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阳光灿烂的季节 (3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尽管有抹不去的阴影,尽管有霎时的风雨,但是我在部队的日子,尤其是参军后的前十年,绝对可以说是阳光灿烂的季节。这是一句从心底涌出来的赞叹,这是我一生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
阳光,灿烂的阳光,你举起双手,都能映射出自己的青春热血在奔流的阳光,似乎永远都那么热烈的照耀着。它照亮我身心的每一个角落,使我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那么阳光,那么生气勃勃,那么无忧无虑,那么彻底的在简朴而充实的生活中陶醉着。每当心灵触及了这段时光,就象拨动了琴弦一样,竟然会幸福得在心里流淌出音乐来。有时候,我会不知不觉地从嗓子眼里漾出一首歌:“青春少年是样样红,你是主人翁。要雨得雨要风得风,鱼跃龙门就不同。”
当然,每个人的青春时代,都会有这种幸福感。然而在那人慌马乱的时代,我能尽情享受自己的年轻时代,我是多么的幸运。我多么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对我的孕育生养,我多么感激命运对我的垂青眷顾,我多么感叹军队有识之士对我的选择任用。这种感谢、感激和感叹,是语言所不能够表达完全的,这是我对生活、对生命、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和报答,是对部队这个大摇篮所给与我的不倦抚育、殷切教诲,并且使我受益终生的深刻的感恩之情。不管我走到哪里,不管是什么境遇,我的心中始终有一大片明亮的空间,那里永远不会冷漠,不会黯淡,不会沉寂,那就是我青春的绿地,那里永远充满阳光。因为就是那灿烂的阳光,一直照耀着追随着我整个的成长季节。
在我们团的报道员学习班结束的时候,当我被通知留在宣传股做报道员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通知对我意味着什么,这个转变对我的一生意味着什么。我甚至不明白,管富在那里激动个什么劲呢。我看他听到通知后兴奋的、确切地说是紧张的一塌糊涂的样子,我是一肚子的不屑。我的一种直感,就是因为我比别人会写一点或者说写得快一点,就这一点让我沾沾自喜的东西而已。
我根本不懂得,我的人生转折已经在无形无声之间来到了,甚至是一闪而过的掠过去了。就这么一闪,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干脆,命运就这么转折了,没容你选择,没容你思考,甚至都没容你留意到。也许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在一路顺风顺水的时候,所经过的转折都是如此吧。因为本来就没有一个大角度的转变,没有一个大幅度的起落,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是命运推着你一路直行,所以你就根本不曾留意你是多么的幸运,你受到幸运之神多深厚的呵护。
所以,每当我回顾这一路顺畅的人生旅程,我认为我自己努力的成分只占很少一部分,因此我从来不会自吹自擂狂妄自大。而且有时候我还会一阵阵地后怕,我要是没有这么幸运,我要是没有早早的进了机关,我会是一个什么结局。那个连长万一把我也带到白山连,我的天哪,我的命运会不会比常青还要悲惨!但是在当时我还是没心没肺的傻孩子,根本没去想别的东西。我已经被巨大的幸福淹没了。
说起我当时的幸福感觉,使我不由的想起当时的一首颂歌:“千种书万种书,**的书是最好的书。生长在新社会里,这也是幸福,那也是幸福,最大的幸福是读**的书!”拿这首歌套用我当时的幸福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不同是,我得到了多得不敢想象的书,但是那并不是**的书。
我在前面说过我们团的一个新闻干事,因为写了一篇稿子,由于其中的一句话,被我们上一级的领导看好调走了。他走之前,悄悄的给我交待了一件事。我们团原先有个图书阅览室,文革开始后就取消了,上万本图书杂志也全都拉到造纸厂销毁了。这个干事原来是个放映员,也是图书管理员,他偷偷的挑了两大箱子书,藏在他的床底下。你想想,一个农村孩子,自己愣从一个放映员干到新闻干事,靠啥呀。他说就靠书啊,看得书多了,看得遍数多了,慢慢也就知道咋写了,慢慢也就越写越好了。他还嘱咐我说,我看你能有出息才给你的,千万别给我糟踏了,现在没地方找去呀。再说也别告诉别人,别惹出事来。
我这时候和管富、还有老李一个宿舍,这么两个大箱子,没地方放啊。我赶紧找大喇,把两个沉重的大木头箱子抬到宣传股的小仓库里藏起来,只有大喇一个人有钥匙。
我在午休的时候找大喇,偷偷的打开箱子。霎那间,那种兴奋的心情,简直没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我明白,我发财了,我捡到了一大笔无价之宝。我从小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不是说爱上学,是说非常喜欢看书。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经常去妈妈单位的图书室借书,还经常发生来回反复的读一本书而超过期限,被人家找家长追讨的事。这时候读书还不是我的好习惯,而是属于一种天性。还没等我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各种图书杂志一夜之间都被扫除干净了。
现在,我突然得到了这些宝贝,用如获至宝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我仔细地清点,说这是一笔财富绝对准确,有一百四十多本小说,有二百多本杂志画报,还有几本写作和摄影方面的工具书。我写了一张清单目录,告诉大喇,我们自己往外拿书看书,也要登记,千万别弄丢了。就这么有意思,就连进机关都没有成为我多么幸福的事,而这两大箱子书却成了我幸福开始的地方。
书,打开了我的心灵之窗,使阳光从一丝丝一缕缕一直到大把大把地透进来,照进我渴望知识、渴望营养、渴望雨露滋润的年轻的躯体。我就像一个困在饥饿绝境已久的孩子,却突然发现了既充足又美味的食物一样,一边暴饮暴食着,一边幸福的哽咽着。废寝忘食,日夜颠倒,就是我当时的情形。我恨不得一下子把那些书全都看完,恨不能把它们都吃到肚子里去。

晚上熄灯号响过,机关里的宿舍也要按时熄灯。我就偷偷到办公室去看,桌子上还要摆些稿纸、材料什么的,假装是加夜班的样子。值班首长检查的时候也就没什么可说的,反而会夸几句。到半夜以后,就没什么人再来打扰了,我就可以放心地看了。我数不清那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有人说年轻人的觉多,总也睡不够,我说那是他没什么要紧事。我当时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就是从心里感觉我必须快看,有一种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的感觉。一本三百多页的书,往往一夜就看完,有时还要再看一本薄一点的。这种如饥似渴的读书感觉,使我养成了读书特别快的习惯。就象有人说的,吃着盆里的看着锅里的,手拿着这一本看,心里想惦记着下一本,那两个大木头箱子,象两个催命鬼一样紧逼着我。
我首先看的是那些小说。放在别人身上,这也是优先的选择。因为这些小说更属于美味佳肴。那些小说,一半左右是中国近代的战争故事历史故事,象《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红旗谱》、《林海雪原》什么的。这些书虽然在当时不算有严重问题的书,但是也是禁止看的。另一半就是绝对不让看的了,是有各种各样的大问题的外国书。象《安娜.卡列尼娜》、《斯巴达克斯》、《红与黑》、《战争与和平》一些世界名著。这里面,除了《林海雪原》和《烈火金刚》,都没有看过,有一大半都没有听说过。尤其是那些世界名著,看着它们,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我是在红彤彤的军营。真有梦里不知身是兵的幻觉。除了《安娜.卡列尼娜》和《斯巴达克斯》以外,其他的名著几乎都破了套只剩了单本,但是它们对我的吸引力,是难以想象的。
我发现,同样一个世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来认识;同样一个故事,从中间可以明白许多的道理。这些被人家外国人写在纸上的道理,是那么贴切,是那么在理,是那么精炼而又不同凡响,那时我还不知道这叫人生哲理,或者叫处世箴言。我只是觉得有些话说得太好了,好的让你不忍忘掉或者说不忍放下它们。我找出了一个我当兵的时候同学送我的一个笔记本,那在当时也许是最好的,是塑料封皮的。我在它的第一页抄下了第一行字,那是《悲惨世界》里雨果的话:“比陆地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回味着这句话,我的心里也象天空大海般的澎湃着,我竟然觉得,自己的心灵也霎时间宽阔了许多。
一百页的笔记本,每天都在添加着新的东西,很快就记满了,我马上又继续第二本。那些警句箴言,那些人生经典,每时每刻都在熏陶着我,启迪着我。那时记下的只言片语,有些竟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比如这一句,“健全的身体,健全的心灵,既不是僧侣,也不是食人生番。”它告诉我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在很久以后,我才开始体会了这句话的一点皮毛。改革开放以后,绝大多数人一步就从僧侣跨进了食人生番的境界,即不顾健全的身体,也丢了健全的灵魂,迷失了自己。谁还记得一百年前一个外国老头说的话呢?还有那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它永远都会激励你向上向前永不退缩。还有一位伟人对另一个伟人说的“你的武器是铅笔,而不是军刀,”我觉得这就象对我说的一样,我当即把它抄下来贴在床头,每天早上一睁眼就看到它,心里平添一份使命感。
这些东西,开始的时候象小溪一样,带着悦耳声音冲进我的感官,一点一滴的滴灌下去,滋润着我。慢慢的,有很多东西潜移默化的,变成了我的思想的一部分,成就了我的人生观的支柱。
管富很快就发现了书的秘密,因为不光是我每天不睡觉忙的反常,还有大喇呢,他也早起晚睡看的不亦乐乎。管富那么敏感的人,当然早早的就有了察觉。当他从大喇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唯一的一次没有做反面的工作,而是从大喇的身上打开缺口,央求大喇借书给他看。他心里明白,他要打了小报告,我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麻烦,只是这些书就要报销了。他也可惜这些书呀,他也盼望能看到读到啊。我和大喇商量,为了这些书的安全,就借他几本先看看。但给他说死,一定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一定要小心看书不能外露。我还挑了几十本写了个假的清单,外国的好书我不想借给他。说定他一次只能借一本。后来老李也参加进来了。
这下子,我们宿舍就成了不夜城,或者叫不眠的寝室,再没有人正常按时就寝了。夜深人静,每当我在办公室假模假式地写材料的时候,老李和管富就用棉被把窗户挡严,把门缝用报纸塞上,外面不漏一丝光线,他俩在里面挑灯夜战。
那一段时间,是我和管富关系最好最稳定的阶段,那些书是我们俩关系的桥梁。他不大敢得罪我,不怎么搞那些小动作了,而我也愿意看他变成这么个乖模样,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后来过了很长时间我才发现,管富借的书,基本都不是小说,而是和写作有关的东西,象其中有一本《新闻写作基础》,他竟然全部抄了一遍。好几万字啊,这使我很震惊,这是我对他刮目相看的开始。
我在不经意间看到的这个笔记本,使我产生了一些感叹。如果我是管富,我会不会这么下功夫。现在回想,管富其实也难哪。一个文化不高的农村兵,要想在强手如林的机关里站住脚,容易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