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章 爆破 冬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纪元1701
0016章爆破冬游
庄不鸣出手打造的北海制度,与其说是用民主制衡权力和利益,不如说是在制衡约束下的寡头政治。在1702年冬,以论功行赏的名义,北海推出了功民、国民、平民、奴隶为等级的“事功法”。
功民包括有立功资历的官吏、军人、工人和商人,享有优先的医疗保险,大多拥有某种北海有价证券,有相对固定的收入,同时向北海县府纳税,除非征召,否则不需要为县府从事劳役。
国民自由从业,一般为自愿纳税,没有立功记录,除非征召,否则不需要为县府从事劳役。
平民指尚未取得完整移民权的人,必须服从北海县府安置,必须纳税,每年需要为北海县府从事四十五天的劳役。平民纳税五年后,自动升级为国民。
奴隶基本来自战俘,除非有特殊立功表现,否则必须用劳作换取口粮和其他供应,奴隶可以用劳作赎身,赎身费用交给北海建设基金,转交奴隶的所有者。通常奴隶名义为功民所有,但是功民不能直接指使,只能由北海县府管理,并按照合同出工出力,奴隶身价由会计事务所评估。获得赎身的奴隶自动成为平民。
功民、国民、平民拥有私有财产,奴隶在没有赎身前没有个人财产。国民、平民内部不再分级。功民按照立功大小分级,功民外出可以身着绶带,佩戴功勋奖章。功民和官吏、法官、立法代表平礼相见。功民用功勋可以赎罪,赎罪后功民丧失原有身份,降级为国民。国民、平民在法律前平等,只是纳税是否自由有区别。国民、平民犯罪,罚做公益劳动,严重者处死,禁止把国民、平民变成奴隶。奴隶犯罪,罚做苦役,直至处死。
“事功法”推出后,北海县府在冬季建设中推行宣传民爵细则,立刻运用“事功法”促进建设生产。除了远征军中的立功官兵,相当一批工作勤奋富有政绩的年轻官吏受到嘉奖,还有很多斥资兴建公益设施的商人受到表彰,很多参加生产建设的移民被评为劳动模范,这些人成为北海县府封赏的第一批功民。北海的社会结构开始稳定下来,进入平稳上升的阶段。
庄不鸣在各种制度建立后,不再直接插手行政事务,只派出巡查监督员冷眼旁观。立法院的事物,庄不鸣从移民中找了几个老练的绍兴师爷,把一大摞打印出的法律条文和删去社会国家背景的案例推给师爷,又列出一长串需要提案的法律草案清单,把一大堆麻烦丢了出去。每隔一段时间,庄不鸣就批改一些师爷们草拟的提案,把感觉差不多的放到立法院讨论,最后的表决,庄不鸣后来很少举手表决,只是旁观。
如此这般,除了行营亲自掌管,庄不鸣摆脱了很多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在冬季军队训练期间,行营事物少,平时值勤制度基本建立,庄不鸣终于有了一些空闲。
寒流已经两次来袭,水库工地的饮水食品供应形成了制度,昼夜提供热水热饭,篝火和电灯围绕着大片工地,施工队分成六队轮流出工,昼夜不停。除了移民中出工三千多人,两千多土人俘虏和雇佣军全部编入到施工队。土木队和筑路队主要负责测绘,划分工程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过程,检验施工成果,协调施工各部进度,成为最高管理层。施工材料和工具修补,外包给了各个商铺工坊,食品原料和制作,都包给了新成立的几个食品店。
施工进度和质量比计划还顺利一些,其中土木队和筑路队专门抽出部分精锐,成立一个联合特别施工队,用化工厂新制作的工程炸药爆破土方,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宝贵的人力。这批工程炸药分两种,主要是用化工厂新出的硝酸铵和木材加工中的废弃木屑。一种是含硫炸药,先用石磨将硝酸铵磨细,用碓窝将硫磺、木屑冲细,分别用铁锅将硝酸铵、木屑炒干并用丝网过筛,按照76%硝酸铵、20%硫磺、4%木粉的比例配料,用铁锅炒到40度时,摊在木板上拌和均匀晾冷,用纸袋按每包五斤包装封口,每箱装十二包。另一种是先用饲料粉碎机将硝酸铵和木屑分别粉碎,用平锅烘干除水,丝网过筛,按照硝酸铵92%,木粉6%,柴油2%的比例配料,在40度下混合搅拌而成,晾冷后用油纸袋包装,每袋五斤炸药。这两种炸药都容易吸湿,基本不储存,随做随用。在加工过程中,严禁与金属接触。其实这类炸药制造、贮存、运输和使用都比较安全可靠,不易摩擦而起爆,对撞击的敏感性也很微弱。虽然明火能使其燃烧,但火势比较温和,只有在密闭的情况下,才会从燃烧变为爆炸。这类炸药敏感度低,配上自造火*和导火索,爆破开土十分方便。
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麻烦是工地中的一个石头坡,小包炸药啃不动,庄不鸣接到报告,大笑三声,那就放个大的。选出最好的火*和导火索,预备几百包五斤炸药备用。打洞的先用小量炸药在选定地点炸出横洞,一点点掏进石头坡,进去五六米后,再掏出约一个立方米的药室。这工作费的时间不少,药室还是修得不漂亮,但运炸药的人已经急了。填了百多包炸药在洞底,中间安放预备引爆的炸药包,引出导火索,再继续把百余包剩余的炸药填进去,外面又填满黄泥,细心夯结实,只留一截导火索在洞口。

大半天时间过去,筑路队已吃过午饭,爆破队总算填饱石头坡的肚子。一声长哨,上千人撤到五百米以外。篝火熊熊,备就鲜红的火炭,爆破员手拿火炭,口袋里还揣了盒火柴,缓步向炮口导火索走去。此时原野寂静,百鸟噤声,爆破员掩到洞前伏下身子,把导火索药面揉松,伸过火炭就点。不知道是太紧张还是火炭烧过了头,左点右点导火索就是不冒火花。眼看不行,大汗淋漓之际只得祭出第二招,掏出火柴,把火柴头紧贴导火索药面,火柴盒磷皮狠狠往火柴头一擦!哧的一声,火柴喷出强烈火焰,迅速引燃导火索。看着导火索喷出团团火花,爆破员掉头撒丫子猛跑。跑出两百多米,爆破员踉踉跄跄一头栽倒,连滚带爬翻进设置好的掩体,爆炸声猛然响起。一时间,声浪、气浪、土石浪接踵而来,漫天的尘土久久不息,等到世界安静,石头坡不见了。
爆破队的技术越来越熟练,逐步积累起来很多经验,甚至掌握了多炸点定向爆破,一次爆破剥离指定高度的土层,用爆破规划出水库的基本形状,一个擅于运用炸药的爆破员,顶的上一万个拿铁锹锄头的苦力。水库主体和外围堤堰,在封冻前基本成型,爆破队立功第一。拦水坝和闸门在冬季不便施工,需要用钢筋水泥打底,只能到来年春天了。施工队的主力转移到水库下游,开挖通海航道和挖深河曲,修建蓄水堤堰,水利工程一直很顺利,庄不鸣左右无事,带领亲卫开始冬季行猎。
钏路新修的木寨子不大,位于南部海岸一处优良海湾附近,驻扎第一旗队一个小队,还有新移民中志愿服役的五十多个渔民猎户。这里的海岸与标津不一样,入冬一个月也没有封冻,仍然可以下海捕鱼。附近的沿海沼泽湿地有成群的天鹅,还常常见到白色尾巴的大雕在天空盘旋。附近的灌木比北方的标津城附近浓密得多,成千上万的麋鹿出没其中,有几个行动敏捷的猎人,埋伏在灌木后,在麋鹿经过时一跃而出,用木棒就曾猎获不少麋鹿。营地储备有大批粮食干肉,挖有甜水井,还幸运的在营地附近找到埋藏很浅的煤矿,剥开表层浮土就能挖出不错的白煤。营地有土人奴隶劳工百十个,负责整修营地,伐木修路。随着气候变冷,从标津城到钏路的土路也冻结起来,免去泥泞之苦,行走方便多了。
庄不鸣以视察钏路战场的名义,带领慧妹和随身卫队,从掷弹兵中选出两个小队,组成游猎队,开了六辆履带车,带着野战厨房和大批慰劳品,南下钏路。本来两天就能到的路程,一路游玩打猎,走了十多天。路上经过大片原始森林,大多是松柏杉树这类针叶林,不过在路上,发现居然有冬季常绿的黄杨。沿路的雪猴和松鼠被车辆惊走,往森林深处逃去。成群的梅花鹿啃食着从积雪中冒出头的稀疏植物,用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经过的车辆,偶尔惊鸿一闪掠过车前的路面,带着令人难忘的奇特叫声消失在树林中。在路经的几处小水泊,尚未冻结的部分水面闪着粼粼波光,几十只丹顶鹤悠然其间,头上顶着嫣红的鹤冠,一如雪地之血。脚踩柔碎的细雪,双翅上醒目的黑色羽毛优雅地围在尾部,很像贵妇摇摆的裙撑,袅袅的鸣叫声在四野回荡,清亮高亢的鹤唳远飘数里。在车队头顶,几次掠过数百只的天鹅群,庄不鸣没有允许部下猎鸟,只猎杀了几头肥鹿用于烧烤。
寻到一处温泉,在旁边用积雪垒砌半身高的雪墙,架起大帐蓬,中间留出出烟孔,通红的炭火炙烤着丰腴的鹿肉,发出阵阵奇香,烤鹿肉夹在烤热的烙饼之间,一咬满口油,美味之极。翻滚的麦片粥在行军锅里沸腾,撒上细盐和碎肉,喝一口暖洋洋的。红薯和土豆埋在拨开半灭的炭火里,不多久散发出甜香。几个炭火锅里面的浓汤也开始沸腾,汤里飘着通红的辣椒,切得薄薄的鹿肉,新鲜的鱼片,加上熏肠,再放上几把大棚出品的青菜,大伙吃得满头大汗,酒足饭饱后,又唱又跳,然后泡在温泉里面,虽神仙不过如此。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