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线生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上又有5名重伤的人员伤重不治,这五人都是在甲板上第二层的人员,玉龙号的甲板上有三层舱室,其中第一层的人员被强粒子流伤害当场致死,而第二层外围舱室的人员除了除了少数当场死亡以外,基本都是在重伤昏迷的情况下,又经过随后的冲撞,导致伤上加伤,最终伤势无法挽救,先后死去的。
相对而言处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内部的人员,由于所处的地方有多层船舱相隔,强粒子流在一瞬间来不及深入破坏,所以就几乎没有受到直接伤害,那半个陆战排的士兵就是因此幸免于难的。
但是强粒子流的伤害不止是来自于它的直接接触,其所附带的的强电磁辐射也会损伤人体,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热效应伤害,所谓热效应就是指生物体内自由电荷或离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振动,从而导致传导电流的产生,并伴有由于介质本身的电阻而造成的电磁能量的损耗的现象。即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
简单地说热效应伤害,就是电磁辐射会让人体温升高,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就是,伤害方式和微波炉用微波给食物加热类似。
而非热效应是指生物体内的偶极子发生取向运动,按外界电磁场的频率旋转,也就是吸收的辐射能不足以引起体温升高,但确出现生物学变化或反应。这类效应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紊乱)、循环系统、免疫功能、生殖功能等,研究发现,严重时有可能会诱发癌症。
因此在高电频辐射场情况下,电波的致热作用占主导地位,而在长时期的低辐射电磁场作用下,电磁场的非致热作用占主导地位。
在玉龙号被空间通道吞噬的一瞬间,就属于高电频辐射环境,不过由于时间非常短暂,加上各种防护措施的原因,高强度的电磁场并没有造成船体内部人员的全部死亡,而随后在空间通道内的电磁强度要相对弱小不少,维持的时间也不算长,虽然大家都有感到不适,但是总算没有被烤熟,而且越是船体中心内部的人员受到的伤害也越小。
而当玉龙号离开空间通道时,由于大量水和空气混合物质的包裹着船身,玉龙号和它的载员们受到的各种伤害远比进入空间通道时要小一些,总的来说现在的幸存者们虽然受到了强磁场的伤害,但是大部分都不足以因此丧生。
好在船上又有不少专门针对电磁辐射伤害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只要不是太严重的伤害都可以很快调理过来。在玉龙号建造的最后阶段,就已经明确了要在海上执行很长时间的任务,船上的研究员又都是不可多得的高级人才,尤其是还可能会有国际友人的存在,。所以在起航前的大改造中,主事者就顺便在船上增加了一个大型医疗舱,配备了不少先进的医疗设备,其中最多的就是治疗电磁伤害的设备。
由于这个增加的医疗舱主要为研究员们提供服务的,在选择修建位置的时候,就被安排在离实验室较近的甲板下第三层,这个位置的上方就是包括驾驶舱,雷达设备室等在内的一些甲板舱室,所以舱室差不多是处在船体的中间部位,在层层保护下并没有受到强粒子流的损伤,特意用高级绝磁材料建成的舱壁,也使的各种设备完好的保存下来。
除了这些设备得以幸存以外,由于意外发生时几名专职医生也恰好都集中在这个医疗舱内待命,船上医护人员也都幸运的躲过这一劫,要知道其中两名随船配备的医生,他们平时的工作地点可是在甲板上顶层的船员医务室,只有在试验进行时才会在这个医疗室待命的。如果这两名船医,还是呆在原来的地方,多半也是不能幸免了。
的极低频EMF往往强度很低,所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属于非热效应[5]。
得益于这些设备和医护人员的幸存,船上大部的伤员伤势都已经得到了救治,除了二十几名重伤员还处在危险期以外,其他不太严重的伤员得益于玉龙号上完善的医疗设施,伤势都陆续得到了控制,致热作用带来的不适逐渐的退去,身体的损伤也会在药物的帮助下,加速进行自我修复。
面对意外的危机,每个人都在尽可能的做好自己的能做的事,伤病员们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轻伤人员们除了帮助医生照顾重伤者以外,在何龙的安排下,有能力帮助船员修理设备的研究员也和船员们一起,尽可能的修理船上的设备,或者用船内没有受损的替补设备进行更换,以维持玉龙号的航行能力。
一些在维修工作中帮不上忙的女研究员,就自觉地和船员一起为大家准备食物,那些储存在冷库中的食物在经过空间旅行后,还是可以继续食用的,不过如果不能尽快修好冷库的话,这些食物也放不了多久了。

在坠落一个半小时后,船上的所有人员都知道了现在的恶劣状况,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混乱,这里除了训练有素的军人特工以外,就是一些非常理智的科研人员,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让这些人心理崩溃,他们大多互相鼓励着,努力的争取继续生存下去的一线希望。
在玉龙号渐渐的开始恢复状态时,经过紧急治疗后,由于撞击而一直处在昏迷状态的唐风雄,也终于清醒过来,根据医生的检查,唐风雄没有严重的外伤或者内伤,几乎可以算是没有负伤,实际上处于船体中间,又是电磁防护最高等级的试验总控室内的二十名多研究员都是比较幸运的,只有2个人比较倒霉的出现了骨折的情况。
在唐风雄醒来,并且确认身体没有问题以后,何龙就把全船的临时指挥权交给他。自己则前往船的动力舱,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设备维修经验,为玉龙号的抢修尽一份力,何龙虽然有处理紧急状况的能力,相对于逐渐恢复次序的管理工作来说,经验就比较欠缺了,管理需要的不止是情况判断能力,还需要人际交往沟通,以及相应的职务权利,在唐风雄醒来后,何龙就不适合总指挥的身份了。
而玉龙号的二副在医生的急救下,也清醒过来,右臂骨折的二副在打上简易石膏后,就赶到驾驶舱,从水手长手上接过航行指挥权,指挥几个零时驾驶员控制玉龙号的航行,希望可以凭自己的经验,作出最正确的选择,尽可能让船跟上风暴眼的动向,以争取那仅存一线的生机。同时也利用通话器和离开驾驶舱的水手长保持联络,指挥各处的船员加紧船体的修复工作。
船上的几十名陆战队员和安全人员,则沦为零时看护,设备搬运等体力岗位的工作者。其中的几名安全人员,主要是照顾负伤的几位外国专家,包括外国专家组在内的,所有能够行动的研究员,全部投入到各种设备的维护和修复中。
离开试验控制室的何龙,除了负责调度那些设备维护组研究员,自己也投入到紧急抢修中。得益于船上有大量的实验用探测器,这些探测器都采用了最好的电磁隔绝防护材料和设计,所以除了在甲板的一部分受到损坏以外,其余在仓库中的都处在完好状态,于是种类繁多的各种探测,检测仪器纷纷被拆了下来,近三十名设备组研究员,分成几组,根据驾驶舱的传来的要求,组装各种急需的替代设备。
在几名研究员的努力下,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利用空间探测器的一些备,组装出第一个功能不弱的气象雷达,随后根据雷达在几分钟内获得的返回的信息分析,风暴眼的目前的移动速度可能要低于玉龙号的航行速度,也就是说暂时来说,只要玉龙号可以维持现在的航行速度,找对航行方向,就可以暂时安全了。
不过玉龙号现在使用的备用复合动力发动机,所储备的常规燃料,以及积蓄的电力,一共只能维持48小时的“全速”航行而已,如果在此之前没有恢复船上动力舱反应堆的运行,并且修好船上至少一台主发动机的话,等待众人的依然不会是好结果。
玉龙号的反应堆位于船底舱,虽然反应堆在层层保护下没有发生泄露等事故,但是由于瞬间的强磁场,却造成反应堆控制系统的过载,安全系统自动启动的停止程序,反应堆内部的安全装置当时就开始运行。
根据事先的设计,一旦这个停止程序运行,即使外部环境很快就恢复到安全环境,也无法再终止这个停止过程,只有在反应堆停止后,才可以重新启动反应堆。而整个紧急停止过程需要24小时,而恢复反应堆的运行,在理论上的最短时间也不少于24小时。
而实际上,反应堆控制台外部精密的控制系统,在强磁环境中已经遭到不少破坏,缺乏足够的备用部件,使得修理变得困难重重,虽然船上有这方面的专家,也有一些可替代设备,只要给他们时间,就有可能利用目前的条件,组装出一个新的控制系统,起码能恢复到可以执行最简单功能的状态,以此恢复能源的供应,至少可以提供足够玉龙号航行的动力。
但是根据专家们的短暂检视后,一致认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在48小时内恢复反应堆的动力供应,这难度无限接近与不可能。
不过大家还是竭尽全力的投入到控制系统的重建中,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风暴也许会在48小时后消失,不过可能性也不大。另一方面就是除此之外,玉龙号上的人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