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报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08年,金秋九月,刚刚度完暑假的李建新回到阔别已久的学校,这是一所座落在边远三流城市里的五流大学,前年刚刚由中专升格成的职业技术学院,马上就要参加毕业前的实习了,看着这所自己已经瞎混两年的学校,李建新没有半点的留念。
李建新小时候和所有小孩一样,都有一个军人梦想,后来成为了军事迷,尤其是在中学时,各种军事书籍成了课余和课堂上的阅读材料,学校发的地理图册都被他圈上了一个又一个小圈,谋划着怎样才能占领全世界,结果军事水平没有提高,地图册上标记的各种煤矿、铁矿到被他记了下来。同时他学习成绩实在不敢恭维,明知考不上军校的李建新,就选了一个自己认为能够发财致富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当来到自己分数只能上得大学时,他才明白自己的选择是多么的错误,二流大学的这个专业就业都难,何况他呢,结果两年学习时间几乎都被他浪费的业余爱好上了。
刚刚庆祝完北京奥运会的同学陆续抵校,由于离开学还有几天的功夫,同学们除了外出游玩,就是在校园内讨论这次北京奥运会了。李建新也和几位好友一起前往西郊小山上游玩,爬山时大家讨论的焦点自然是奥运会金牌第一了,爬到半山腰时,不知是谁提出要搞个爬山比赛,平时热爱体育锻炼的李建新一马当先,第一个冲上山顶。
谁知夏天的天气就真的像娃娃的脸一般,说变就变,刚刚冲到山顶的李建新,低头看了看下面喊他回去的同学,又望了望黑云密布的天空,开始诅咒破坏好心情的鬼天气。突然,李建新眼前一闪,浑身上下一阵**的过电感觉。“我中雷电了,得报应了。”李建新在二十一世纪最后的一丝想法。
第二日,当地晚报刊登一条消息:昨日,职业技术学院一学生在西山游玩时,不幸遭雷击,望广大游客在夏季游玩时,注意天气,如遇雷电天气,要及时下山躲避,不要在山顶逗留。
1910年初夏的一天,黄海上一艘从日本东京驶往大清天津的客轮上,在日本著名的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五年归来的徐树铮站在船尾,望着初升的太阳,感叹这黄海的天气变化真是太快了,昨天傍晚时分突然黑云密布,狂风骤雨疾驰而下,大型客轮在海上随时都有颠覆的可能,然而夜幕降临之后,天气迅速好转,徐树铮还兴致勃勃地跑到甲板上观看北斗七星。
徐树铮摸了摸红肿的额头,看看被自己掐肿的双手,经过一夜的反复验证,证明了自己不是在做梦,他确实有了两种记忆,一个是这个身体的本来记忆,也就是徐树铮三十年的人生生涯,而另一种,就是在昨天晚上暴风雨中占据了这个身体的一个叫做李建新的灵魂——不错,就是在小山上被雷击的李建新。
徐树铮,虽然在后世并不十分出名,但是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李建新还是对他有着一些了解的。那是他还在中学时,偶尔一次在地摊上买到了一本介绍冯玉祥西北军的书籍,其中提到过徐树铮在任西北筹边使时,收复了独立的外蒙古。
李建新只知道近代史上左宗棠收复新疆,还真不知道还有哪个中国人在没有依靠外国势力帮助的情况下收复国土的。好奇心促使他在大学时专门搜集了一些关于徐树铮的信息,但是这位被称作“北洋怪杰”的徐树铮,在后世的名气实在是太小了,就连李建新十分信赖的网络搜索上,也仅仅只有他的零碎信息,此时李建新的脑海中来自后世的认识只限于收复蒙古,充任段祺瑞的“小扇子”,鼓动张勋复辟等几件大事而已。幸好是,他继承了徐树铮三十年来的记忆,包括他高深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又铮,昨夜一夜都没有合眼,还是进屋休息一会吧?”一句温柔中包含关心的话语打断了李建新的思索。

“鸿筠呀,孩子们还在睡着吗?”
“是的,昨晚的暴风雨把他们吓着了,你又在房间里进进出出的,他们怎么能够睡好呀?”
“是我不好,你去看看孩子吧,马上就要回到祖国了,我心情有点激动,今后如何打算,我要好好想想。”
“那好吧,我先回去了。”刚走了几步,似乎想起了什么,像是在安慰他道,“段统制对你有知遇之恩,袁中堂对你也极为重视,对回国后的生活还担心什么呢?”
又铮是徐树铮的字,夏宣,字鸿筠,年长徐树铮两岁,是徐树铮在二十岁时父亲为他取得妻子。李建新在后世的书籍和影视剧中,看到的都是包办婚姻下的惨剧,民国时期两大党派的多少名人,都是在包办婚姻之后才走出家门,闯荡江湖的,但是此时徐树铮的脑海里,存在的只有一种夫妻之间的恩爱,这成为李建新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对这个时代的第一感受。
徐树铮,这个十余年后在中国大地上叱诧风云的人物,却因锋芒毕露的性格,得罪了太多的大佬,在四十四岁时被冯玉祥暗杀。在前世自认为没有任何政治眼光和政治权术的李建新,实在不愿意、也有些不敢再重新走上徐树铮军事政治生涯的老路。
虽然自己只是在一个五流的大习企业管理,可是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其掌握的理论知识绝对是足够超前了,至少在学术上要比被后人崇拜的胡雪岩、荣氏家族要强上百倍,自己再不怎么好好学习,但也很少逃课,基本的经济术语还是知道的。
况且李建新选择经济专业,那也说明自己至少还是有些兴趣的,只是不愿意看那干巴巴的数字而已。关于比较有名的企业家的人物传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经典案例也读的不少,他对自己在这个时代生存还是有信心的,至少混个富家翁还是不成任何问题的。
但是刚才妻子夏鸿筠的话无意中提醒了他,是段祺瑞送他到日本学习五年的军事,是袁世凯在这五年内的资助,他才能安心学习,能养活五口之家的。可见袁世凯和段祺瑞不仅对自己有恩,关键说明他们是极为看重他,甚至可以说两人之间都有心拉拢他。今后今后统治中国长达十五六年的北洋政府,基本上可以说就是掌握在这二人手中,而且二人也都是心狠手辣之辈,他们岂能放过一个忘恩负义之人?何况自己又是在民主革命的聚集地日本学习军事,辛亥革命及其以后整个民国初期就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日本陆大之间的较量,自己就算现在能安心发展实业,革命之后两派之间岂能容身?
唯一的活路就只能跑路了,可是自己能够跑到哪里呢?要说熟悉的只有日本,一家四人也都会点日语,但是熟悉历史发展的李建新是绝对不会像孙中山等革命党那样将自家的根基建在日本这个军国主义国家的,日本可以容纳清国的叛逆,但绝不会允许一个外国人控制自己的经济命脉,哪怕只是一个富家翁也不行,尤其不能是身为“劣等人”的“支那人”。最为理想的是美国,但是此时的美国人仍然排斥中国人,而最为关键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没有本钱,加之家人不能英语,自己的后世英语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水平不咋地不说,口语更是难以启齿。
现在该怎么办,难道还有走回老路,知遇之恩,如果不是这四个字,历史上徐树铮又岂能为报恩而为段祺瑞奔波一生,并最终引来杀生之祸,可是从昨天,历史上的徐树铮已经变了!李建新不得不彻底地接受了现实,承认“穿越”这种只能在网络小说才能发生的事情降临到自己身上了,现在是自己与历史人物徐树铮和精神的集体结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