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但愿相思莫相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贞妃浑身一颤,皇上知道她是谁,皇上知道!一时间,她不知道该喜该悲,愣愣地看着皇上,只能默默垂泪。
福临拉起她的手,牵她来到后殿,乌云珠的梓宫就静静地停在那里。
棺内的乌云珠面容安详如生,眉梢微微上扬,嘴角似乎噙着笑意。她淡雅如兰,温润如玉,娴静如水。双眸
低垂,仿佛只是谁着了,随时都会睁开她那充满智慧的眸子,笑着向他们走来。
多么高洁出尘,多么圣洁无暇!
福临的五脏六腑都搅在了一起,就要滴出血来。贞妃捂住嘴,狠命不让自己哭出声。
福临拉着她在梓宫前枯坐了许久,他把头轻轻靠在棺上,仿佛这样就能感受乌云珠最后的体温。
不多时,承乾宫外喧闹起来。前来抬送梓宫的二三品大员们已在殿外恭候。
福临终是缓缓抬眸,深深望向贞妃,“你越来越像她了。。。连我都快分不清了。。。”
贞妃不知如何回话,只能任由泪水滑落。
“可你,终究不是她啊。。。”福临这一声渺远的叹息狠狠刺进贞妃的心脏,却也让她有说不出的释然。
“谁让你来这里的?”冷不丁福临问出这么一句。
贞妃惶惑地答道,“不是您。。。昨夜派吴公公来传旨。。。”
福临两道浓浓的黑眉一扬,眸中掠过一丝理智的光亮,“你。。。跪安吧。”
“是。”贞妃施施然起身,那步态身姿竟都与乌云珠无甚差异!福临不忍再看,对外朗声道,“进来吧
!”
殿外恭候多时的八旗二品官员们鱼贯而入,队伍的最后,正是为福临剃度的行森和尚。
自董皇后仙逝以来。行森曾多次应召到承乾宫为她上堂或对灵小参。福临犹记得有一次行森念的偈语是,
“几番拈起几番新,子期去后孰知音,天心有月门门照,大道人人放脚行。”
一语触动福临心事,他忽然想起乌云珠生前常参的话头,待到行森走近,颤声问道,“一口气不来,向何处
安身立命?”
行森躬身不忍看少年天子悲戚的面容,沉声道,“谢皇上重重供养。”
福临忍住泪水,不再言语,大步跨出承乾宫。

这一天,是顺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董皇后的梓宫自承乾宫移至景山暂安。抬梓宫的居然都是八旗二三品大臣,
这在当时,成为京城一道奇观。
事后福临不愿留在宫中,搬去万安寺暂歇,正整日与玉琳,行森几位大师探讨佛法。
刚从江南游历回来的玉琳大师再见福临不禁大吃一惊。才几日光景,这位少年天子竟已斩断青丝,削发为僧了!
何其幸运,何其不幸?
虚荣心与责任心在玉琳心中天人交战着。
能渡得人间天子皈依佛门,这是何等的荣耀!纵观中华历史几千年,谁曾有这等伟业?
然而玉琳毕竟是得道高僧,激动过后理智仍占上风。这么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早已浸湿他的心,虽说佛门清净,可又怎能不为世俗所扰?况且这位少年天子一再亲近,朝廷上下早就颇有微词.如今皇上又削发为僧,这不是把佛教推上了风口浪尖?清军入关数年,天下好不容易日趋安定,百姓刚有点盼头皇上便要出家,无异于掀起滔天巨浪!皇子年幼,国无储君,满汉不和......每一样都牵系着大清命脉,牵系着天下苍生啊!
玉琳打定主意,说什么也要劝皇上蓄发还俗!
这些天,福临一直吃斋念佛,敲鱼颂经,俨然一副入室小和尚之态.闻说玉琳大使游历归来,心下十分高兴,竟然亲自出迎.
请安问好一系列礼节过后,两人分主宾落座.
玉琳细细打量福临,发现他眉宇间的清愁已然消散,清瘦宁静的脸庞,澄澈无谰的眸光,从容淡定的表情无不透露出安详.
玉琳暗暗称奇,小心试探道,"董皇后丧期之内,陛下一直歇于本寺么?"
"恩,去七之前我打算一直在此念佛,惟有亲自为她祈福我才能安心.如有叨扰之处,还望大师见谅."
"岂敢岂敢,陛下言重了."玉琳笑着摇头,"只是不知陛下以后如何打算?"|
福临笑道,"大师又要说教了."
玉琳双手合十,|让皇上见笑了,玉琳的确有话要说."
福临有些黯然地垂下眼帘,随即又轻声道,"大师请讲,行痴洗耳恭听."
[Endofchapter7.]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