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太子的复立(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上文)
于是内阁便把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的公推结果报了上去。康熙一见,大感意外,目瞪口呆,心想这李光地怎么回事,怎么会弄出这结果来?但因自己有言在先,康熙也只得按捺自己的怒火,给众大臣回谕说:“立皇太子的事情关系甚大,你们要各自尽心详议,八阿哥未曾经历政务,近又罹罪,而且其母家出身微贱,你们再好好想想。”
大臣们听后面面相觑:原来皇帝说话也不作数的!既然康熙都这么说了,那大臣们还能怎么样,于是公推皇太子一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由此看来,赢得众人之心不顶用,关键还得皇帝点头才行!
令人叫绝的是,老百姓都知道“天子无戏言”,可在这事上,一代英主康熙最后出尔反尔,颇为可叹。康熙当时虽然有点脸红,但他心一横:我是皇帝我作主,我说话就不算数了,奈何?只是八阿哥胤禩颇为可怜,他这次等于是被他的支持者们送到火坑上去烤了。也许康熙当时心里还想,胤禩这个小小的贝勒,势力还真不小,要是让他当了太子,那还了得?这些人都听他的,我这皇帝往哪摆?
既然李光地不愿趟这浑水,康熙最后也只好亲自出马了。他随后又召见诸王大臣说,自己几次梦见孝庄太后及孝诚仁皇后(胤礽之母),“颜色殊不乐”,让他感到不安;废太子胤礽经过多日调治,疯疾已除,本性痊复。康熙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那大家也没什么说的,于是当年十一月中旬,胤礽得释;十一月底,胤禩也被复封为贝勒。废太子后的第二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宣布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立太子福晋石氏为太子妃。胤禩和胤礽的第一次交锋,以胤禩的落败而告终。
事情弄了半天,原来康熙是要借民主“臣选”太子的名义,来掩盖“钦定”复立胤礽的真实目的。可惜的是,民主这玩意不能随便搞,一搞就出乱子,这事康熙以后再也不干了。事后,康熙很是生气,他把李光地找来,责问他为何当时不说话,不表态?不是找你谈过话了吗?李光地很聪明,他说:“立储之事,关系重大,只应皇上一人乾坤独断,非我等臣子所能言”,一句话就把康熙给顶了回去。康熙心里恼火,但李光地用的是自己曾经耻笑唐太宗的话作答,也无从责怪。
不过,康熙还是交给了李光地一个任务,那就是做太子复立的册立正使,并让他好好劝诫胤礽。李光地去后,送给胤礽一句话:“勤思学道,笃志正学,天聪益开,天性益厚,仅此而已。”李光地的话可谓是抓住了胤礽的根本弱点,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话虽然是金玉良言,但对胤礽并无丝毫作用。

康熙在释放胤礽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凡是规劝你的人,都是你的恩人;奉承你的人,其实是在害你。以前指出你问题、曾与你作对的人,你都不得与别人结仇”。随后,康熙又说,“你的这些兄弟里面,四阿哥能体会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五阿哥心性甚善,为人淳厚。七阿哥心好,举止蔼然可亲。就是八阿哥的为人,诸臣也奏称其贤,裕亲王(福全)生前也曾说八阿哥心性好,不务矜夸。你要是能亲近他们,使他们左右辅导你,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好呢?”
康熙还是原来的那个理想主义,众兄弟作贤王,对太子来个“众星捧月”,家业永继。可惜的是,月亮不是那个合格的月亮,星星早不是那个黯淡的星星,康熙的一厢情愿,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在复立太子的第二天,为增进兄弟间的团结,康熙又宣布封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和五阿哥胤祺为亲王;封七阿哥胤祐和十阿哥胤礻我为郡王;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祹和十四阿哥胤禵被封为贝子。
在这次斗争中,大阿哥胤褆全面落败,彻底完蛋;太子胤礽失而复得,挽回损失,但其地位不但不稳固,还受到其他兄弟的轻慢;八阿哥胤禩大起大落,开始被重用,随后被革爵圈禁,接着再被公推为皇太子,但又被康熙否决,一直到最后才复还贝勒爵位,已经被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拉开距离,甚至七阿哥胤祐和十阿哥胤礻我的爵位都在他之上了也是失算得厉害。
如此看来,这半年的政治斗争中,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都是失败者,而其他阿哥都得了好处。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晋为亲王,已经升到了人臣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就连得罪过康熙的胤禵都被封为贝子,还得到了大阿哥胤褆原来的奴仆、人口和世职,他可谓是拣了个最大的便宜。
(本节完,下一节《六、太子的复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