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章 过渡与闲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纪元1701
0015章过渡与闲暇
从夏季开始,随着本土商船的移民就不断来到北海,但是除了第一批数量较大,后来的商船都是单艘抵达,就是有随船移民,数量基本不超过百人。这次入冬后,忽然一次来了八千之多,实在让庄不鸣感到意外和吃惊。从商船船主口中,得知,原来本土商船探索出了一条比较安全的海路。在年初冰封融化后,回航的江浙商人带回了北海的特产,合成染料和鲸制品极受追捧,货物售价翻出十倍到三十倍。闻到腥味的沿海商人纷纷取经,此时的返航商船,带回了庄不鸣赠予的几幅很粗略的手绘东方海图,其精确度还不如后世小学生的教材。正是这些粗糙的海图,给意欲出海的本土商船重大启示。本来本土商船就经常来往于朝鲜倭国,只是通常不再往东航行,得到这些海图,商人们很快纠集船工,形成一条接力式的航线。
从本土北方的天津、登州,或者南方的太仓、杭州、泉州等地向东出海,先抵达朝鲜南部的济州岛和釜山,或者倭国的长崎,然后从这些地方沿朝鲜半岛东部沿岸北上,抵达一处大江入海口,在这里建立中转营地,按照商船主描述的位置,大约是图们江东北方的一处海湾。在这里修整补充后,直接向东就可以穿越津轻海峡,绕过北海南部海岸,抵达根室半岛后北上,航程过万里,需时两个月之久。这几处航线,采用接力方式,因此沿途物资水粮补充较易,自从上次几条商船走通此航线后,大批本土海船纷纷加入。因此在入冬后,六十多条以福船为主的大海船运载大批棉花、棉布、生丝、茶叶、粗铜、生铁、瓷器,还有随船移民,成群结队来到北海,又满载北海的合成染料、日化品、鲸制品和美酒返航,一次进出口总额就接近万吨,进出口货物总值近千万两白银,其中约十分之一货值作为庄不鸣支付移民的“介绍费”,这批货物如果安全返回,立即可以产生上百名百万富翁。
这么大批的移民,在每人身上,庄不鸣平均支付了百多两白银的货物。此时本土的白银币值,三两白银可以造一座不错的砖房,可以供八口之家一年的口粮,庄不鸣为了吸引商船裹带移民出海,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后来庄不鸣派人考察,发现本土的绝大部分地区经济活动并不发达,财物流动很少,但是少数沿海或与沿海相连的地区,例如运河区域、太湖区域,已经开始出现外向型商品经济的苗头。这些地方,普遍以手工业加工产品出名,其中江浙为主的棉纺织业和丝绸业,工坊规模从明清之交的破灭状态,开始爆发性的恢复生产。正因如此,这些地区对于染料的需求格外旺盛。原有的少数进口染料品质一般,花色不多,本土染料品种少,而且极易褪色。自从北海的合成染料进入这些地区,立刻以绝对优势占据了市场,每次的进口都供不应求,并且迅速在本土广大地区扩散影响,在不到两年时间,即占据垄断地位,合成染料一度成为硬通货,价值直接与黄金挂钩,独占本土印染市场。后来在倭国、朝鲜和南洋等地的考察,也同样发现了染料市场被北海垄断的局面,不过这些地方的经济总量相比较小,没有本土巨大的总体消费能力。
相比合成染料的独占鳌头,日化品和鲸制品主要在富裕阶层流传,也成为满清海关进贡的上等贡品。沿海商人就是用这些消费品行贿,买通了几乎所有的沿海官府和守备水师,对于外贸货物和随船移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驻扎在长江口的舟山水师,还用军船帮助崇明太仓的海商走私稻米、铜铁等禁品出海,从十几年前满清开放海禁,在这时形成了一个进出口贸易**。从北海购买合成染料和其他化工品、高等皮草(北海化工厂后来开发出新型鞣革剂,独门加工出高档皮草),后来逐渐增加轻纺机械、铁钉、灯油、上等纸张,然后转口销售部分货物给倭国和朝鲜,从倭国和朝鲜购买矿产粮食,部分本土商船远达南洋,换回香料矿产。连接本土沿海、倭国和朝鲜、欧洲人统治下的南洋,形成本土商船占据主体的东方大三角贸易航路。然后西洋船载运北海商品从南洋向西欧延伸,开始影响欧洲的经济生活。
北海县府在1702年的冬天,出乎意料的劳动力异常充足。北海军远征,俘获的土人两千有余;封冻之前又来到了八千多新移民,短时间治下人口从一千出头,猛增至万余,几乎让北海的首领们消化不良。庄不鸣紧急启动农田水利工程,本来这个工程的预案,是建议在开春施行的,既然劳动力突然富余,干脆提前启动,并且以工代赈,把新移民中的壮劳力尽数投入到辛苦的劳动中,省得闲着闹事。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重点是在标津河支流汇合的洼地,大规模开挖土石,在汇流处修建了一座落差十米的堤坝,并修筑周围的堤堰,建立一座小型平原水库,既可用于发电,也能蓄留来水。在标津水库下游,新修一条笔直通向河口入海的新河道,原有的弯弯曲曲的河道和湿地依旧保留,而且把弯曲部挖深,在弯曲部与新河道交汇的地方修筑堤堰,使得这些废河道发挥蓄水蓄洪的功能。在洪水期,标津水库无法容纳时,这些蓄洪区收纳洪水,减轻对于两岸的水患威胁。在旱季,这些蓄洪区可以用于向两岸的农田牧场提供灌溉用水,养殖鱼虾。新河道的主航道水深五米,足以通过千吨级的航船,在通航后,千吨级海船可以直接在内河码头停靠,标津城能够直接出海。工程总量很大,不过这本来也不需要一次完成,只要劳动力充足,也不过是三五年的工期。
对于商铺工坊容纳不了的移民,除了参加农田水利的辅助支援,庄不鸣以贷款形式,以每个铜板一支鸡雏的价格,大规模分发小鸡和鸡饲料,还有鸭雏、小鹅,让部分移民在冬季农闲养鸡养鸭养鹅。自从上一年看到移民们带来的鸡鸭鹅,庄不鸣就要求所有家禽的蛋一律被收购,移民们倒也没有意见,庄户人平时哪舍得吃鸡蛋啊,都是用来换钱的。不过个吧月后,对于上缴鸡蛋、鸭蛋、鹅蛋的农户,庄不鸣以代养形式又分发回很多鸡雏鸭雏小鹅,还配给饲料,条件是生下的蛋,还要上缴,不过长大的家禽,归农家所有。农户们却也不嫌这个是麻烦,不过交蛋而已,会生蛋的鸡鸭比蛋值钱,毕竟农家的鸡鸭都是放养,几乎不给什么饲料。就这么一年,庄不鸣在他的城主大院,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孵蛋出雏兼家禽养殖场,伊努三女和慧妹很久没出现,就是忙于照顾自动孵蛋机,喂养成群的鸡鸭鹅。自动孵蛋机其实就是专用的恒温箱,结构很简单,只要温度调节机构灵敏可靠就足够了。到了1702年冬,刚好来了很多移民,庄不鸣的诺大院子也养不了那么多家禽,家禽密度大了,很容易引起疾病,庄不鸣这里也处于半放养状态,只是按时提供饲料而已。干脆,庄不鸣把新出的数万禽雏,一个铜板一个,连卖带送发给了全部愿意饲养的移民,反正粗粮库存太多,与其存放无用,转化为肉食还是划算的。
庄不鸣竭尽所能,敦促北海县府和行营,加紧吸收管理新到移民,不仅要提供口粮衣被和住房,还要安置合适的工作,不要有人冻饿饥馑,也不要有人游手好闲,还要组织夜校、女校,培养移民们的劳动技艺,尽量向各工坊和化工厂推荐工作,尽可能增加工人数量,提高工人质量。许多移民来自种植稻米的江南地区,北海气温偏冷,目前缺乏耐寒稻种,不适合开展水稻种植,因此很多人必须接受新作物的种植培训,或者放弃务农进入工坊。庄不鸣亲自从带来的各种技术资料中收集整理,招募专人建立玻璃温室,进行种植试验,让所有新移民接受培训,这个冬天,除了行营外,移民们白天开沟挖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晚上还要上夜校。妇女们半天在女校学习新技艺,还要回家干家务,喂鸡鸭。
在移民们忙碌起来后,庄不鸣终于有了自己的空闲。经过几次降雪,虽然土地还没有封冻,但已经积雪遍野,整个北海完全被一片白雪所覆盖,大地变成银白色的世界。北方极地海域涌来给鱼虾带来丰富营养的流冰。除了行营的执勤人员,各支旗队官兵们进行滑雪、溜冰比赛等各种冬季运动,隔三岔五组织分队外出捕鱼加餐。庄不鸣总算有空余时间,惬意的泡在温暖的温泉里,享受慧妹和伊努三女的冬季旖旎时光。扇贝、鲑鱼、秋刀鱼、花鲫鱼、螃蟹、虾等纯天然海鲜和鹿脯、熊肩纯正的野味,放在温泉中漂浮的小餐桌上,浓郁的上品高粱酒,清香的红色葡萄酒在酒杯中交相辉映,庄不鸣一边慢慢咀嚼,一边遗憾,可惜现在牲畜太少,实在没人舍得宰杀,吃不到美味的猪肘子和烤羊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