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论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焚没招揽到人才,反而被人才奚落了一顿,怏怏而归,回到驿馆就看到兵部的文书来了,要他前去接受调查。
风焚将那支燧发枪早己交了,就一个人空着手来到了兵部,拿着文书刚要从大门那儿进去,就给卫兵给拦住了。
“以前没来过吧?”那士兵倨傲地问道。
“是的。”风焚注视着他的眼晴。
“到那边去吧。”那士兵本想还耍弄一下这个外地来的小兵头,但是他受不了风焚刺人的眼光,就给他指了一张小门。
风焚走进那张小门,里面是一个小小的院落,原来兵部接待他这种低品级的小官,根本就不在兵部大院里。一个身穿常服,带着四方平定巾的人接待了他,领着他查看了他的文书,将他引进内厅,穿过内厅,里面却又有一个挺大的院子。大堂里面一个文官,见风焚来了,竟也站了起来,和颜悦色地打招呼道:“风千总吧,果然是个少年英雄!”
风焚行礼如仪道:“末将见过大人。”
那文官生得方面大耳,轻声道:“不必客气,风千总的勇略本官一向颇有耳闻,过几天朝庭的封赏就应当下来了,本官就先贺喜了,坐吧,别站着说话。”
风焚听他这样说,也不多客气,就拣了个靠案几近的地方坐了,静待下文。
那文官道:“其实你的事情,卢象升己经详细奏报给朝庭了,到这里来问你话,不过是借了兵部的命令和地方而已,只是有些事情和你聊聊,不算是正式的应对,作的记录也不要签字画押,想到哪就说到哪,不必拘束。”
风焚心想,千里迢迢就喊我来聊天啊,亏你们官老爷想得出来,于是只是应了一声,不多说话。
这文官道:“我本是是个地方参政,借调入钦天监做点事情,按理是不该管这个事,可朝中管这个的现在不多了,徐大人就叫我勉为其难了。”
风焚道:“是徐光启徐大人吗?”
“是的。”那文官说着拿出一个牛皮纸卷,打开了,拿出一样东西来,风焚定晴一看,竟是一截燧发枪的枪管,枪管前头还带着雪亮的刺刀,风焚暗自吃惊,这应当是自己在杏花峪里斩下的那一节枪管,却不知如何到了这里,正疑惑间,那文官又从纸盒中拿出一节火枪的护木,护木断口整齐,木荐子被血污染成了黑褐色。
风焚心中确定无疑,这家伙手中拿的就是自己砍下来的那节枪管,于是忍不住道:”这不是我们天雄军的燧发枪吗?怎么到了大人您这儿?”
“呵呵,不错,这正是风大力士在杏花峪奋起神威,一刀斩下的枪管,这半截枪管进过庙堂,入过内阁,有不少官员、大臣见过,风大力士的‘魔刀’之名已传遍京师了。”这个官员说话笑吟吟的,象是在赞扬风焚的勇力,可是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风焚听得遍体生凉,心想还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地告玩了个科技革新,没想到朝堂里的人连物证都搜集到手了,自己正在顺德府自鸣得意时,这条命却在鬼门关里打了几个来回了。想到这里,他起紧站了起来施礼道:“多谢大人从中周旋。”
那文官坦然受了他一礼,才慢慢地说道:“这一礼就算我代为徐大人受了,按理说你的事情大违体制,徐大人不但保你不了,连卢象升也会要牵连进来的。可是,徐大人去年要保孙元化大人,陛下不允;今年又力保你风焚,陛下拗不过去,也就允了。你能逃过此劫,也算是天幸了。”
风焚道:“原来是这样啊,这个枪管怎么就到京城来的?”
那文官道:“当日枣花峪一战,那战场是谁来打扫的?”
“是征召了当地民壮打扫的。”风焚回答道,心里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当时部队疲累已极,又要甄别敌我,安抚难民,所以战场别人是简单收拾一下之后就交由当地民壮打扫了,这半支断枪被埋在了被自己劈开的那个人的血肉内脏之中,士兵没发现,就让后来打扫的民壮给拣了,这样就流出了军队,最后交到了京城里。可是谁会是告密之人?卢大人肯定不是,陈文灿也不是,到底自己得罪了谁呢,风焚觉得此事连猜都无从猜起。
那文官问道:“现在想明白了?”

风焚苦笑道:“想明白了,却也更糊涂了。”
那文官道:“我朝吏治废驰已久,各地官吏作奸犯科之事大多不了了之;但是,若是有人存心整你,则可明察秋毫,令你小过即可亡身,不可不防啊。”
风焚奇道:“人家整我做什么?”
那文官冷笑道:“整人之风,官场由来己久,需要理由吗?你就别费心猜了,咱们还是先说说这火铳的事情。你这火铳可是唤作燧发枪?”
风焚道:“是的,以燧石发火,故名。”
那文官又道:“以燧石替代火绳,想法虽然别具一格,实施起来也颇为容易,我等看到样铳以后就弄明白了,想来仿制不难,难的是这铳管的管口甚小,管壁甚薄,看来甚是轻巧,不知如何使它既有威力又不炸枪管的。”
风焚心想,这时候的人没知识产权概念,开口就谈仿制,全不以为有什么不对,不过他真要能仿造,说不定大明朝就有得救了,于是回答道:“这枪管——我们称这火铳为火枪习惯了,这枪管管壁虽然不厚,却是由两层薄铁皮卷制的,两层相互咬合,比那单层厚铁皮卷制的要结实得多;而且,做这些枪管的的铁皮都是特制的。”
那文官表情一向淡定,听到到这里露出了急切之色,插话问道:“是如何特制的?”
风焚答道:“首先是选用最好的矿石,这些矿石都来自自品位和成色最好、最稳定的那些矿洞;而后这些矿石要经人工砸成碎块,由有经验的老师傅将其中含杂质最少的好矿拣出来,这才算是选好矿了。然后,这些精挑细选的矿石汇集起来,要用上好的木炭来烧炼,绝不可用一点煤或焦炭,以保证在炼制过程中没有杂质掺入,炼出来的上好铁锭才能做成铁皮,加工成枪管。加工枪管务须大小一致,稍有出入就回炉报废!”
“这等精炼方法倒是闻所未闻啊。”这文官感叹道。
“这等方法早已用于倭人锻刀之中,比我这样还要严格复杂得多,所以这方法也不算是末将独创的了。只是要一支火枪好用,要注意的却不只是火枪,弹丸也十分关键。”风焚解释选铁方法的由来,又论及子弹方面。
“那子弹又有什么讲究?”那文官神情显得更加专注。
“子弹只能用铅质或铜质,忌用铁弹。”风焚答道。
“可是因为铁弹太硬之故?”那文官回了一句,显然也并不是个外行。
“回大人,正是如此。若多用铁弹射击,铁弹高速出膛与枪管高速摩擦,必将伤及枪管,一支精心打造的枪管打不多少次就会废了,用软铅弹就好多了,可以许多年不坏。”风焚答道。
“还有别的讲究吗?”那文官看着风焚的眼色愈来愈震惊。
“子弹还有一些讲究,那就是决不用铸造或冷凝之法造弹;而是将铅料放入钢模中冷压而成,使之质地均一,大小形状全然一样;然后再行抛光打腊,使之光滑浑圆,不但易于装填,而且气密性好,打得更远更准。”风焚见他听得认真,也就倾囊说出。
那文官听了大为惊叹道:“如此说来,你们造的倒不似铳炮,倒如大匠造名器一般!”
风焚道:“末将正是要求手下匠师,要用造艺术品一般的心态眼光来造枪的。末将思索,我朝物产丰富,手艺精奇,所造的瓷器、木器、丝绸、刺绣、纸笔等物,莫不是手艺工巧,驰名天下,唯有这火器不但落后于西夷,连倭人也比不上了,固然有铁矿不纯的原因,更多地却是人的问题。
因为丝绸、瓷器之类,深得达官贵人的喜好,故从此业者人数众多,名匠地位显赫,一有精品出现就有万人追捧,价值不菲,因此匠师以此为荣,莫不潜心研习,精心制作,所造器物,都是精工细作花样翻新。唯有火器之类,不入豪门,操于行伍粗鄙人等之手,好歹无人顾问,且匠人都是世袭匠户,衣食无着,更无荣誉进取之心,所造铳炮都是粗陋不堪。这些问题却要靠制度解决。”风焚看这官员听得认真,还在挥笔在纸上记录,就喝了口茶,等他写完。
这官员头也不抬,一边写一边说道:“哪些是制度问题?你说下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