展成为中学。这里曾开过十个中学班。
那时节,小学毕业生都要读初中,初中毕业生都要读高中(有历史问题的除外),以显示教育革命形势一派大好。看着实实红火了一阵子。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之后,这些中学大都停了高中招生,只把原有的班送毕业。为了早出人才,早出成果,初中也分了重点和非重点,Y镇初级中学成了重点,坞堡寨和X镇的初中就是普通了。
原X镇中学、Y镇中学和另一所普通中学学农中学都还有一个高三班,人数都不多,但插班哪个学校都不要。学生尽是些老油条,宁愿在学校里鬼魂,不愿回家。
根据这个情况,县局决定将三个高三班合到X镇中学来。单独建制。抽能代得下来高三的课,又管得住学生的老师把他们哄毕业算了。后来,有人说,抽的老师都是不大好管理的。特别要让沈伟尝尝高三学生的厉害。沈伟过细一想,也将信将疑、
所谓单独建制,就是跟初中隔开,名义上就是X镇高级中学了,有的老师为了简明扼要就说X镇那个高三班,叫惯了的依然喊X镇中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友上传章节,千载中文网特此申明)
X镇中学原来教高中的老师,由于人才流通,有文凭、有本事的都纷纷调走了,大多数充实了重点初中。
带这届高三班的,除沈伟外,还有任斌和萧劲强。刘股长对他们是这样说的:“这届高三的任课教师就你们仨,带一个炊事员,我挂个名,一共五个人起伙。任斌老师在Y镇中学任过校长,就由你负责。沈伟任班主任。我们想,为了应付高考,只开考课,清一色的理科。任老师是外语系出来的(推荐,工农兵学员),就代外语和物理。小强老师在师专是学数学的,代数学和化学,才出来,捡起来热漉漉的。沈伟老师,代政治和语文。当然,你们还可以商量。”
沈伟有些考虑,六门课三个人,到底不比初中,且一应事务都要他们担。他是想搞出点名堂来的,像在坞堡寨带那届初三样。
记得有一次,他到一中办事情,坞堡寨来的学生在走廊里夹道欢迎他,一个个欣喜若狂,给他弄电影票、汽车票,请他吃饭,他至今记忆犹新,耿耿于怀。
任斌是N县人,毕业后就分在M县,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工作也没多大起色,虽说在Y镇中学做过主任和校长。沈伟对他印象不大好。萧劲强,刚毕业一学期,在Y镇中学就是代的高三数学。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这点课不在话下,但姜还是老的辣哟。(千载中文网www.xiaoshuodaquan.com)沈伟担心起来。
任斌还没有到,萧劲强倒是到了,但他什么事情也不管,说按课表该他的课他就上!一副看破红尘、玩世不恭的样子。沈伟觉得自己对这个班好像负有什么特殊的使命。别人都是教高中的,自己从师专出来,就在教小学、初中,这个乱摊子理应由他来收拾!他又不愿回家,只好硬着头皮组织学生报名,跟初中借教室,借寝室,忙得飞飞。

初中的校长对他爱理不理,刘股长又回局里去了,真够他喝一壶的!
这些老油条学生,报名都报精明了,或者只挂个号,不交钱,或者交一部分,留一部分自己用。沈伟当机立断,差一分也不报!他不愁收不齐一个班,因为三个班原来人数近百。学生们议论说:“才遇见过这位臭老九,好跋扈!”
新来乍到,百废待兴,没有办法,只好边筹备边上课。负责人没有来,没有头儿,沈伟暂时顶着。他和萧劲强一人半天,作息时间,全无章法!
三个地方来的学生一时怨声载道,说大不该来。一部分学生拉帮结伙,以原来学校为基本组织单位,企图一试锋芒。斗士们厉兵秣马,沈伟焦头乱额,穷于应付。每到晚上,头便痛得厉害,至于自修之类,已无暇顾及了。萧劲强整天嘻嘻哈哈,全不当回事儿,他说,天塌了,自有长子顶着,关我屁事!
年轻的炊事员忙了几天,兴趣大减,说没有意思,不如回家玩两天了再来。他是刘股长的堂弟,跟刘股长走得很近,得罪不起的。他是散漫惯了的人,沈伟只好求情:再坚持两天,以后补工资……
有时,萧劲强整天就在镇上逛来逛去,找熟人聊闲篇,沈伟没有权力管他,只好皱着眉头,自己吃苦。
好在也快正式开学了,沈伟暗忖
开学了,初中要收回他们的桌凳和炊具,萧劲强说,原来高三班的东西你们也要么?他们说,要!三个学校合作,我们出教室、寝室,其余的我们不管!沈伟就安排Y镇中学和学农中学的学生回原来学校搬桌凳等公物,哪怕来去几十里!
上午,去搬东西的同学都灰溜溜的回来了,都说原来学校不许搬,Y镇中学的老师们说,学校还没有散呢,搬什么搬?
“***,算了!”沈伟气得拍了桌子,“吃了中饭,放假!”
中午,刘股长从县里回来了。
他说,Y镇中学是不能搬,人家还有一个高一班哩。(沈伟暗自冷笑,刘股长是Y镇人。)学农中学已经解散,公物是可以搬点的。中学归中学,是国家拨的款,与地方无关!
刘股长与学农中学守校的老师通话,那位老师说公社领导打了招呼:本公社学校的财产一律不许动!
刘股长又气哼哼的找公社领导联系,公社领导态度依然强硬,说你们Y镇中学的怎么不合过来?
刘股长又找县局,教育局有关人士再找公社联系,还是没有结果。
刘股长又与公社领导接通了电话,但他抓着话筒,不知该怎样说。见状,沈伟抢过话筒,对公社领导说:“你们是不是真的不许搬?”
“不是蒸(真)的是煮的!你是谁?”
“你先不用管我是谁!那我正式通知你:你们公社的学生将如数退回!”
“国家办的学校你敢撵?”
“国家的财产,你们为什么就霸着?”
对方不做声了,传来几个人小声说话的声音,迟疑片刻:“那好,我们同意搬一部分,Y镇中学也要搬!——您是那位呀,怪耳熟的……”
“我是沈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